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心理健康
據報道,日前,湖南省望城縣公安局通報了中共望城縣委副書記楊奇保於2005年4月18日下午1:30意外死亡情況。經多方偵查取證,認定楊近期在醫院進行B超檢驗,發現腎部有腫塊,對病痛極度恐懼,導致跳樓自殺身亡。專家解釋說,不少人在患了難以治癒的疾病後,會發生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如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瞭解病人的異常心理,有益於疾病的康復
許多病人家屬都抱怨說,親人病後脾氣變壞了,不好侍候。殊不知,這不能責怪病人,而是患病特別是患了較為難治的慢性病之後,病人在心理上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出現許多容易被人誤解的心理問題。瞭解這些異常心理,不僅有助於對病人的理解和體諒,而且還能更好地照料病人,有益於疾病的康復。
1.主觀感覺異常,注意力轉向自身。健康人精力集中於工作或學習,心理活動經常指向外界客觀事物。人患病後,多將注意力轉向自身,感覺異常敏銳,甚至對自己的心跳、呼吸、胃腸蠕動的聲音都能聽到,心中總想自己的病,而對其他事物很少關心,這很容易被別人誤解為自私或冷漠。
2.心境不佳,情緒不穩。生病屬於劣性刺激,勢必影響病人的情緒,形成不良的心境,往往看什麼都不順眼,好生閒氣,好發脾氣,給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覺。病情越重,病程越長,這種異常情緒反應越嚴重。這種消極情緒,不僅容易被人誤解,使人不願意接近,而且還不利於病體康復。
3.被動依賴,情感脆弱。由於病人受到親人的關懷與照顧,病人會變得被動、依賴性增強,本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願意動手。情感變得脆弱,甚至幼稚,像個孩子似的,總希望親友多照顧、多探視、多關心自己。
4.多疑、神經過敏。病人往往會變得神經過敏,疑慮重重。聽人低聲談話,就以為是談自己的病,醫護人員和親友的好言相勸,也常半信半疑。有時,懷疑醫護人員給自己開錯了藥、打錯了針。這種異常心理不僅會對醫患關係起破壞作用,也不利於安心養玻
5.緊張、焦慮、恐怖。許多病人入院後會感到緊張,特別是看到周圍的重病人和病人死亡,會產生恐懼心理,怕疼痛、怕開刀、怕變殘、怕死亡。同時,求愈心切,希望早一天確診,早一天手術、早一天出院。這種心理對康復極為不利,會削弱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使機體免疫力降低。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應多安慰、多鼓勵、多做過細的思想工作,振作精神,正確對待疾玻
同樣的打擊在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也許有人會問:「很多人被病魔和傷痛折磨過,他們為什麼不會選擇自殺這一條路呢?」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一個人在一段短時期內經歷了許多壓力事件,如重並傷痛、親人去世、轉換工作、失業等,他們可能會有很多不快的感受,而當他們再遇上非常強烈的考驗,他們就可能會走上自殺的路途。這個說法始終都是傾向於把事情簡化了,好像只要你遭到一連串嚴重打擊,便會無可避免地應付不來,而走上絕路,個人彷彿變成了命運和外來打擊的受害者。
近代心理學者非常注重自殺的主觀經歷:同樣的打擊可以在不同性格、人生觀的人身上產生不同的效果。自殺者通常都是情緒抑鬱,對生活上的轉變和打擊存在悲觀失落的挫敗感,所以他們會有以下三種看法感受:
一、對於自己的看法。通常他們都會感到自己很無能、沒有價值,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做都是失敗的,對於自己有如此負面的看法,便會傾向於不斷反覆想著那個打擊,想著自己那不愉快的經歷,然後就會自責、內疚、自我貶低等。就算與他們談到成就,他們也會把它形容為不值一提的事情。
二、對於其他人的看法。有強烈抑鬱和自殺思想的人通常都會感到無助,覺得四周的人怎麼也幫不了忙,有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他們最感到失望的是,四周的人是在非常努力地想辦法幫忙,但是無論親友或是專業人士都無能為力。於是,他們更加沮喪,對自己和四周的事物都變得冷漠不關心,一副完全放棄的態度,令親友們更感挫折和無助,親友亦難免對著他們慨歎無能為力,如此就更加強了他們那無助的感覺。
三、對於將來的看法。當他們感到自己不值一文,別人力不從心時,他們必定會感到自己沒有將來,沒有希望。當一個人如此沮喪絕望時,總會想到更壞的一方面,一個常有的念頭就是既然自己沒有將來,沒有希望,「明天」只會是更痛苦難過,只會帶給別人更多煩惱,因此便會越來越感到自殺是該行的路。
中國人屬於比較理性的民族,一般不願意表現出自己強烈的感情,所以受壓抑的程度更大,容易發生心理問題。但是人們對心理問題的偏見使許多人不願看精神科醫生,因此,一些心理問題便轉化成身體的不舒服。所以,如果總也查不清一直困擾自己的身心問題,不妨先從「心」下手,也許會找到根治的辦法。
對於發現和解決精神障礙,關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多感覺自己或親近的人最近有沒有情緒不好,有沒有焦慮、抑鬱的現象。及早發現,可以避免悲劇發生!
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谷峰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9572&s=120377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