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根錄音”30年後再揭白宮內幕:格林納達幕後
裡根執政期間一批電話錄音的曝光,讓人們得以瞭解各國政要在重大事件背後的唇槍舌劍,並暗示外界:通過秘密錄音窺視白宮內幕的窗口,如今可能依然敞開著。
記錄美國總統與各國政要談話的「白宮錄音」,被視為窺探華盛頓內幕的一扇窗。很多人原認為,這些珍貴卻危險的歷史資料,早已隨著尼克松的不光彩謝幕而壽終正寢。然而,隨著羅納德·裡根執政時期的一批電話錄音於近日浮出水面,他們的猜測不攻自破。
在歷史學家威廉·多伊爾持續近20年的努力下,這些深藏於洛杉磯裡根圖書館中的錄音帶重見天日。從11月上旬起,其中值得玩味的幾段對話,陸續被英美媒體公諸於眾。
出兵格林納達:為撒切爾夫人消氣
「如果我正與你面對面,瑪格麗特,我一定會在進門前扔帽子。」時值1983年10月26日,打給唐寧街10號的電話一接通,裡根立刻向「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傾吐出滿懷歉意。
演藝圈出身的裡根在這裡不忘引用典故——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明知自己不受歡迎的訪客會在進屋前先把帽子扔進去,憤怒的主人可能將帽子丟回來,順便罵上幾句。
「沒必要這麼做。」大西洋彼岸的撒切爾夫人回應道。但裡根很清楚,對方因美國擅自出兵加勒比島國格林納達,卻未和英方商議而氣惱不已,恐非三言兩語就能消解。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格林納達原屬英聯邦。1979年3月,這個地處美國後院的小國產生了新的政府,一邊大量接受蘇聯和古巴的援助,一邊試圖尋求英美的「諒解」。
這種左右逢源的策略無法維持太久。1983年10月,格林納達親蘇派處決了時任總統畢曉普,華盛頓聞訊,立刻以「保護僑民」為由發動軍事干預,阻止該國成為「古巴第二」。
作為華盛頓的鐵桿盟友而未獲事先通知,英國政府頓覺受到了冷落。英國《每日郵報》稱,「鐵娘子」傳訊給裡根,稱「此次行動將被視為西方對一個獨立小國內部事務的干預,無論該國政權多麼不受歡迎……鄙人無法掩飾因貴國最近的溝通方式而感到的深深煩擾」。
眾所周知,撒切爾夫人和裡根私交甚篤,被稱為「意識形態上的精神伴侶」;兩人事無大小,均能達成一致,惟獨在格林納達問題上發生摩擦,令人始料未及。
這通對話就發生在美國出兵次日。按照裡根的說法,任何提前「劇透」都可能令軍事行動受挫。「我對給您造成的尷尬非常抱歉。」他用盡量誠懇的語氣告訴撒切爾,「當我接到貴方關注此事的消息時,零點時刻已經過去了,我們的軍隊已經出征。」語畢,裡根還不忘解釋,這麼做並不是因為他對撒切爾缺乏信心,而是他對美國政治體系「四處漏風」的積弊早已深感不滿。「我想,這是我當總統以來頭一件能在發生前保密的事。」他抱怨道。
聽罷這番辯白,電話那頭的撒切爾夫人消了氣。在裡根真誠的道歉和毫不吝惜的魅力攻勢下,她主動提起1982年英國出兵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事,對裡根的擔憂表示理解。
「我知道它的敏感性,這就是為什麼我即便在秘密電話中,也不會和你聊太久。現在行動正在進行,我們只希望它能成功。」聽上去,「鐵娘子」十分善解人意。
撒切爾夫人的表態讓裡根心裡的石頭落了地。當對方以要去下議院參加辯論為由,結束持續了10分鐘的通話時,他還興致勃勃地給她鼓勁:「好,逮住他們,生吞他們!」
黎巴嫩劫機:對阿薩德明褒暗貶
1985年6月14日,美國環球航空公司847航班從雅典飛往羅馬途中,被兩名黎巴嫩真主黨成員劫往貝魯特,消息傳出,舉世震驚。對白宮而言,最糟的消息莫過於:機上147名乘客多為美國公民,甚至包括回國休假或換防的美國外交官和海軍陸戰隊士兵。
「要解救人質,裡根有兩張牌。一張是軍事牌,特種部隊已準備好衝進黎巴嫩救人,問題是,並沒有足夠準確的情報證明飛機的確切下落。」研讀相關錄音後,威廉·多伊爾告訴美國《紐約郵報》,「另一張是外交牌,他試圖利用在黎巴嫩什葉派中擁有影響力的巴基斯坦。」
當時的巴基斯坦總統是靠政變上台的穆罕默德·齊亞-哈克,他奉行與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係的外交政策。
「我們今天下午在媒體上發表了聲明,表達了巴基斯坦人民的關心。我們要求立即釋放人質,同時也轉達了對以色列政府釋放黎巴嫩什葉派(作為交換)的希望。」面對美國總統的要求,齊亞-哈克在通話中表現得畢恭畢敬,還一再為這個電話可能打擾裡根而道歉。
裡根的回復言簡意賅:「是的,我們必須這麼做,不要讓劫機者以為他們達到了目標。因為我認為我們會見證更多的劫機事件和恐怖主義。」
齊亞-哈克用滿是溢美之辭的誇讚結束了這段「短暫且和諧」的通話:「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總統先生。還有,我一定要說,我們巴基斯坦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很多人都非常感激你。我們佩服你,總統先生,我們向你致敬。我們希望你能贏,因為你必須贏。」
相比之下,裡根為就黎巴嫩人質危機向敘利亞當局施壓,而打給敘時任領導人哈菲茲·阿薩德的電話,聽起來顯得僵持、生硬,甚至頗給外界以「兩看兩相厭」之感。
通往大馬士革的線路接通後,裡根卻不緊不慢地騎著馬在度假莊園裡遊逛,讓老阿薩德等了足足13分鐘,工作人員一五一十地將這些情況告訴了對方。或許是害怕被性情冷酷的阿薩德遷怒,敘方翻譯沒敢說實話,只是說,裡根「在農場」,並為自己的遲來道歉。
拿起電話,裡根上來就說:「總統先生,讓我借此機會進一步祝賀你連任。」在多伊爾看來,此言無疑是在諷刺,「因為敘利亞是個『警察國家』,並無自由選舉可言」。至於老阿薩德,因為曾在任上鐵腕鎮壓國內反對派,一度被外界冠以「大馬士革屠夫」的綽號。
「我確信,裡根享受騎馬,這比給阿薩德打電話要愉快得多。」多伊爾補充道,「多年來,阿薩德也經常嘲笑說,美國領導人承諾在地區問題上與敘利亞達成諒解,卻遲遲不見動作。」
規勸以色列:「鷹派總統」放低身段
裡根慣於以鷹派面目示人,即便如此,為了說服同樣以強硬、執拗著稱的以色列前總理梅納赫姆·貝京,要求後者暫緩從黎巴嫩撤軍,他還是硬著頭皮撥出了「一個不想打卻不得不打的電話」。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旋即將貝魯特團團圍住,企圖一舉殲滅藏身於黎南部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貝魯特圍城期間,裡根曾指責貝京,說後者正在實施「大屠殺」。此後一年,以黎雙方終於在美國斡旋下達成協議,許諾實現兩國關係的正常化。
彼時,曾經躊躇滿志的貝京愈發沮喪和沉默——國內經濟不穩、民眾厭戰、健康問題的困擾,加上愛妻撒手人寰……讓他越來越無力支撐下去,只希望盡快收拾殘局。
因此,雖然美國希望以軍繼續在黎巴嫩駐防以維持秩序,以色列起初也一口答應,但貝京很快食言,要求加速撤軍。只不過,他不願親自向裡根說「不」。
「我打這個電話的惟一原因,是因為自從貴國同意推遲撤軍後的5天裡,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我怕敘利亞人會有什麼動作。」裡根穩住情緒,好言相勸,「所以,我現在在此要求一件您不願、但我必須提出的事——推遲軍隊撤離黎巴嫩,直到當地軍隊可以控制事態。」
貝京沒好氣地答道,「羅恩,我跟我的國防部長談過,他剛從黎巴嫩回來,我知道撤軍已經開始了。我將立刻聯繫他,然後回復你。我現在想說的是,前兩次類似的要求,我們統統接受了,雖然明知它將製造怨恨。我真心不願再一次推遲(撤軍)。」
在多伊爾看來,「從錄音中,你可以聽出貝京的痛苦和悲愴」。此後不久,貝京便正式辭職,徹底退出政壇;直到去世,人們幾乎再也不曾在公眾場合見到他的身影。
未來或有更多錄音可資發掘
正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裡根的電話錄音浮出水面,著實出人意料。此前,許多專家相信,最後的白宮「秘密錄音」,是尼克松在水門醜聞期間留下的那些。
「白宮曾告訴國會,這些錄音帶一直深處白宮,直到被貼上標籤、打包送入裡根總統圖書館。在那裡,這部分錄音長期被列為高度機密事項。」多伊爾告訴《紐約郵報》。
1996年,這位學者依據《信息自由法》,要求官方公開錄音,18年後方得遂所願。
事實上,裡根並未惟一進行秘密錄音的美國總統。1940~1973年,他的6名前任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機構對電話、會議等進行記錄,後經公開,成了一筆筆「令人瞠目的歷史寶藏」。
1962年,約翰·肯尼迪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言詞激烈地駁斥了白宮內外的好戰派。林登·約翰遜的錄音則覆蓋了民權問題、越南戰爭、性醜聞等種種「大事」。從白宮被迫交出的錄音帶中找到關鍵證據的水門事件,則成了尼克松下台的導火索。
在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朱利安·澤利澤爾看來,白宮錄音提供了「窺探美國政治權力運作的、無與倫比的窗口」,是歷史政治研究的「至關重要的維度」。
然而,一系列政治醜聞的曝光,讓類似的談話變得危險;國會調查人員、獨立檢察官和記者對政治遊戲中的「猛料」虎視眈眈,也讓白宮錄音被藏匿得越來越深。CNN稱,水門事件後,白宮錄音被視為「政治毒藥」,總統不再記錄他們的談話,不再允許錄音機進入白宮的隱秘房間。從1986年起,連電子郵件的通訊痕跡,也被安保人員有組織地刪除。
如今,「裡根錄音」重見天日,似乎為人們重新燃起了一線希望。關注白宮內幕者似乎有理由暢想,克林頓、小布什甚至奧巴馬時代,都會有這樣的珍貴記錄可供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