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與東正教千年恩怨:寧見蘇丹 不見教皇

天主教與東正教千年恩怨:寧見蘇丹 不見教皇

世界歷史雜談

天主教與東正教千年恩怨:寧見蘇丹 不見教皇

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基裡爾12日在古巴哈瓦那舉行了兩個小時的會晤並簽署聯合聲明,堪稱基督教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在這次被稱為「千年擁抱」的背後,同屬基督教的兩大派別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歷史恩怨?

芥蒂始於羅馬帝國分裂

在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基督教曾多次發生內部分裂,演變為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主要支系並存的局面。

自公元1世紀發端後,早期的基督教一度遭到羅馬帝國的壓制與迫害,直到公元4世紀才逐漸確立合法地位。而隨著地位的提高,加上羅馬帝國政局的變化,基督教內部開始分裂。早在公元325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就主持召開第一次尼西亞會議,將阿里烏斯派定性為異端。392年,狄奧多西一世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國教,反對一切異教和天主教會以外的基督教派。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蠻族入侵的浪潮中衰亡,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則成為羅馬帝國實際意義上的繼承者,直至1453年覆滅。

由於帝國政治中心的轉移,原本地位最高的羅馬教會日益受到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挑戰。基督教世界形成東西兩大部分,東部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為首,西部則以羅馬大主教為首。由於在教義、語言、儀式、組織乃至政治訴求等方面都存在分歧,東西兩大教會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實際上,兩大教會長期爭論不休的話題,主要集中在一些極其瑣碎的細節,比如:羅馬方面認為「聖靈是由聖父和聖子而出」,君士坦丁堡方面則堅持「聖靈是由聖父而出」;羅馬方面在儀式中用的是無酵餅,君士坦丁堡方面用的是有酵餅;羅馬方面要求教士守獨身,君士坦丁堡方面卻准許下級教士婚娶;羅馬父母只准許各主教在堅振禮中塗油,君士坦丁堡方面卻准許各神甫均如此做……為了彰顯各自的權威性,雙方不僅在這些瑣碎的神學問題上斤斤計較,還長期為了爭奪勢力範圍和主導地位而摩擦不斷。這種矛盾經過數百年的發酵,終於釀成公開決裂。

  1054年為何「大分裂」

1054年7月16日,對於基督教而言無疑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天早上,羅馬教皇利奧九世派出的三位代表來到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他們旁若無人地徑直走向聖壇,將一份教皇頒發的敕令放在上面,然後揚長而去。原來在此前,君士坦丁堡教會在未與羅馬教會協商的情況下,嚴厲禁止在聖餐儀式中使用無酵餅。得悉此事後,利奧九世當即派出特使洪貝爾與兩名助手前往君士坦丁堡進行交涉。遺憾的是,洪貝爾脾氣暴躁,缺乏外交經驗。當他們提出的要求遭到君士坦丁堡方面嚴詞拒絕後,洪貝爾竟不計後果地做出了上述舉動。

當時,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米迦勒·賽魯拉裡正率領手下準備進行聖餐儀式。當人們打開那道敕令後,發現裡面的內容居然是——羅馬教皇宣佈,將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及其數名追隨者逐出教會,理由是他們拒絕在神學上服從羅馬教皇並承認其在基督教世界的最高地位。消息一經傳出,整個君士坦丁堡頓時憤怒了。面對情緒激動的全城民眾,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當即將敕令燒燬,他當場咒罵羅馬教會的行徑「如同野豬」,前來東方玷污真理,並同樣下令將三位教皇代表逐出教會。這戲劇性的一幕,正式宣告東西方教會的決裂,史稱「大分裂」。此後,東方教會稱為希臘東正教,西方教會則稱為羅馬天主教,雙方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十字軍東征慘劇加深裂痕

兩大教會分裂後,羅馬天主教會在西歐逐漸演變成政教合一的勢力,甚至曾短暫凌駕於各國世俗王公之上。東正教則由於東羅馬帝國的日漸衰落,不得不面對外族入侵的困境。當時,為了抵禦伊斯蘭國家的入侵,東羅馬帝國皇帝曾多次試圖調解兩大教會的關係,希望基督教世界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但結果適得其反。十字軍東征期間,原本宣稱是基督教徒對穆斯林的聖戰,居然一度演變為基督教徒間的自相殘殺。

1202年,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本來是進攻埃及的阿尤布王朝,以解救被穆斯林控制的聖地耶路撒冷。然而十字軍集結後,由於運輸費用無法湊夠,在威尼斯貴族首領丹多洛的指使下,他們居然轉而去進攻同為基督教兄弟的君士坦丁堡。原來在進軍途中,在皇位爭奪戰中失敗的東羅馬帝國皇子小阿列克修斯前來向丹多洛求救,許諾若幫他獲得皇位,將向十字軍支付巨額酬金。在金錢的誘惑下,十字軍轉而進攻東羅馬帝國,最終於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隨後,他們開始燒殺搶掠。據記載,這些佔領者對自己的基督教兄弟毫無憐憫之情。他們到處搜刮財寶,屠殺平民,甚至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洗劫一空,縱火燒燬了皇家圖書館,暴行持續了三天三夜。這場悲劇讓東西兩大教會基本喪失了和解的可能。不久後東羅馬帝國將十字軍驅逐出君士坦丁堡,但這段血仇讓東羅馬帝國的臣民刻骨銘心,一名軍事統帥曾公開聲稱:「寧見蘇丹的頭巾,不見教皇三重冕!」

經過十字軍的蹂躪,東羅馬帝國徹底走向衰落。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宣告滅亡。儘管東正教仍得以保存,但作為其象徵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為清真寺。於是,一部分東正教教徒轉而北上,尋求新的發展空間。1472年,莫斯科公國的伊凡三世迎娶了末代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自視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俄羅斯東正教會的地位隨之不斷上升,逐漸取代希臘東正教會的地位。

近代以來努力彌合分歧

近代以來,隨著國際政治格局的變遷,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都曾遭遇種種困境,而旨在促進這兩大教派和解的努力也日趨頻繁。1910年,基督教新教在愛丁堡發起舉行世界基督教大會,羅馬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都曾派出代表到場,並共同協商有關教會合一等事項。1961年,俄羅斯東正教會還加入了成立於1948年的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與此同時,雙方都開始努力釋放一些積極信號以促進和解。1964年1月4日,羅馬天主教皇保羅六世出訪中東,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前往耶路撒冷朝拜的教皇。1965年12月7日,保羅六世在耶路撒冷歷史性地會見了君士坦丁堡牧首阿特那哥拉斯一世。當天,兩大教會分別在羅馬和法納耳宣讀相互寬恕書,取消了1054年雙方互相宣佈的絕罰處分。

近二十年來,儘管在一些神學及教皇權威問題上難以消弭分歧,但羅馬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的關係還是日益密切起來。值得一提的是,前任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於1999年5月訪問羅馬尼亞,與當地的東正教主教會面,成為自從1054年東西教會分裂之後,第一位拜訪東正教國家的教皇。2001年,約翰·保羅二世又成為1291年以來首位到訪希臘的教皇。對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他公開表示:「過去和現在,天主教會的子女在行動和過失上,對東正教弟兄姊妹所犯下的罪行,向天主請求寬恕」,君士坦丁堡東正教會的牧首也在不久後接受道歉。此次羅馬教皇與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會晤,無疑是兩大教派進一步走向和解的新步伐。(來自環球時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雜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