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底的臨近,北京市各派出所接到越來越多失竊的報案。有的人在吃飯時被偷,有的在商場購物時被偷,還有的就在中午休息時,被人入屋行竊。小偷的膽子為什麼這麼大?為什麼每到年底,偷竊現象就嚴重呢?本報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中科院心理所的楊家忠博士。
楊博士認為,年底時小偷現象增多,一是因為這群人的法律意識淡雹自我約束力差;還有一部分人敢於鋌而走險,是因為臨界心理在作怪。年底是人們總結一年得失,盤點收成的時候,對上對下,對內對外都要有所交待。許多民工在遠離家鄉的城市打工掙錢,一年下來,除去吃穿用度,剩不下幾個錢,有些不走運的民工還被惡意的老闆拖欠了工資。將自己的艱難處境與別人相比,有些人的心理就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記者在北京朝陽區呼家樓派出所瞭解到,年底出現的許多小偷都沒有前科,多數屬於一時衝動,鋌而走險。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心理現象。
楊博士認為,這一現象涉及心理臨界點的問題。也就是說,在一個時間上的臨界點,比如年底即將來臨時,人的心理會發生特殊的變化。一般來說,任何時刻都有可能成為人們的心理臨界點,只要該時刻對其本人有著深刻的意義。比如高考考期,對於工人可能毫無特殊意義,而對於高三學生來說,就是臨界點。比如奧運決賽時刻,對於許多觀眾而言,可能只是一個娛樂時刻,而對於決賽選手來說,就是臨界點。
人們在臨界點迫近時,會產生一些有規律的變化,比如焦慮程度增加,變得患得患失,注意力變得狹窄,較少從外界來看待自己,思維容易鑽牛角尖,不能看到更長遠的前景。當事人出現這樣的心理變化,是為了在臨界點到來之前完成任務的需要。此時,人會變得異常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尤其是不良信息和暗示的影響,因為這些不良的東西可以減緩當事人的焦慮處境。有的運動員在大賽之前突然割腕自殘,以逃避比賽;有的人在高考前夕突然失眠,在考場上上吐下洩,都是一種極端的表現。可以想像,偷竊者在年底會有一個彷徨階段,經受正義與非正義兩種力量的鬥爭考驗,然後在臨界點迫近的情況下做出決定,這些決定往往帶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草率性,要麼過於保守,要麼孤注一擲,挑釁法律。
楊博士說,每個人都會遇到臨界點。經歷多的,自然會摸索出應對的經驗,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比如有的人每逢大事沉得住氣,有的人總要手忙腳亂,還有的人形成了習得性無助,總是不知所措。那些因一時衝動而偷東西的人,恰恰是對自己一生的臨界點不知如何把握的笨人。他們需要的不僅是思想的改造,還有人生經驗的再學習。▲
《環球時報 生命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