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馬拉塔戰爭打了多久?馬拉塔戰爭的最終結果是什麼
1775~1818年,英國殖民者征服印度馬拉塔聯盟的三次戰爭(Anglo-Maratha Wars)。18世紀初,馬拉塔國家分裂為五個半獨立的封建王國。各王國為爭奪聯盟統治權,不斷發生爭鬥。英國殖民者乘機插手馬拉塔內政,多次挑起戰爭。最終完全瓦解馬拉塔同盟。完成了征服印度的重要一步。
第三次
18世紀最後25年,馬拉塔已開始喪失了一個強國成長所需的一切要素,所以不能從19世紀初葉的英國中立政策中得到一點好處。當時,所有馬拉塔各土邦的政治和管理情況,都陷於絕望的紊亂與黑暗中,他們的經濟情況也毫無令人滿意之處。馬拉塔的酋長們,甚至包括佩什瓦(他是靠英國人的幫助才回到寶座上的)在內,表面上雖然對英國人友好,但在內心深處卻孕育著對英國人的猜忌和敵視的情緒。鑒於馬拉塔三個酋長們中沒有一個能夠公開反對英國人,佩什瓦密謀重新建立一個馬拉塔酋長的聯盟以反對英國人,並開始與這些酋長以及帕但酋長阿米爾汗和平達裡人談判,他們還試圖加強軍隊的實力和效率。
英國人並沒有忘記採取果斷的措施來遏制佩什瓦的圖謀。英國新任印度總督黑斯廷斯侯爵到任之後,徹底改變了英國的中立政策,新總督決心"要使英國政府實際掌握最高權位,即或不公然這樣",並"要將其他各土邦作為實質上的藩屬,即或名義上不是這樣"。總督指令要限制佩什瓦的權力,誘使巴吉·拉奧簽訂了《浦那條約》。根據條約,佩什瓦必須放棄馬拉塔聯盟領導者的身份;對蓋克瓦爾提出的要求減至40萬盧比,並答應不再向他提出更多的要求;並把孔坎及若干重要堡壘交給英國人。英國人還強迫辛迪亞、邦斯萊和一些土邦締結了一系列的條約。這些條約大大加強了英國人的勢力而損害了馬拉塔人:條約嚴重打擊了佩什瓦的權力和威望;制止辛迪亞對拉傑普特族各土邦的要求,它們已落入英國人的控制之下;犧牲了那格浦爾的獨立。但是,沒有一個馬拉塔酋長真正甘心失去他們的獨立,他們完全同情佩什瓦想使自己從英國人控制下解放出來的願望,於是,第三次英國--馬拉塔戰爭爆發了。
佩什瓦在英國和辛迪亞簽訂軍事援助同盟條約的那一天,劫掠與焚燬了在浦那的英國駐紮宮的宮邸,出動27000人的部隊襲擊基爾吉的英國軍隊。英國軍隊只有2800人,但卻打敗了佩什瓦的軍隊。幾乎與此同時,那格浦爾、霍爾卡爾發動武裝起義,奮而攻擊英國人,先後都被英國人打敗了。1817年,英軍(12萬人、火炮300門)組成南北兩個兵團,發動全面進攻。巴吉·拉奧二世率軍2.7萬人迎戰,連連受挫,1818年6月被迫投降。其他王公或不戰而降,或稍作抵抗便放下武器。。至此,即使在最壞的日子裡,一直被當作馬拉塔民族統一象徵的佩什瓦的職務被廢除了。馬拉塔聯盟徹底瓦解,英國完成了對中印和西印的征服。英國人在戰爭中把位於納爾馬達河北岸的一些縣份併入英國版圖。在同霍爾卡爾簽訂的《曼達索爾條約》中,將所有納爾馬達河以南的地區割讓給英國人,答應在這塊領土上供養一支英國的援軍,在他的對外關係上接受英國人的仲裁,並承認一個僱傭的軍官阿米爾漢為通克的納瓦卜。從此,一個英國駐紮官就在印多爾長期住下了 。
教訓
馬拉塔抗英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連綿不斷的內戰消耗了力量;放棄游擊戰術,與英軍打陣地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