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做條件反射實驗時,為何拿自己的弟弟作為研究對像?
1903年春天,巴甫洛夫與父母、弟弟一起參加午宴。此時他已是著名的生理學家,而他的弟弟尼古拉是個失業的帽子設計師,對他的嫉妒逐漸演變成赤裸裸的厭惡。巴甫洛夫說起自己正在對狗進行唾液分泌的條件反射實驗,卻被尼古拉喝湯的「呼嚕」聲打斷,於是惡狠狠地把「狗」說成「髒狗」。
沒等他說完實驗計劃,媽媽插嘴道:「你與其跟那些混蛋一起研究,還不如跟你弟弟合作,他最饞了,誰的口水也沒他多!」巴甫洛夫斷然拒絕,媽媽生氣了,「你弟弟待在家裡快發霉了,你卻把工作機會留給髒狗!」爸爸也在一旁幫腔,「我覺得這主意不錯,你們還能順便培養一下感情。」
巴甫洛夫只好妥協,但從踏入實驗室那刻起,冷空氣便在他們的周圍蔓延,嚇得助手不敢說話。尼古拉不甘心被當作「小白鼠」,而在巴甫洛夫眼裡,他連狗都不如。討論選什麼食物作為實驗的輔助材料時,他們再次爭吵起來。尼古拉說:「除了上好的魚子醬,其餘食物都不能讓我立刻流口水。」巴甫洛夫快氣炸了,「科學研究是為了崇高的理想,不是為了賺錢,我都吃不起魚子醬,怎能用如此貴重的食物喂『狗』?」大鬧幾天後,魚子醬飛出實驗室,取而代之的是麵包片。
實驗開始的前兩天,巴甫洛夫一次又一次地搖響鈴鐺,然後給尼古拉一盤麵包片。他在筆記中寫道:「尼古拉像屁股上的膿包那樣惹人討厭,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分泌唾液的反射非常靈敏,是個合格的實驗品。」但在第三天,意外發生了。巴甫洛夫像往常那樣搖響鈴鐺,卻沒拿出麵包片,尼古拉沒流口水,而是掄圓胳膊,打得他鼻血長流。
巴甫洛夫被送進醫院,媽媽前來看望,絲毫沒有同情的意思,還反覆質問:「你在搞什麼混蛋實驗,明明搖響鈴鐺卻不給尼古拉食物。你知道,他一餓就像個瘋子!」
巴甫洛夫忍氣吞聲地養傷,尼古拉卻沒閒著。他流連於聖彼得堡的各個酒吧、咖啡屋,隨便逮著一個人就吹噓自己進行的實驗有多奇妙。他的名聲逐漸傳開,還接受了《聖彼得德堡日報》的採訪,神氣活現地說:「我是這個實驗的主導者,巴甫洛夫只是我的書記員。當我認真地流口水時,他就知道在一旁傻呵呵地搖鈴鐺。」讀了這篇報道,巴甫洛夫再也忍不下去,頂著打過石膏的鼻子重新回到實驗室。
巴甫洛夫找了一隻公牧羊犬來代替尼古拉,實驗室終於安靜了,兄弟倆也再沒說過話。巴甫洛夫有次收到一封辱罵自己的電報,他斷定這是尼古拉發來的,將其丟進垃圾桶。
後來,巴甫洛夫的實驗大獲成功,條件反射理論享譽國際。在獲得諾貝爾獎的致謝辭中,他真誠地感謝了上帝、助手,還有那只牧羊犬,卻沒提及尼古拉。
尼古拉折騰一陣後便逐漸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到一家橡皮廠當會計,仍喋喋不休地向人吹噓自己「輝煌的過去」。他一生平庸,只有在電話鈴響時,噴湧而出的口水證明他曾在科學史上扮演過多麼重要的角色。
這個案例既滑稽又悲哀,曾引發關於在動物或親屬身上進行科學實驗的倫理之爭。當人體克隆實驗出現時,它又作為反面教材被拉出來討論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