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沁機槍:一件改變世界軍事走向的殺人武器
海勒姆·斯蒂文斯·馬克沁是戰爭史上繞不開的一個名字。這位重機槍發明者1840年2月25日生於美國,他出身貧寒,14歲時成為一個馬車製造商的學徒。他沒有多少文化修養,但卻天生有一個愛發明的腦袋。1886年他獲得燙髮熨斗的專利,後來發明了照明用煤氣發生器和機車車頭燈。1883年,他去了英國。
當時正值歐洲大陸戰火紛飛,馬克沁遂轉向研究速射武器。1884年,馬克沁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這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機槍,每分鐘可發射600餘發子彈。這種機械的運動描述起來複雜而抽像,但要是親自看上一眼,人們會立即歎服於它的精巧與妙思。正是馬克沁機槍中,人類第一次運用了復進簧、可靠的拋殼系統、彈帶供彈機構、加速機構、可靠調整彈底間隙、射速調節油壓緩衝器等機構。至今,專業的槍械研製人員依然遵循著由馬克沁首創的火藥氣體能量自動射擊三大基本原理——槍管後坐式、槍機後坐式和導氣式。
馬克沁機槍一誕生,立即在戰場上顯示出卓越的性能。1893年,羅得西亞50名步兵和區區4挺馬克沁機槍便輕鬆擊退了多達5000名祖魯人的進攻,戰場上留下了3000具屍體。1895年,阿富汗奇特拉爾戰役和蘇丹戰役中,士兵在馬克沁機槍下死傷纍纍。1898年,蘇丹的恩圖曼之戰,2萬名伊斯蘭教托缽僧在進攻中,有多達15000人是倒在馬克沁機槍的陣地前的。1899年開始的布爾戰爭中,布爾人在衝鋒時遭到了馬克沁機槍的毀滅性打擊,損失超過70%以上。
在一戰爆發時,只有德國真正認識到機槍重要性。當時,德國陸軍裝備的馬克沁機槍超過12500挺。索姆河戰役是機槍史上最令人驚心動魂的戰例。1916年7月,德國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馬克沁MG08機槍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進攻正面上的14個英國師瘋狂掃射。一天之內,6萬名英軍士兵傷亡。到11月18日戰役結束時,這141天時間裡英法聯軍陣亡61.5萬人,德軍陣亡65萬人,大多數人都倒在了馬克沁機槍的火舌下。歐洲整整一代人喪命於機關鎗下。
在馬克沁機槍殺人如麻的同時,戰場也被永遠的改變了。正如英文版《武器裝備百科全書》說:「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從拿破侖時代起曾經使用過的戰術完全沒用了」。 拿破侖時代的步兵線形衝擊戰術,在一戰中,面對擁有良好的防禦體系,特別是用馬克沁機槍為主體的火力網來講,步兵的衝擊等於是送死,往往投入兵力越多,損失越大。雙方為一個陣地一條塹壕投入巨大的兵力,反反覆覆地來回衝殺,戰況極為慘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幾次大會戰,被稱作「絞肉機」、「屠宰場」、「活地獄」,所以經過幾次會戰之後,一戰形成了陣地對峙的局面也不足為奇了。
然後也正是馬克沁機槍對戰場的巨大的影響,一些克制它的新型武器也開始出現在一戰。為了打破塹壕戰的僵局,「坦克」在戰爭結束時粉墨登場。而影響下一場世界大戰的軍用飛機也開始出現。這些先進武器進一步加大了戰爭的殘酷與複雜性,也使得更多寶貴的生命消失在炮火之中。
縱觀歷史,能導致戰爭的進程為之改變,並能影響整個武器發展方向的,除了馬克沁機槍之外,沒有第二件武器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
馬克沁機槍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槍械,被馬克沁機槍殺死的人至少100萬。當馬克沁機槍出現後,人們才發現人類原來如此可怕,竟可以這樣恐怖地自相殘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千上萬士兵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也使得整整一代年輕女性失去了通常結婚和作母親的機會。在英國,就有兩百萬的單身女性孤獨終老。
因設計AK-47突擊步槍名揚全球的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曾說,他原本應當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園藝,比如製造剪草機,而不是發明這種戰爭工具。科學家愛因斯坦將提議研製核武器視為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和遺憾。他說:「要是我知道(原子彈的危害),我寧願做一個鐘錶匠。」
機槍剛在索姆河戰役中大展神威後不久,1916年11月24日,自動武器的始作俑者馬克沁以76歲的高齡在英國去世。機槍給馬克沁給帶來了滾滾財源的同時,還為他帶來了英國皇室的爵位。他並不在意,有多少年輕的生命在消逝在槍口之下。這一點,大約在他研製速射武器之初就決定了:他意識到製造武器是一個極好的賺錢機會,遂轉向研究速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