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爆發泰納魯河口之戰?泰納魯河口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泰納魯河口之戰發生於1942年8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日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的組成部分。泰納魯河口之戰美軍終於打破了"零式無敵"的神話,並且首次獲得了戰場制空權。美軍由於準備充分加之有空軍配合,因此取得了勝利。
戰爭背景
日軍大本營獲悉美軍在瓜島登陸後,立即研究對策。8月13日決定一面按既定計劃進攻莫爾茲比港,一面從第17軍抽出部分兵力,在海軍協同下奪回瓜島。根據這一決定,山本親率聯合艦隊主力離開本土前往特魯克,投入瓜島作戰。而第17軍軍長百武非常輕敵,認為美軍的航母編隊和運輸船隻都離開了瓜島,那麼在瓜島登陸的美軍不會很多,估計不超過2000人,所以將主力繼續用於莫爾茲比港作戰,只抽調6000人用於瓜島,而且這6000人還分為兩批,第一批是在關島的一木支隊約2500人。一木支隊指揮官是一木清直大佐,他就是1937年挑起盧溝橋事變的馬前卒,時任日軍牟田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率領部隊首先向宛平縣城進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被調往太平洋戰場,在中途島戰役中作為登陸部隊司令,因日軍在海戰中的慘敗而沒有實施登陸,他的部隊就改稱一木支隊成為大本營的直屬部隊,現用到了瓜島。百武顯然不知道在瓜島的是美軍中戰鬥作風最頑強、戰鬥意志最堅強的海軍陸戰隊,在戰爭初期,日軍遭到最頑強抵抗的威克島,菲律賓的科雷吉多爾島,對手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而現瓜島和圖拉吉島的就是總數達一萬六千人的海軍陸戰隊,夠日軍受的了!
戰爭起因
1942年8月15日,美軍一艘驅逐艦連夜冒險駛抵瓜島,送來了飛機零部件、航空汽油和地勤人員。
1942年8月17日,瓜島機場完工,范德格裡夫特將這個機場命名為亨德森機場,以紀念在中途島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中隊長亨德森少校。1942年8月20日,海軍陸戰隊航空兵第223中隊的19架F4F"野貓"戰鬥機和232中隊的12架SBD"無畏"轟炸機,從"長島"號護航航母上起飛,降落在瓜島機場。第二天也就是8月21日,"野貓"戰鬥機就首開記錄擊落了一架來襲日機。1942年8月22日,"長島"號又運來了第二批飛機,陸軍航空兵第67中隊的15架P-39"飛蛇"戰鬥機。這批戰鬥機原本是運往緬甸的,因為緬甸失守而轉到南太平洋,正好派上用場。1942年8月24日又有13架SBD艦載俯衝轟炸機進駐。所有這些飛機組成了瓜島岸基航空兵,飛行員見機場四周長滿了仙人掌,就把自己這支小飛行隊稱為"仙人掌航空隊"。雖然美軍飛機數量較少,性能也比日軍的"零式"戰鬥機稍遜一籌,但是美軍佔有地利,日軍沒有前進基地,所有飛機都只能從拉包爾起飛,受航程的限制,在瓜島上空只能停留十五分鐘,而美軍憑借所羅門群島海岸監視哨的有效預警通報,可以在日機到來前二小時得到報告,通常在日機來臨前半小時起飛,在日機飛行航線上搶佔有利高度和位置,以逸待勞,從容取勝。在戰術上推廣了薩奇少校發明的"薩奇編隊"戰術,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日機性能上的優勢。1942年8月30日日軍18架"零式"戰鬥機掩護6架"一式"轟炸機來襲,美軍起飛8架F4F和11架P-39戰鬥機迎戰,在激烈空戰中美軍擊落了14架日機,自己僅損失4架P-39,這是日軍"零式"戰鬥機自開戰以來第一次失敗的空戰,徹底粉碎了"零式無敵"的神話。自從"仙人掌航空隊"進駐瓜島後,形勢立刻改觀,由於美軍岸基飛機的巨大威脅,日軍只能使用驅逐艦在夜間高速通過"槽海",把部隊和物資送上瓜島,返回時順路再炮擊機場。因為日軍的驅逐艦幾乎每天都準時出動,被美軍稱作"東京特快"。就這樣,美軍掌握了制空權,日軍控制了制海權;美軍憑借岸基飛機在白天能控制瓜島附近海域和天空,日軍則依靠其水面艦艇部隊出色的夜戰水平,成為黑夜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