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撒勒:基督教聖城之一,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人城市
拿撒勒又譯納匝勒,現今以色列的北部城市,位於歷史上的加利利地區。自中世紀大部分被阿拉伯基督徒佔領。傳說耶穌在該城附近的薩福利亞村度過青少年時期,是基督教聖城之一,有「聖母領報洞」與「約瑟的作坊」等聖地。拿撒勒現有人口4.5萬,交通發達,是加利利地區重要的商業中心。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多為穆斯林,亦有不少阿拉伯基督徒,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人聚集的城市。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簡介
拿撒勒(希伯來語:נצרת-請參看'「聖經名字寫法」;阿拉伯語الناصرة''an-Nāṣira'')是以色列北部城市,是由以色列北部區管轄,歷史上的加利利地區(拿撒勒城位置:北緯32°42'東經35°17')谷地中。
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是加利利地區阿拉伯人的主要商業中心。阿拉伯居民以穆斯林為主,其餘居民多屬基督教中的希臘正教徒。「聖母領報洞」上的大教堂則為中東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手工業主要製造聖地紀念品。猶太人主要居住在新城區上拿撒勒。有巧克力廠等食品工業與紡織、針織工業。也是海法港市的住宅區。
與它的姊妹城Natzerat Illit(נצרתעילית,德語叫''上拿撒勒'')共計有大約12萬人口(2005);其中Nazerat Illit居民55000人,拿撒勒65000人。拿撒勒Illit主要居住猶太人,拿撒勒則居住穆斯林與基督徒。
歷史
拿撒勒本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舊約》以及一些中東史書都未記載,甚至在古代猶太地區聲名狼藉,從拿但業(有學者認為他就是使徒巴多羅買)一句:「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就可見一斑。但這座小城卻因耶穌基督的緣故而聲名鵲起,成為不少基督徒心目中的聖地。
拿撒勒在教會早期就被基督徒視為聖地。7世紀後,此地開始由阿拉伯帝國統治。
十字軍東征時,十字軍佔領拿撒勒城。1291年拿撒勒由阿拉伯人重新佔領。1300年,方濟會士在拿撒勒建了一座修道院及教堂。不久,方濟會士被逐出拿撒勒,直到1620年,重返拿撒勒,建立了教堂、修道院及學校。
傳說
自中世紀大部分被阿拉伯基督徒佔領。人口4.5萬(1982)。傳說耶穌在該城附近的薩福利亞村度過青少年時期,是基督教聖城之一,有「聖母領報洞」與「約瑟的作坊」等聖地。
拿撒勒是約瑟和聖母瑪利亞的故鄉,耶穌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年。以賽亞書十一章一節稱救世主彌賽亞為「枝子」,表徵基督是從大衛的父親耶西所發出的枝條,這枝條在寒微的環境中萌芽成長。希伯來文「枝子」和「拿撒勒」相似,故耶穌是拿撒勒人含有雙關的意思。說出他不是生於顯赫的王室,也不是長於耶路撒冷那樣的名城,而是生於一個貧寒之家,長於被藐視的城。他這位拿撒勒人(枝子),不是莊嚴大樹高聳的枝子,而是看來微不足道的枝條。因著他是如此的低微,他能貼近所有軟弱的人,體會所有遭患難之人的處境,憐恤一切在痛苦中之人的心情。
因此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