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孩子宜寓學習於遊玩中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兒童保健

孩子宜寓學習於遊玩中

有一位家長問我,她只要一對孩子說:"媽媽教你認算數吧。"孩子就把頭扭一邊去,這可怎麼辦。下雪了,天上飄著雪花,嘟嘟一邊走一邊仰著頭說:"雪花在跟我玩呢!"吃甜抽子,嘟嘟說:"這裡面放了糖,你知道嗎?"

這是我一位同事為孩子寫的記錄。由此可以看出,幼兒都是"性情中人",他們總是在某種情緒中認識事物,事物在他們眼裡都帶有感情色彩,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都喜歡童話故事。他們難像成人那樣新華通訊社般客觀地認識事物,只有能觸及他們感情的東西,他們才能更深切地感覺它、記憶它、理解它。雪花在嘟嘟的眼裡是朋友,是玩伴。根據這個特點,我們在提高孩子知識水平的時候,就絕對要考慮他們的情緒狀態。

前蘇聯有一個教育家給學前班上課。他準備了一個"發言球",一邊從講台扔出去,嘴裡一邊說"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聽課的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說你這不是多費一道手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麼"發言球"?他回答說,沒有"發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言的興趣。這話是說到點子上了。孩子是情緒化的學習者,不把他們放到一定的情感氛圍中,是無法激活他們的聰明才智的。我們看到有些孩子在某個教師的班裡很聰明,而到了另一位老師的班裡就變"傻"了,奧妙常常就在這裡。

那些把幼兒教育成人化的家長和老師就是不明白這一點,弄得孩子討厭學習,反過來他們卻埋怨孩子又懶又笨。其實在相當多的情況下,又懶又笨的恰恰是他們自己,他們懶得研究孩子心理,笨拙地把成人學習的模式強加給孩子,沒法不失敗。要打板子,應該先打大人。

幼兒認識事物的另一個特點是往往以自己的經驗為中介。他們眼中的事物,都跟自己的經驗有聯繫。你看嘟嘟吃抽子,發現抽子是甜的,他不認為這是抽子本身的一種特點,而認為是人把糖加進去它才變甜,這顯然是他媽媽在他喝的奶中加糖的生活經驗的反映。這種思維方式非常有趣,反映了兒童的自我中心。根據這一點特點,我們在對他們進行知識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把有關的知識和他本人的生活體驗聯繫起來,他才便於理解。否則就會事倍功半。而要瞭解他的體驗,你就必須走進他的心,用他的眼睛看世界。這是極困難的一件事,而且是許多成年人不屑於做的,然而不做不行。

幼兒教學大綱規定,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應該是遊戲而不是正規的學習,這是非常正確的。可是有些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早學知識多知識,他們認為做遊戲是浪費時間。然而,讓天真爛漫的幼兒正襟危坐地學習,這是一種失去理智的行為,是對幼兒的一種戕害,等於迫使孩子早早厭學。這些家長不明白,遊戲本身就是學習,孩子們在遊戲中能學到非常重要的東西。

有些家長問:孩子在幼兒園只知道玩,一旦上小學進行正規學習不適應怎麼辦?問得好。這就要求一方面幼兒園有梯度地逐漸地增加一點(不要多!)正規學習的成分,要求小學低年級有一些遊戲的成分,形成自然的過渡,不要使孩子進入正規學習過於突然和生硬。另一方面,小學低年級應改進教學方法,讓孩子在玩中學習。我們有很多人習慣於把學習和遊戲對立起來,知識學習遊戲各成一個封閉的體系,互相隔絕,一個極端是傻學,另一個極端是傻玩,孩子們就在這兩個極端來回搖擺,結果是學得死板,玩得枯燥。

有些家長和老師以為帶著孩子玩容易,而輔導孩子學習困難。其實設計一個知識含量高的遊戲是極其困難的,需要很強的創新能力;倒是拿著教學參考資料照本宣科,當個教書的機器,要容易得多。如果想讓您的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就請您在精緻的遊戲上多做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8618&s=1237829641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