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建築有哪些?帕台農神廟是什麼樣的?
對帕台農神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一、裝飾
在裝飾方面,本來前廳外圍的柱子都是多利亞式的,但簷壁卻不用三隴板與間板,而是用一條愛奧尼亞式的裝飾帶,以浮雕表現雅典人民慶祝大雅典娜節的盛況。這條浮雕帶從門廊延伸到南北兩面牆上,繞行一周,連為一體。總長160米,人物超過500個。
它第一次在神廟主要浮雕上直接表現雅典公民群眾和現實社會活動,其構思之大膽也是空前的,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在希波戰爭後的進一步發展。
帕特農神廟在古典建築藝術中之所以成為典範,不僅僅在於它的建築,更重要的是其雕刻。雅典娜巨像現已絲毫不存,據古人的描述,它實為木胎,黃金象牙只起鑲嵌作用,大概肌膚用象牙,衣冠武器則貼以黃金。此類貴重的雕像通常是小型的,雅典把它做成12米高的龐然大物,無非是為了顯示雅典財富的充盈。
二、浮雕
神廟浮雕的精美和豐富毫不亞於其雕像。那條長達160米的浮雕帶一氣呵成,氣韻生動,人物動作完美,歷來被認為是希臘浮雕的傑作。它以表現大雅典娜節遊行慶祝活動為主題,第一次把普通公民的形象堂而皇之地列於廟堂之上。
這種每隔4年舉行一次的大遊行從雅典西邊的狄甫隆城區開始,然後經過陶區,穿過市場,最後登上衛城。遊行的核心內容就是把雅典少年精心編織的一件新袍獻給雅典娜。
藝術家把160米長的浮雕正好用來表現從遊行開始到獻袍的全過程。起點在廟西南角上,這兒表現公民群眾準備跨鞍上馬,然後在長長的南牆和北牆上表現公民遊行隊伍,其中以騎在馬上的青年公民為主。
在南北兩牆東端轉角處,遊行隊伍開始接近神廟入口,意味著人們已經到達了終點,神聖的衛城,浮雕的內容也由歡呼雀躍而轉變為莊重肅靜,邁著輕緩步伐的少年們逐漸走向衛城中心。浮雕的終點直接位於神廟的大門,此處特別安排了坐在椅子上觀看遊行的諸位天神,意味著眾神都應邀前來與雅典人同慶佳節。
在現存的浮雕中,仍然可以看出浮雕的鬼斧神工之處。特別是雅典青年騎馬遊行的大段浮雕,無論是昂首前奔的駿馬還是執韁坐鞍的青年,都刻畫得生氣怏然。人的體態、馬的運動以及飄揚的衣襟都處理得恰到好處。激烈運動和興高采烈之中又飽含著端莊典雅之美。
更可貴的是,數以百計的人和馬的形象竟然沒有一個是雷同的。他們在向前行進的態勢中有跳躍、飛奔、暫歇、舉步、備鞍等各種動作,更不必說身形面容、個性氣質等差異了。整個浮雕有如一首壯麗的交響樂。
相比之下,從容緩步的少女則帶有一種安靜莊重、雍容華貴的古典風韻,後人把它形容為「偉大的單純和靜穆的壯偉」。少女們或單獨或結伴而行,還有男性長者對她們指引訓示。
通過細密如絲線的衣褶,藝術家把原本單調的構圖處理得滿壁生輝,突出了少女們文靜賢淑的風度和堅實健美的體形,有把她們表現得如同圓柱的凹凸紋一般挺直,使浮雕帶從南北兩面洶湧而來的遊行隊伍由喧囂一轉而為叩拜入殿時的虔誠肅穆。
神廟的92塊間板浮雕,則用神話傳說中希臘人與異族鬥爭並取得勝利的故事作題材,大概是比喻希臘與波斯的那場生死存亡的戰爭。由於間板是四方形的,每塊浮雕一般只刻一幅廝殺圖景。
除了帕特農神廟外,衛城的另外兩個小建築規模雖小,卻各有特色。作為衛城唯一入口的門廳並不強調森嚴,而只注意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