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兩次被擊敗後,為什麼都沒有被殺而是被流放了?
拿破侖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說起拿破侖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歐洲掀起了一場法國風暴,他也是最有希望能夠統一歐洲的軍事家了。
幾乎把歐洲大陸襲擾了一遍,把歐洲攪的天翻地覆,歐洲君主們對他畏懼如虎。雖然其他國家組成了反法聯盟,但還是讓拿破侖五次大破聯盟軍。
不過他卻選擇了進攻俄國,結果一敗塗地。雖然後來他曾返回法國建立了百日王朝,但再也不可能力挽狂瀾,摧枯拉朽了。
但是在兩次擊敗拿破侖之後,反法同盟並沒有處決這個始作俑者,而僅僅是流放。那麼拿破侖橫掃歐洲,為什麼兩次打敗都是被流放,而沒有被殺?
拿破侖出生在一個叫科西嘉的島上,可笑的是這個島雖然後來屬於了法國,可不僅有爭端,還一直有獨立的傾向。拿破侖就是希望科西嘉獨立的那批人之一,他起初也不認為自己是個法國人。
在法國大革命變幻莫測,形勢風起雲湧之際,拿破侖並沒有完成自己的理想,不過他轉變了,來到了法國,一步步成長為了一個軍事家以及統治者。
可以說在這個過程中,拿破侖是有廣泛的支持者的,隨著拿破侖在歐洲大殺四方,他成為了法國人心中的英雄,在歐洲都很有影響力。
雖然最終敗了,但反法聯盟並沒有消滅法軍,也沒有足以瓜分滅亡法國的實力,只能扶植波旁王朝復辟。
仍然有一批死忠分子試圖救他。如果拿破侖被殺,恐怕會引起法國的仇視和對抗,這樣也不利於波旁王朝的復辟,形勢會不可控。
更何況,人家也是法國國王,就這樣公然處決的話,這對於法國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別說拿破侖還沒有做俘虜,就算被俘虜了,想殺他可能性也不大。
畢竟王權神授,國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拿破侖還是教皇加冕的國王,所以反法聯盟不得不考慮。
我們知道,其實從中世紀開始,歐洲就陷入了無限的戰爭中,但歐洲人並沒有這個傳統,對落敗的貴族一直是保持有底線的尊敬的。
普魯士在普法戰爭中還俘虜過法國皇帝,這個人就是拿破侖的侄子,但普魯士也沒有處決他,只是囚禁了一年罷了。
而悍然發動了一戰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其實在戰敗後也沒有被處決,也是退位而已。
其實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和歐洲的還不太一樣,歐洲的皇帝對於親征是家常便飯,而中國的皇帝可不會這麼貿然出擊,大多是穿著華麗的龍袍,坐在龍椅上錦衣玉食的畫面。
當然了,這裡面英國人沒少起作用,畢竟在英國看來,要保持的是歐洲均衡,法國戰敗後,英國就不再考慮法國了,而是整個歐洲。
在這種情況下,把法國人逼急了沒有任何好處,反而讓其他勢力崛起。所以還不如控制著波旁王朝,這樣英國在歐洲有更大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