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加喬夫起義經過:沙俄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的?
1773年9月17日,頓河哥薩克普加喬夫自稱皇帝彼得三世,聚集一支由80名亞伊克哥薩克組成的隊伍,並公佈檄文,宣佈將古時哥薩克享有的優惠與特權賜給曾在亞伊克軍中服役的哥薩克、韃靼和卡爾梅克人。
9月18日,起義軍抵近堅固設防的亞伊克鎮(烏拉爾斯克),因無火炮而放棄強攻,只留部分部隊對其圍困。普加喬夫率其餘隊伍向俄羅斯東南部的軍政戰略要地——奧倫堡進軍。由於農民、亞伊克哥薩克、逃亡士兵、韃靼人,哈薩克人、卡爾梅克人和烏拉爾各廠礦工人紛紛自願參加起義軍,普加喬夫的隊伍很快壯大起來。起義軍在歸降普加喬夫的各要塞(伊列克鎮、塔季謝瓦、薩克馬拉鎮等)繳獲了大批武器(其中包括火炮、彈藥)和糧食。
10月5日,普加喬夫起義軍(約2500人,火炮20門)開始圍困奧倫堡,圍困時間達6個月之久。為鎮壓農民戰爭並增援奧倫堡,政府派出以卡爾少將為首的討伐隊(3500人,火炮10門),但在11月7-9日尤澤耶瓦村附近的戰鬥中,被奧夫欽尼科夫和奇卡(扎魯賓)統率的起義軍擊潰。
11月間,由西伯利亞和辛比爾斯克(烏裡揚諾夫斯克)派往起義地區的政府軍也被擊敗。普加喬夫駐地別爾茨卡亞斯洛博達(距奧倫堡6公里)是指揮農民戰爭的中心。俄國各地農民自願者雲集於此參軍參戰。
1773年12月,普加喬夫在奧倫堡附近已擁有約2.5萬人和火炮86門。農民戰爭席捲南烏拉爾、阿斯特拉罕和喀山兩省的大部地區、西西伯利亞和西哈薩克斯坦各地。金賈·阿爾斯拉諾夫和薩拉瓦特·尤拉耶夫率領巴什基爾人民揭桿而起。在葉卡捷琳堡(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別洛博羅多夫)、車裡雅賓斯克(格裡亞茲諾夫)、薩馬拉(古比雪夫)(阿拉波夫)、斯塔夫羅波爾(傑爾別托夫),昆古爾和克拉斯諾烏菲姆斯克(庫茲涅佐夫、薩拉瓦特·尤拉耶夫),亞伊克鎮(托爾卡喬夫)等地出現了許多由傑出的軍事首領領導的大的起義中心。普加喬夫統率的主力部隊是起義軍的主力。
普加喬夫行伍出身(曾在哥薩克軍中任少尉),竭力使其部隊具有某種正規軍的編制。起義軍由團(通常每團500人)組成,團下轄連(每連約100人),各連設百人長或由大尉指揮。指揮官由士兵會選舉。許多團,連按社會出身(農民、工人、亞伊克哥薩克、士兵等)、民族(巴什基爾,韃靼等)或地區特徵編組。主力部隊和各團頒發軍旗,上面寫著普加喬夫命令中的口號。起義軍駐紮在別爾茨卡亞斯洛博達時學習軍事:劈刺、槍炮射擊,挖地道、埋雷、築掩體等課目。普加喬夫及其統領們曾試圖使各團與各支隊進行協同作戰,組織偵察,併力求加強紀律性。
為表彰有戰功者,頒發獎章,這些獎章是用銀質盧布和沙皇的勳章改制的。為領導起義,普加喬夫於1773年11月建立軍事委員會,該委員會一直存在到1774年8月底。軍事委員會成員有:維托什諾夫、希加耶夫、特沃羅戈夫、波奇塔林、戈爾什科夫等人(後來成員有變化)。軍事委員會負責指揮各路起義軍作戰,組織烏拉爾各工廠的武器製造;起義軍兵員補充、糧秣和武器供應;同搶劫行為作鬥爭,等等。除軍事職責外,軍事委員會還執行行政司法職能。奧夫欽尼科夫是這次農民戰爭中頗有才幹的統領之一,他主持的出征樞密署是普加喬夫的參謀部,主力軍的作戰由普加喬夫親自指揮。所有作戰行動都是在普加喬夫直接領導下組織實施的。
主力軍有健全的體制,其基礎是哥薩克軍的編制。起義軍的戰鬥核心是哥薩克,但哥薩克部隊中有多半是未經軍事訓練的農民和工人。起義軍裝備低劣,主要是冷兵器(馬刀、長矛、戰斧、短劍、羽形矛、鏈枷、鐮刀,棍棒等)和弓箭;槍,炮較少。這次農民戰爭具有:局部性、地區分散性、自發性和無組織等特點,也就是帶有封建時代歷次農民運動所固有的各種弱點。缺乏統一的戰略計劃,獨立起義地區的聯繫較差,這使普加喬夫和軍事委員會不能對各地起義運動實施領導,各獨立起義中心失去了統一領導。普加喬夫只顧圍困奧倫堡和亞伊克鎮,而放棄向伏爾加河流域進軍(那裡的人民曾準備支持他),結果使農民戰爭的戰略基地局限於俄羅斯帝國東南部一隅,使葉卡捷琳娜二世贏得了動員兵力的時間。
沙皇政府指望用地方軍鎮壓起義,此計不成後,於1773年12月派遣大都督比比科夫率討伐軍(數個騎兵團和步兵團,共約6500人,火炮30門)前往鎮壓普加喬夫起義軍。由於得不到在徒勞地圍困奧倫堡的普加喬夫主力軍的援助,一些分散且裝備低劣的起義軍在薩馬拉和昆古爾附近遭到失敗。直到布祖盧克斯卡亞失守之後,普加喬夫才從奧倫堡附近撤出部分兵力,企圖阻止沙皇軍隊繼續推進。
但是,1774年3月22日在塔季謝瓦要塞附近兩軍決戰,決戰持續6個多小時,普加喬夫主力軍被政府軍擊敗,約2000人陣亡,4000人受傷被俘,並損失全部火炮。3月24日,起義軍另一支隊伍在烏法附近被米赫爾松中校討伐軍擊潰,不久,奇卡(扎魯賓)和赫洛普沙(索科洛夫)被俘。普加喬夫撤離別爾茨卡亞斯洛博達並放棄對奧倫堡圍攻。
1774年4月1日,他與討伐軍在薩克馬拉鎮附近再次交戰,但又遭失敗(400餘人陣亡,2800餘人被俘),許多親密助手(希加耶夫、帕杜羅夫、維托什諾夫、戈爾什科夫,波奇塔林)被俘。普加喬夫率領一支500人的隊伍衝出重圍,進烏拉爾山隱蔽。截至1774年4月中旬,各大起義中心雖然都被摧毀,但是,薩拉瓦特·尤拉耶夫、別洛博羅多夫,奧夫欽尼科夫的隊伍均仍分別在巴什基爾、葉卡捷琳堡附近及奧倫堡邊區積極活動。
1774年4月,農民戰爭第二階段開始。普加喬夫在烏拉爾工礦區和巴什基爾招募新軍,1774年5月5日率部(5000人)出山攻佔馬格尼特納亞要塞並與別洛博羅多夫和奧夫欽尼科夫的隊伍會合。起義軍沿亞伊克河溯河而上,於5月19日攻下特羅伊茨克要塞。但在5月21日起義軍被擊敗,普加喬夫向烏拉爾草原撤退。政府軍繼續追擊,多次重創起義軍,但普加喬夫巧妙運用游擊戰術,終於擺脫敵軍追擊,保存了主力。起義軍不斷得到農民、工人和巴什基爾人的補充。
1774年6月中旬,普加喬夫被迫撤出烏拉爾工礦區,率部向伏爾加河進發,以圖實現進軍莫斯科的原定計劃。1771年7月12日,起義軍經強攻佔領喀山,但未能攻克守軍殘部防禦的設防堅固的內城。米赫爾松率部及時馳援內城守軍,經阿爾斯克原野浴血鏖戰,於7月15日擊潰起義軍,起義軍約2000人陣亡,5000人被俘。在這次戰鬥中,農民戰爭的傑出領導人之一別洛博羅多夫及其部隊全部生俘。為擺脫追擊,普加喬夫帶著一支精悍部隊渡抵伏爾加河右岸。農民戰爭第二階段至此結束。第二階段的許多事件主要發生在烏拉爾境內和烏拉爾西部山前地帶。
第三階段,起義重新興起。它得到伏爾加河流域的農奴和各族人民(韃靼、楚瓦什、莫爾多瓦、馬裡、梅謝裡亞克)的廣泛支持。各地自發建立數百、數千人不等的農民游擊隊。起義運動席捲了伏爾加河流域大多數縣並向莫斯科省邊界蔓延,直接威脅莫斯科,下層居民、作坊工人和貴族奴僕群情騷動。然而,普加喬夫在這一階段卻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放棄直驅莫斯科的進軍,離開農民運動規模最大的地區轉而南下,以圖在頓河得到哥薩克補充後再回師俄羅斯中心地區。南下途中,普加喬夫的隊伍所到之處無不得到平民的支持。
1774年7月20日,普加喬夫佔領庫爾梅什,爾後又連克阿拉特裡(7.23),薩蘭斯克(7.27),奔薩(8.2)、彼得羅夫斯克(8.4),薩拉托夫(8.6)。但是,這個階段農民起義運動的局部和分散性表現得特別明顯:起義農民在本鄉本縣通常作戰積極,但到鄰縣時就停止鬥爭。
1774年8月,葉卡捷琳娜二世為鎮壓農民戰爭派出了大批軍隊——騎兵團和步兵團20個,此外還有哥薩克部隊和貴族義勇軍。討伐軍逼迫普加喬夫撤向黑亞爾。8月25日,索列尼科瓦瓦塔加附近(索裡津以南75公里),進行了這次農民戰爭的最後一役。戰鬥剛一打響,起義軍就因一小撮亞伊克哥薩克縉紳的謀反背叛,丟失火炮並被擊敗。普加喬夫帶領一支小隊伍退至伏爾加河左岸草原,在那裡被叛徒們捉獲並解交政府。普加喬夫及其戰友分別在亞伊克鎮、辛比爾斯克和莫斯科受審。
1775年1月10日,普加喬夫、佩爾菲利耶夫、希加耶夫、帕杜羅夫、托爾諾夫在莫斯科博洛托廣場被處決。奇卡(扎魯賓)於1775年2月在烏法被處以極刑。數千名起義官兵被處笞刑或被流放西伯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