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情感故事
中國崛起無疑是當今時代最令人關注的事件之一。世界各地的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評論、思考這一事件。例如,有人把中國的崛起比作山的隆起,有人把中國崛起比作新星球的誕生,還有的人把中國崛起比作大象闖進了瓷器店。可以說,中國崛起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話題。尤其是近年來,這方面的論說可謂卷帙浩繁,而人們的興趣並未因為已經談論了很多而有所減少,相反,這個話題的熱度,一再攀升,在很多國家甚至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課題。比如日本《產經新聞》最近報道稱,為應對日益崛起的中國,日本外務省將組織高級官員定期開會,制訂全方位對華政策,高調處理「中國問題」。
與國際上中國崛起大有成為顯學的趨勢相似,國內的討論也在升溫。
中國的崛起是一場漫長的長征,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大計。事關民族興衰榮辱,每一位中華之孫,都應當待之一以嚴肅的態度,認真思考,縝密籌劃。張劍荊同志最近出版的《中國崛起:通向大國之路的中國策》一書,就是這樣一部著作。閱讀這部書,是一次收穫頗豐的旅程。作者強烈的歷史感和敏銳的問題意識,以及對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的明確回應,對我產生的巨大震撼,在我的閱讀經驗中,是不多見的。
封面上的一句話或許更能體現該書的主題,這句話是:「中國如何應對成長中的煩惱」。作者針對這一問題而提出的許多觀點,可以視作是給我們這個時代提出的忠告,一項很及時的忠告。
吳敬璉先生為該書撰寫的序言,篇幅雖然不長,但是一下子就將作者的這一關懷挑開了。他說,這是一位嚴肅的思考者探索中國將如何面對成長的煩惱問題而寫下的一組記錄。他還說:「在我看來,這體現了本書作者對於經歷了我國經濟最近十來年快速發展後相當普遍地存在的驕矜浮躁心態提出的忠告」。吳先生還建議作者關注一個問題:即如何恰當地估量自己的力量和弱點,並且通過這種估量確定揚長避短、存利去弊的切實辦法,他以前蘇聯的興起和落敗的經驗為例,指出高速度增長是不足恃的。「如果只有數量擴張而不能確保增長質量,如果滿足於經濟規模的巨大,而沒有能夠協調社會矛盾和保持社會和諧的制度安排,就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吳敬璉的這個看法是很中肯的。
套用一句話,本書作者似乎有一種「歷史深處的憂慮」。我覺得,作者之所以沒有被時下處處笙歌的繁華景象所迷惑,原因在於,作者具有寬闊的視野,他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在國家興衰的大場景中,觀照、思索中國的崛起。比如作者所援引的清朝戲劇家孔尚任的名句,「眼見他高起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就非常形象。實際上,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相當多涉及到權力、財富興衰的內容,這些事例和告誡,在中國崛起的新形勢下,可以成為我們的精神資源,將會起到祛除浮躁的作用。
在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遷往北京的時侯,毛澤東形象地稱之為「進京趕考」。作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可以把中國通向世界強國的那條路,視作「趕考」路。我們能不能考取?我們能不能取得成功?這些問題都是重大的。當然,作者並不是這樣表述其關注的問題的。他將該書的核心問題概括為兩個方面,即(1)中國這一新興力量對國際體系的意義和(2)中國自身如何駕馭這一力量,如何使用所獲得的力量。他認為這些問題是本世紀我國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他認為,經濟學考慮的是中國經濟如何增長,考慮的是財富的創造和分配,而國際關係學考慮的則是中國增長著的力量如何使用、如何在國際權力體系中和平地生存與發展,進一步,他將這一問題,表述為「和平還是非和平」,「對於21世紀的中國而言,這是一個生死問題」。大家未必都同意作者的這個觀點。我更願意說,「趕考」的比喻是可以與作者的這一問題相合的,那就是,中國的「趕考」路,儘管曲折,但必須成功,而成功的前提和標誌都意味著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作者在該書中,回應了當前人們十分關心的許多問題,闡發了一系列觀點。比如中國的社會結構問題,北京共識問題,中國是不是一個革命者的問題,國際秩序的結構問題等。客觀地說,這些問題都是富有挑戰性的。而作者對這些問題沒有迴避,而是給出了自成一家之言的回答。比如作者認為,中國應當「穩在亞洲」,在東亞應當做一個活躍的「乘客」,而不是當「駕駛員」,再比如,他認為中國的崛起最終要用文明的崛起來定義等等,就極有創見。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gushi_3.php?id=15661&s=118457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