雨果的寫作風格為何前後區別那麼大?他都經歷了什麼?
維克多·雨果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法國文學史上少有的浪漫主義作家,甚至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文章種類頗多,包括詩歌、小說、劇本、散文等,他的文章對世界也有深刻的影響,而後來設立的雨果獎也是文學家的最高榮譽之一。
但是這個滿身光環的法蘭西男人並不是那麼完美。
在1819年的時候,雨果和阿黛爾·富歇相戀,並且在1822年在巴黎舉行了婚禮。兩人開始很是幸福。此時的雨果的作品大多是偏向消極的浪漫主義的,這當然也與當時法國的社會風氣有關。
但是這之後雨果由於漸漸有了名氣,權利帶來的誘惑衝擊著他。雨果政治野心已然萌芽,同時伴隨著的是對感情的背叛。1832年,和阿黛爾已經孕育了二子二女的雨果出軌了,他與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相識,並在這之後迅速的墜入了愛河。
1834年雨果在大仲馬的幫助下,成功當上了院士。此時,他的政治野心已經完全暴露。為了能更接近權利的中心,之後雨果經常向德國的公主奧爾良公爵夫人獻慇勤,這樣就能以作家的身份加入法德外交中關係中,從而可以涉及政治領域。
伴隨雨果野心膨脹的還有他的征服欲。青年時期的雨果對他的妻子阿黛爾非常的忠誠,但他後來新的情人一個接著一個,她們之中不僅女演員、酒吧女,甚至還存在有夫之婦。
雨果快50歲的時候基本已經不寫作了,對權利的追逐已經讓他忘乎所以。他極度的渴望成為高階議員中的一位,最後在奧爾良公爵夫人公公的幫助下雨果順利地成為了「子爵」。但此時的他沒想停下來,他還想晉陞,甚至利用自己情人來幫助自己上位。
然而雨果的仕途並沒有那麼順利,後來法國大暴亂,雨果無奈流亡。離開自己的豪宅,來到了破樓閣中,政治的失意讓雨果重新審視自己,他終於明白,唯有文學才是不會拋棄他的東西。
雨果的創作之魂又熊熊燃燒了起來,之後是雨果的創作高峰,他的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悲慘世界》《海上勞工》《九三年》《笑面人》等等皆是之後創作的。這個法蘭西男人終於在晚年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意義。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帶有瑕疵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清楚地認識自己才能找到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