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進化聽力在退化

生活小常識大全,生活中的小竅門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生活在進化聽力在退化

生活在進化聽力在退化

據悉,美國紐約即將實施一項新法令,禁止行人過馬路時打手機或聽音樂播放器,違反此項法令的行人將面臨100美元的罰款。新華社發既能聽音樂又能玩遊戲的多功能播放器層出不窮,帶給孩子們歡樂也帶來病症。每年的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今年愛耳日活動的主題為「城鄉聯動,共同關注青少年聽力健康——珍愛聽力,快樂成長」。聽力下降並非是老年人的專利: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現有聽力殘疾人2004萬、言語殘疾人127萬,這是一個數量眾多、困難突出的社會群體,聽力損傷與耳聾已成為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青少年。青少年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聽力健康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發育與成長,特別是生活在廣大農村地區的青少年,聽力健康會受到更多的不利影響。生活好了,「MP3、MP4」越來越多,為什麼孩子們的聽力卻下降了?許多人錯誤地認為,聽力下降離年輕人很遙遠,只有在發現聽力嚴重下降時,才去求診,而這個時候可能是永久性的聽力損傷,很難恢復。

「隨身聽」惹得耳聾

20來歲的張小姐,由於家裡距單位的路途較遠,為了減輕上下班路途中的單調、乏味,長期以來養成了在上下班途中聽隨身聽的習慣。前不久,她覺得自己有耳鳴、耳痛、頭昏等症狀,於是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診斷為噪音引起的聽力減退,並且告誡她,如果再不改掉不良生活習慣,比如長時間在嘈雜環境中戴耳機聽音樂,將會對她的聽力造成更大的損傷,嚴重時還會引起噪音性耳聾。華華本是個伶俐聰慧的孩子,可到了初二下學期,老師發現他變得遲鈍了。老師課堂上剛剛講完的內容讓他複述一下,他卻什麼也說不出來。問他為什麼?他猶豫了好長時間才說:「老師,你講課聲音太小,我根本沒聽清楚。」老師問他同桌同學和坐在最後的同學聽清楚了沒有,他們都說聽清了,這時,老師意識到華華的耳朵出了問題。在醫院,華華對醫生說,他經常頭暈腦脹、耳朵裡像塞了棉花,麻麻亂亂的不好受,晚上似乎耳朵裡還響,攪得睡不好覺。第二天聽不好課,成績自然下降。耳科醫生用儀器給華華做了詳細檢查,最後的結論是「感音性耳聾」,已經接近中重度。醫生經過詢問,查不出華華有遺傳性、先天性、藥物性以及其他疾病引起耳聾的原因。後來發現華華的衣服口袋露出個「隨身聽」的耳塞子,並得知他聽了有半年多了,這下醫生找到原因了。原來,華華的耳聾是隨身聽惹的禍。

噪音為何會傷耳朵

近年來,在音質、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具有至真至美特色的微型收放機,即「MP3隨身聽」、「MP4多功能播放器」等,因攜帶方便而風靡一時,尤其在青少年中很是盛行。他們戴耳機聽音樂或外語,既不影響他人,又可避免外界干擾,是一種瀟灑、雅致、舒適的精神享受。殊不知,由此也會帶來某些潛在危害性。經常使用「隨身聽」或耳機,會損傷人的正常聽力,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患上「感音性耳聾」的病症。隨身聽是立體聲的,其最大音量令人感到震耳,對內耳黏膜和毛細胞有一定損傷,聲音對內耳黏膜和毛細胞產生一種震動,這種震動足以引起內耳黏膜和毛細胞的水腫,從而影響聽力,導致神經性耳聾。這種影響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聽力下降緩慢,患者的感覺並不明顯,往往在體檢或無意中發現,但最終會影響聽力,而且MP3播放器具有較長的電池壽命和較大的音樂存儲容量,使人們收聽音樂的時間更長更連續,損害可能會更大。有關醫學資料表明,當人耳聽到的音量達100分貝時,時間較長可造成不可恢復性聽力損傷;當音量高達110分貝時,足以使人體內耳的毛細胞死亡,嚴重者還會造成聽力喪失病症。耳聾發病之前有徵兆,很少有患者自稱聽不見,多數情況下他們抱怨自己聽得見卻聽不清,所謂聽不清,已經是耳聾的徵兆。面對面交談時,早期的耳聾患者,經常打岔或要求對方重複;打電話時經常要求對方提高音量;而無論何時,他們自己說話的音量,常會不自覺地加大;對於他人之間的交談,哪怕近在咫尺也經常難於聽准。看電視或聽收音機時,常常要求加大音量,以至家人覺得震耳難忍。聽力下降也會傷身體,聽力下降會給患者帶來極大不便,常見的症狀有聽不清聲音、談話反應遲鈍、經常誤聽誤解、群體交流困難,心理上缺乏自信,變得膽怯和焦慮、自我封閉等。

連續收聽不宜超過1小時

專家建議廣大青少年,平時使用「隨身聽」音量盡可能低些,一般不要超過80分貝~90分貝,連續收聽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不要經常地、全天候地聽「隨身聽」,必要時可適當休息一會再聽。為了聽力健康,要做到生活有規律,睡眠充足,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以免造成內耳供血不足;飲食保健方面,要科學飲食,合理營養,平時多吃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如粗糧、蔬菜、花生、海產品,減少煙酒、少飲咖啡及濃茶;節制脂肪類食物和高鹽飲食的攝入;增加維生素C、E,提高氧化物岐化酶的作用,使人體對氧使用率提高,改善末梢血管流量,對內耳起保護作用。積極治療鼻部疾病;帶耳機的時間不宜過長、聲音不宜過大;遠離噪音,減少噪音對聽神經的損傷。

生活小常識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