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宗我部信親:長宗我部元親的長子
長宗我部信親(1565-1586)是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四國強人長宗我部元親的長子,幼名千雄丸,母親是出身美濃齋籐氏的石谷兵部大輔光政之女,與信長也能算是姻親關係。信親是元親的長子,而且他武勇過人、立身重義,在戰場上表現出的氣概頗有乃父之風,是智勇兼備的武將,被元親與家臣們寄予厚望。在戶次川之戰中,中了島津軍的埋伏,在設法讓父親撤退後自己戰死。
天正八年,征服了伊予西園寺家及河野家的元親意欲將目標放在一統四國,但此時稱雄中央十五國的織田信長也想趁這個時機以征伐三好家餘黨十河存保為由插手四國事務,為此元親派出家臣中島可之助為使者並透過織田重臣明智光秀的斡旋,雙方結為"烏帽子親"由元親的長子千雄丸拜領信長的"信"字,並親往安土受領一把左文字太刀。
天正十年,信長終於按捺不住自己天下布武的野心,透過羽柴秀吉收服了阿波的十河存保,明智光秀亦勸阻失敗後,信長背棄與長宗我部的盟約,派出三子信孝和老將丹羽長秀進軍四國。所幸因為本能寺之變的發生,在雙方正式接觸交戰前,織田軍便已後撤。
之後信親便隨父親東征阿波勝瑞城,打敗十河存保,完全一統四國。無奈好景不長,由織田家內鬥中脫穎而出的羽柴秀吉為趁勢一統天下,與大阪城僅有一海之隔的四國長宗我部成為首要目標,秀吉發佈"四國征討令"讓其弟秀長率大軍出陣,當時信親代替父親據守在居城岡豐,清楚知道前方的一宮城是如何被秀長用斷水戰法攻陷,瞭解到雙方實力的差距,最後只好與父親元親接受重臣谷忠澄的勸說於八月請降。
天正十四年,元親受秀吉之命出征九州島,原本已一統四國的長宗我部在秀吉的削減下只餘土佐一國,元親受窘於這種情況,因此帶上英武的長子信親一同出兵以盼信親能建立戰功重振家名。
為此元親前往土佐神社祈禱戰勝,結果頭上的斗笠撞上神社的鳥居而折斷了。家臣都覺得這是凶兆,元親倒不在意說:"胡說,這明明是吉兆!"
或許是天要亡長宗我部家,出兵九州島與島津家交戰時由於軍監仙石秀久的愚魯數度掣肘出兵的軍機,最後導致在戶次川合戰中信親被島津的伏兵圍攻,結果與十河存保的部隊遭到孤立,但是長宗我部信親依然奮戰不懈,森鷗外的長編敘事詩中有關『長宗我部信親』記載的信親在戶次川畔戰死的姿態描述如下::大將信親著唐綾"系戚"的甲,穿戴蛇皮胄,騎馬奔馳,手持四尺三寸(自信長處拜領的左文字的太刀)長刀奮戰,但遭到敵八人伏擊而戰死。享年二十一歲,法名天甫寺常舜禪定門。
評價
信親的戰死對長宗我部元親來說是很沉重的打擊,他下令推倒神社門前的鳥居,此後再不修建。對他來說失去信親也就等若失去了長宗我部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