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崩潰後的歐洲為什麼不能統一?歐洲無法統一的原因詳解

羅馬帝國崩潰後的歐洲為什麼不能統一?歐洲無法統一的原因詳解

歷史上的為什麽

羅馬帝國崩潰後的歐洲為什麼不能統一?歐洲無法統一的原因詳解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想知道羅馬帝國崩潰後的歐洲為什麼不能統一?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代羅馬人崛起於亞平寧半島上的羅馬城,在早期王政時代經歷了對半島上的其他族裔,尤其是希臘殖民城邦的兼併之後,逐步發展出一套源於古典希臘城邦,但又具備自身特色的制度。庫裡亞大會和後繼的森都裡亞大會,均有極強的希臘民主派城邦的公民大會印記,並以此為基礎逐步發展元老院制度。共和國時期的羅馬並未將主要精力放在北方的中歐森林之中,而是覬覦地中海地區的海上貿易,因此同北非地區的迦太基展開了數次海權爭奪戰。

在將迦太基以及瓦解自亞歷山大帝國的托勒密和馬其頓擊敗之後,羅馬人逐步將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海。如果我們查閱地圖就會發現,羅馬帝國的統治疆域和當今歐洲對比起來,整整往南位移了一半距離。而地理位置的不同意味著兩片區域統一難度的差異,沿海地帶大多平原,在海上航線的貫穿之下能夠形成緊密的聯繫網,而歐洲腹地的河流山脈則將分割出來許多零碎的地理空間。這是導致羅馬帝國崩潰之後,歐洲難以統一的先天條件。

羅馬帝國瓦解前後的歐洲統治邏輯

當古羅馬從王政時期走向共和國時期後,其統治邏輯以公民權為核心,建立起一整套務實、奮進的羅馬精神面貌。整個羅馬共和國外圍均以成為羅馬公民為榮,後期平民派崛起之後,保民官更與執政官比肩,成為每一位羅馬公民的榮耀職責。此時的羅馬還處於傳統多神教的熏陶之下,更為確切的說古羅馬的多神宗教實質上是脫胎於古希臘奧林比亞神話的一種神學體系。

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當羅馬人開始出現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享樂主義思潮時,整個國家便陷入了發展困境之中。此時的羅馬由於平民派的全面崛起,已經進入了帝制時代。當歐洲腹地的日耳曼人南下掠奪之時,尚武風貌無存的羅馬人採取了兩項意義深遠的舉措。羅馬皇帝對蠻族執行招安政策,讓他們以羅馬軍隊的身份去對抗入侵羅馬的同族,當羅馬軍隊有一半是日耳曼僱傭兵時,帝國的疆土上同樣內附了大量蠻族。同時為了鼓舞公民的士氣,帝國逐漸改變了對基督教的態度,轉而開始支持基督教的傳播,乃至後期更將其作為唯一國教對待。

當基督教在羅馬皇帝的庇護之下迅猛發展,並催生出一整套完備的教會體系後,以羅馬皇帝和教皇而代表的二元統治模式形成了。原本僅以家庭教會存在的宗教結構,最終竟然發展成為同帝國皇帝比肩的存在。這種統治邏輯,直至羅馬瓦解後亦留存了許多年。

東羅馬的努力與失敗原因

由於西羅馬滅亡之後,東羅馬的君士坦丁堡依然還有一位羅馬皇帝。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信仰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和羅馬人的基督教皇都完好留存,因此將羅馬帝國重整旗鼓的底層邏輯基礎是存在的。然而此時的拜占庭正在面臨穆斯林的威脅,無暇對羅馬城的教皇提供庇護,這讓羅馬教會險些被倫巴底人覆滅,所幸此時的法蘭克人已經皈依基督教並出兵擊潰了倫巴底人。此事過後,教皇便改換門庭,日趨傾向法蘭克人而不是拜占庭人了。

當東羅馬帝國在查士丁尼時期終於騰出手來,西征帝國故土之時,卻需要面臨和古羅馬相同的問題。帝國內部的精神面貌萎靡,全賴皇帝一人之功才勉強聚集起來國力。西征行動進展順利,東羅馬控制住了羅馬和地中海地區大部分。然而承自古羅馬的東羅馬也面臨一些老問題,比如東部邊疆的波斯人入侵,北方歐洲腹地的蠻族南下以及非洲的問題。就在查士丁尼光復羅馬故土大部的時候,鼠疫爆發了。查士丁尼大瘟疫自東非一路北進埃及,整個歐洲首當其衝的便是東羅馬帝國。被鼠疫重創的東羅馬帝國,在隨後的歲月裡只得全力關注東方的世代大敵和北方蠻族的頻繁輪次入侵,再也無力圖謀復興羅馬了。此後同東羅馬徹底斷絕關係的天主教會,更在西歐範圍內蔑稱其為拜占庭,而非以羅馬冠名的帝國了。

法蘭克人的努力與失敗原因

法蘭克人是南下叩關羅馬帝國的日耳曼蠻族一支,法蘭克王國最為核心的腹地更是上古凱爾特人所創建的高盧故地,此地在帝制時代前夕,被凱撒率領羅馬第十合組軍團攻克,凱撒更為此寫下《高盧戰記》,西羅馬崩潰前後就已經成為法蘭克部落的樂土了。不過法蘭克人算是較早皈依基督教的蠻族部落了,統一高盧的法蘭克國王克洛維更在皈依基督的同時接納了東羅馬皇帝的冊封,他被封為羅馬「執政官」。

除了日耳曼人的南下,穆斯林同樣在北進入侵羅馬帝國故土。位於巴爾幹的拜占庭抵住了阿拉伯人的襲擊,但伊比利亞半島卻變為大食國的一部分。當穆斯林翻越比利牛斯山脈意圖進入歐洲腹地時,撞上了鐵鍾查理的身上,不得不退縮回去。鐵鍾查理的兒子丕平三世獻土教皇的舉動更將法蘭克和教會捆綁在了一起,到了丕平三世兒子查理大帝之時,教皇利奧三世主動為其加冕為羅馬皇帝。甚至教皇口頭宣佈拜占庭的領土也應屬於查理大帝。

強盛一時的法蘭克帝國佔據了除了西班牙和英國之外的整個西歐和中歐部分,並且法蘭剋日強迫其他日耳曼分支皈依基督教,極大的刺激了天主教的發展。不過查理大帝建立統一歐洲大帝國的夙願並未達成。其生前頻繁應付周邊問題,試圖從摩爾人手中收復西班牙的行動也收效甚微。當其死後,整個國家繼續陷入人死地分的惡性循環之中,這種遺傳自日耳曼習俗的繼承模式造成了法蘭克內部極大的損耗。其後繼者雖然將領土命名為神聖羅馬帝國,但試圖借傳統感召力維繫帝國的方式在沒有實力保障的情況下,顯得弱不禁風。作為政治實體的法蘭克帝國成立不足百年就已經消散於歷史舞台了。

哈布斯堡王朝的努力與失敗原因

哈布斯堡王朝曾在歐洲風靡許久,這個王朝曾跨地域統治過歐洲的許多地方,而16世紀上半葉君主查理在位期間,則是其頂峰時期。由於一系列的歐洲宮廷政治聯姻,他自出生起便承襲了尼德蘭的王位,在隨後的日子裡,有先後繼承了西班牙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此時的查理似乎擁有了重現查理大帝的資本,畢竟當時的哈布斯堡王朝已經將匈牙利從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中解放出來,查理的名義統治區域包括了奧地利、匈牙利、德國、北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西班牙以及美洲大部分領土。開啟環球探險的麥哲倫正是在查理的資助下揚帆起航的。

坐擁如此資本的查理,在面臨外敵奧斯曼的壓力之下,按理應該能夠將歐洲整合並實現統一的,然而這最後的機會被其錯失了。查理雖然仿若上天眷顧的君主,但卻並無雄才大略。他滿足於歐洲的秩序均勢,並未主動嘗試建立一個中央政權統治,甚至在公元1525年擊敗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後,竟然天真的將其釋放,導致法國繼續為禍歐洲腹地,並與奧斯曼結盟威脅哈布斯堡王朝。

新時代的到來宣告大一統理想的終結

哈布斯堡王朝錯過了統一歐洲的最後機會,此後的歐洲縱然有人試圖一統天下也往往力有不逮了。這是因為時代不同了,地理大發現、活字印刷術的傳入和基督教會的分裂引發了歐洲在不同層次的變化。

地理大發現之後,一方面歐洲列國憑借殖民擴張後實力大增,導致此後的爭霸戰爭其難度和血腥程度直線上升;另一方面則摧毀了歐洲人對羅馬大一統秩序的認知,世界如此之大,又為何認定歐洲基督教世界必須是統一的呢?沒了精神層面對統一的認同感,上層君主再想統一的難度就大了。印刷術在唐代就已經普及,但那時還是雕版印刷術,到了宋代之後活字印刷術發明和傳入歐洲,這使得歐洲大規模知識傳播成為可能。知識的傳播,尤其是對探險時代新事物的認知和對古代文明真相的探討,動搖了教會解釋世界的地位。新教改革之後所引發的宗教分裂更引發了整個歐洲精神層面的大分化,各國君主或國內派別甚至因此而征戰不休。新教改革運動動搖了羅馬帝國崩潰後憑借教皇和羅馬皇帝支撐歐洲秩序的格局,崩潰後的歐洲陷入了分裂和內戰之中,直至三十年戰爭時達到了最高潮。

當三十年戰爭以平手落下帷幕,隨後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所塑造的歐洲均勢格局徹底替代了先前的羅馬二元秩序,此後的歐洲即便偶爾出現一兩位軍事強人,也再難統一整個歐洲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為什麽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