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是用什麼種田的?出現過哪些耕田的方式?

西方古代是用什麼種田的?出現過哪些耕田的方式?

世界歷史故事

西方古代是用什麼種田的?出現過哪些耕田的方式?

西方古代是用什麼種田的?出現過哪些耕田的方式?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古往今來,糧食都是國之根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百姓能豐衣足食,國家便能進一步發展。中國古代乃是農耕文明,向來以農為本。鐵犛牛耕的技術讓中國古代農業極為領先,耕牛也因此被推崇。然而,中西方地理條件不同,社會環境也千差萬別,西方是用什麼種田呢?

在十世紀以前,西方社會主要是以牛耕地。在西方古典時期,耕種都是仰賴公牛。對於某些貧農而言,也會用驢子或者母牛耕耘。在當時,馬的主要用途還是運輸,所以,在農業活動中,畜力中馬的數量僅佔百分之五。這個時期,耕牛的大量使用是情有可原的。首先,西方的穀物種植制度實行二圃制,即把土地分為兩塊,每年耕種一塊,閒置一塊,以此來保證土地肥力,但是這也導致了糧食的稀缺。這種情況下,無法為馬提供充足的燕麥。除此之外,適於馬匹耕種的保護裝備還未發展完備。脆弱的馬蹄無法長期在地中行走,而釘馬掌又尚未出現。這些原因都讓農民選擇耕牛。

在十二世紀之後,西方大規模地使用馬耕種才成為可能。外部條件的成熟為馬耕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適合馬耕的技術裝備已經出現,而取代了二圃制的三圃制也讓農民有足夠的糧食餵養馬。馬的物種特點也讓它脫穎而出。其一,馬的用途更為廣泛。在中世紀早期,有個現象頗為奇怪,即領主多以牛耕耘,而平民百姓卻更多採用馬耕種。這是因為馬還可以騎行、托運物品等,農閒之時,馬的用處無疑更大。其二,馬耕種的速度更快。在配合得當的前提下,馬的耕種速度是牛的三至四倍。當然,馬的力量不如耕牛,可是西方並不追求精耕細作,選擇馬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此之外,西方也採用奴隸耕田。在奴隸制社會時期,毫無人權的奴隸往往被當作牲畜使用,他們被稱為「有生命的工具」。在奴隸制盛行時,人常被用來耕種。在周朝時,就有「千耦其耘」的場景。通常是兩人配合耕種。春秋末期時,中國的奴隸制社會已經結束。相較之下,西方的奴隸制延續時間更長,直到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時,奴隸制才消除,要比中國晚大約九百年。因而,西方用奴隸耕種的時間更長。奴隸主為壓搾奴隸,通常會讓奴隸耕種。

其實,無論是馬耕、牛耕,亦或是奴隸耕種,在古代中國也都存在過。牛耕是廣為人知的耕種方式,無需多言。而馬耕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在老子《道德經》中就提到過用馬耕種。正兒八經的馬耕記載則出現在漢朝文獻中,但是,由於馬更多用作戰馬,且中國的馬種不適合耕種,所以馬耕逐漸被淘汰。而奴隸耕種也在奴隸制時期存在過很長時期,隨著封建制的建立而消失。

馬耕與牛耕作為廣泛使用的耕作方式,都各有優勢。具體採用哪種,是由於地理條件和社會環境決定的,並無優劣之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世界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