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為什麼能出現十代明君 看看他們的繼承方式就明白了
很多人都不瞭解奧斯曼帝國明君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對於戰火紛飛了數百年的戰國時代,人們總是津津樂道,在這一場七雄爭霸的殘酷競賽中,最終的贏家是當初無人看好的秦國,對於秦國能夠勝出的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漢代的賈誼就在其文章《過秦論》中提到「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他認為這與秦國能夠六世出明君分不開,可以說在封建時代裡,能夠保持國家六世出明君這確實是一項壯舉,不過今天要談的奧斯曼帝國可是出現了十代明君!那麼這又是如何做到的?
提起奧斯曼帝國可能大家都略有陌生,但說起土耳其大家多少有些熟悉,土耳其正是奧斯曼帝國解體後的遺產之一。自奧斯曼一世以來,奧斯曼帝國經歷了 36 任君主的領導,經過長期的吞併擴張,它從最初的一個小的突厥遊牧部落最終變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陸的龐大帝國,它也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在其輝煌之時,就連當初與漢朝比肩的東羅馬帝國最終都被奧斯曼帝國所征服。
奧斯曼帝國之所以如此強大自然與其領導者的優秀分不開,從奧斯曼一世到賽利姆二世期間,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一度出現了十代明君的壯舉。一個起步於遊牧部落的君主絕對專制國家,一個少數民族統治的大雜燴神權國家,居然能連出十代明君。這看似不可能的現象竟然實實在在的發生了,這一切的原因都與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製度分不開。
在奧斯曼帝國歷史長河裡,其繼承方式有過多次變化,比如「囚籠制度」、「兄終弟及制」還發生過後官干預、軍隊干預等,不過最出名的無疑是「養蠱式繼承」。在這個繼承方式延續期間,奧斯曼帝國的每一次皇位更替都是一場大殺戮,兄弟之間、叔侄之間互相殘殺直至最後一個人勝出。
對於注重血緣關係的中國人而言,哪怕是權利鬥爭激烈的帝王家中也盡量避免骨肉相殘,比如清朝九子奪嫡中勝出的四皇子——胤禛,在其繼位後對於當初與自己爭奪皇位的八皇子也僅僅是圈禁處理,並未直接殺死。但是在奧斯曼帝國裡,這種骨肉相殘卻得到了法理的認可。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前 150 年裡,儘管殺害兄弟的行為在現實中不斷上演,但因為還沒得到法理上的依據,很多蘇丹還是有所顧忌的,但是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當繼位的穆罕默德二世將他唯一的尚未成年的兄弟殺死後,他於 1477 年通過了一項法令,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弒親法」。這條法律規定允許他的子孫們在登基為蘇丹後可以合法地殺死所有的兄弟,這條法令直至1603年艾哈邁德一世繼位時才被廢止。
當1481 年穆罕默德二世死後,他在外地任職的兒子巴耶濟德先於傑姆趕到首都伊斯坦布爾即位,是為巴耶濟德二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殺掉了自己的兩個兄弟、5 個侄子和 3 個兒子,可以說是非常忠實的執行穆罕默德二世的法令。
之後的百年間,奧斯曼帝國的每一次皇位爭奪都是一場腥風血雨,由於每個王子在他們的父親執政期間,所有具備王位繼承資格的成年兒子都會被派到各個地方擔任省長,從而得到鍛煉自身能力的機會,所以王子們通過在地方的任職積累了大量的軍事戰鬥和治國理政經驗,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部下和勢力。
當繼承戰開始後,各個勢力之間明爭暗戰,就像被養在蠱裡的毒物一樣,彼此互相吞噬殘殺、直至最終的勝利者繼承皇位。在奧斯曼帝國歷史上,殺害自己兄弟最多的蘇丹是穆罕默德三世,他殺害了自己的 19 個兄弟,並且因為叛亂的原因殺掉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後來的奧斯曼二世殺掉了自己的兄弟穆罕默德;穆斯塔法一世殺掉了自己的兩個侄子;穆拉德四世殺掉了自己的三個兄弟。奧斯曼三世和穆斯塔法四世殺掉了自己的堂弟。在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時期發生了一起殺害兄弟的事件。當時他企圖殺掉自己的兄弟穆斯塔法四世,因為如果穆斯塔法四世被殺害,他就是奧斯曼家族唯一的
男性成員,就可以順利繼承蘇丹的位子。
在這樣的殘酷競爭之中,不夠冷血無情的,會死在自己的慈悲之中;不夠狡猾靈敏的,會死在自己的愚笨之中;不夠勇敢無畏的,會死在自己的懦弱之中;無法平衡利益的,會死在自己人手中,在這樣的環境下,最終勝出的皇帝必然是一個狡猾多端、心狠手辣卻又懂得團結各方利益的強人,這樣的一個強人統治國家又何愁不強大呢?
不得不說,這樣的繼承法雖然殘酷,但對於選拔一個有才能的繼承人卻是非常的有效。在這種「養蠱式」的百年間奧斯曼帝國一直強大非常,當初頒布「弒親法」的穆罕默德二世就被伏爾泰稱為他那個時代最有教養和學識的人,可見這是一項天才所肯定的制度。
可惜,這項制度後來被艾哈邁德一世的「囚籠制度」所替代,「囚籠制度」就是把有可能繼承王位的人被軟禁起來,並派兵不斷監視,這個制度下使得所有王子成年後失去了外出鍛煉的機會,只能呆在宮殿裡嬌生慣養,這樣的環境裡自然很難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當這項制度給廢除後,奧斯曼帝國也慢慢走向了衰落之路,最終在一戰之後,這個當初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遭到了毀滅性肢解,自此消失成為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