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贖罪日戰爭:以色列軍隊為什麼能反敗為勝?

解密贖罪日戰爭:以色列軍隊為什麼能反敗為勝?

歷史上的為什麽

解密贖罪日戰爭:以色列軍隊為什麼能反敗為勝?

  贖罪日戰爭其實也叫齋月戰爭。

  每年的10月6日是穆斯林的齋月節,又是猶太教的贖罪日。齋月節裡的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飯,縮短工作時間,減少活動。贖罪日也是猶太人的絕對休息日,從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煙、不廣播。

  但是,1973年10月6日14時,蘇伊士運河東岸以色列軍事防禦工事的沙壘中,突然發生兩聲巨響,埃及蛙人事先埋入水下的兩個炸藥包爆炸了。緊接著,經過周密準備的埃及、敘利亞兩國軍隊從西、北兩線同時向以色列發起突然襲擊。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序幕揭開了。但是,以色列在一敗塗地的狀況中,竟然在兩周內就扭轉乾坤,打敗了埃及和敘利亞。

  開戰伊始,埃、敘的計劃是收復1967年的「六·五戰爭」 的失地,報仇雪恨。在飛機、防空軍的掩護下,不到三天,埃軍控制了運河東岸10至15千米地區。為配合正面作戰,埃軍傘兵和突擊分隊乘直升機在西奈半島縱深地區大規模降落,破壞以軍交通、通訊和補給。海軍為牽制以軍,封鎖蒂朗海峽和曼德海峽,封鎖亞喀巴灣和紅海出口,並在沙姆沙伊赫地區進行海上登陸作戰,襲擊以軍。

  當埃軍在西線發起攻擊的同時,北線的敘利亞軍隊也於6日14時向戈蘭高地發起猛攻,在空軍和地空導彈部隊的掩護下分三路向以軍陣地發起進攻。7日晨,敘軍突破1967年停火線約75千米,進到敘以邊境太巴列湖附近。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阿拉伯國家都在軍事上有預謀地進行了援助,埃、敘出動的攻擊力量實際上是阿拉伯國家聯軍。

  以色列一直認為,阿拉伯國家決不會在這一天對他們進攻。所以,那天,大多數官兵都留在營中,前沿士兵很少。不料,埃、敘就偏偏選擇了這一天突襲,令以色列防不勝防!以色列受到了埃及和敘利亞的兩線同時進攻,事先又沒有任何的準備,所以以軍節節失利持續敗退,丟失了一大片土地。敘利亞和埃及取得了初期勝利。

  埃軍佔領了運河東岸的部分地區,達到了預期目的。所以,從10日起,埃軍在西奈半島停止了進攻,著手調整部署鞏固陣地。這給以軍提供了喘息之機,以軍利用這一短暫的間隙集中兵力,實施先北線後西線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

  10月10日,以軍在北線集中了15個旅和1000輛坦克,在飛機的掩護下,突破敘軍防禦陣地後,又採取正面突擊同迂迴包圍相結合的戰術,分三路向敘軍反擊,很快突破了敘軍防線,解除了庫奈特拉之圍。

  當以軍在北線反擊時,埃軍為增援敘利亞決定向以軍發起進攻。但以軍對埃軍的進攻有了準備,進行了頑強抵抗,結果埃軍的進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埃及軍隊第21裝甲師參與的這次進攻被史學家稱為埃及自殺式的進攻,因為作為戰略機動預備隊的埃及第21裝甲師主力如果繼續保留在原地、而不是從運河西岸移動至東岸的話,沙龍的進攻就將大打折扣。

  12日,以軍北線取得了勝利,以軍越過1967年的停火線,深入敘利亞境內30千米左右。敘利亞的步兵和防空軍被迫撤至首都大馬士革等重要城市地區。以軍在北線掌握主動後,隨即將作戰重點移至西奈半島,使西奈戰線從原來的4個旅增至3個師12 個旅,並向西奈調去了大批飛機和坦克。至此,以軍完全取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開始化守為攻了。

  10月16日,以軍三個旅群向埃發動進攻。時任裝甲師師長的沙龍根據美國偵察衛星提供的在大苦湖地區的埃軍第2、3軍團結合部有 30千米間隙的情報,抓住埃軍運河西岸兵力空虛之有利時機,讓士兵穿上埃及軍裝,騙過埃及守軍,從結合部潛入運河西岸,建立了橋頭陣地,摧毀了埃軍幾個防空導彈陣地。以軍藉機迅速組織了5個旅的兵力,在空軍的支援下,源源不斷地渡過運河。

  18日,突入西岸的以軍大舉進攻埃軍陣地,不斷襲擊埃及公路、鐵路和運河沿岸地區,以切斷埃軍2、3軍團的退路。

  2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338號決議案》,呼籲埃、以雙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都表示接受停火,但以軍的進攻卻沒有停止。

  23日晚,以軍佔領蘇伊士城郊外的煉油廠,切斷了蘇伊士城西南和南面第3軍團部隊的聯繫,基本完成了對埃軍第3軍團大部分部隊的包圍。切斷了他們的所有補給,埃軍第3軍團成了以色列談判中的人質籌碼。

  24日,以軍才宣佈停火。此後,參戰方先後簽署了兩個在西奈脫離接觸的協議。

  通過這次戰爭,以色列新占運河西岸埃及領土1900餘平方千米和敘利亞戈蘭高地以東440平方千米的領土。第四次中東戰爭以以色列的全面勝利而落下帷幕。

  埃及和敘利亞的突然襲擊,打得以軍難有招架之力。但之後,埃軍因為佔領了運河東岸的部分地區,達到了預期目的,所以停止了進攻,這種戰略上的錯誤,給了以軍喘息的機會,戰局因此發生逆轉。以軍憑借有力的反攻和優良的武器,竟然反敗為勝。

  為什麼埃及軍隊沒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迅速乘勝追擊??為什麼在失去機會、待以軍重整隊伍後又盲目地組織了自殺性的突擊?這兩個歷史疑案已經無解了。我們只能從各方的回憶錄中尋找部分的答案。埃及當時的國防部長是阿里將軍,他是薩達特總統的密友和堅定的支持者。他曾經承認埃及沒有乘勝追擊的原因是對於以色列空軍作戰能力的顧忌,以及想看一下以色列和世界各國對埃及突破運河防線的反應。至於後來的自殺式進攻主要是應敘利亞的要求,通過在以色列南方西奈半島的進攻緩解敘利亞在北方戈蘭高地戰線上的壓力。沙茲利將軍則認為薩達特從始至終就沒有想過佔領山口地區。埃及總統的策略僅僅是滿足於「在西奈半島推進10毫米」,取得有限的軍事勝利和贏得巨大的政治勝利。當時率領埃及空軍的穆巴拉克(現埃及總統)幹的不錯,第一天的空襲已經癱瘓了以色列在西奈半島上的空軍。而且,當時的以色列空軍對埃及軍隊新配備的蘇制薩姆6型導彈毫無辦法,就算冒險進行空中打擊,其成果很可能是「殺敵五十自損一百」。

  先發制人卻沒有笑到最後,「滿足感」和猶豫導致的貽誤戰機害了埃及和敘利亞軍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為什麽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