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瑟琳·赫本——上世紀美國國寶級最偉大的女演員

凱瑟琳·赫本——上世紀美國國寶級最偉大的女演員

美國歷史故事

凱瑟琳·赫本——上世紀美國國寶級最偉大的女演員

她特立獨行,不施粉黛卻成為時尚先鋒;她寵辱不驚,孜孜不倦卻也能笑看浮沉;她芳華絕代,香消玉殞卻留下經典永存。

她就是一代銀幕傳奇、好萊塢女王凱瑟琳·赫本。

2018年5月12日,是凱瑟琳·赫本的111週年誕辰紀念日。

小十君選擇在此時紀念這位女王,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她創造了許多個第一:

她不僅是第一個在銀幕上穿短褲的女演員,第一個在銀幕下穿男裝的好萊塢女星,第一個穿長褲出席奧斯卡的影后……

她也是女權先鋒、(反)時尚先鋒,更是第一位四封奧斯卡影后的女演員,至今保持這項記錄,冠絕影史。

四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影片分別是1933年的《牽牛花》、1967年的《猜猜誰來吃晚餐》、1968年的《冬獅》和1981年的《金色池塘》,這時間跨度沒誰了。

但對名利場嗤之以鼻的凱瑟琳·赫本,從未到場領獎。

唯一一次出席奧斯卡,是在1974年第4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她作為頒獎嘉賓為好友Lawrence Weingarten頒發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專為優秀製片人設立)。

性格上的離經叛道,並未妨礙美國電影學院AFI將她評選為「百年影史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一名」。

這個第一名,在影迷心中,也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傳奇認證。

不過所有這些「神乎其神」的榮譽,在赫本眼裡,猶如她未到場領取的小金人一般不值一提。

她對於名利的淡薄,可說是演藝界的居里夫人。

也正是這份寵辱不驚的態度,對表演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以及寫進教科書的精湛演技,讓她獲得世人廣泛的尊敬。

從1932年的處女作《離婚賬單》,到1994年最後一部作品《巴迪的聖誕節》,赫本的演藝生涯長達62年之久,且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由此,也給觀眾帶來了許多經典有趣的銀幕形象。

1933年,赫本的第三部作品,就為她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部作品便是《牽牛花》。

赫本在片中飾演一個懷揣著演員夢想的鄉下姑娘Eva,她一路辛酸坎坷、力爭上游,終於成為了紐約百老匯的大明星。

當光芒萬丈的Eva從舞台上走下來的時候,她的發音老師、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對她說:

本片的英文名叫Morning Glory,這是牽牛花的別名,直譯為「清晨的榮譽」,因為牽牛花只在清晨開放。

前輩所說的意思是,大多數成名的明星演員,他們很容易為名聲所累,沉醉於虛華的繁榮裡迷失方向,然後像牽牛花一樣過早地凋零……

這部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正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女演員打拼的真實寫照,而老前輩口中牽牛花的寓意,不僅是對Eva的勉勵,也是對赫本的勉勵,更是對所有演員的勉勵。

赫本也不負所望,在片中貢獻了絕佳的演技。

Eva在聚會上以醉酒的狀態,接連向製片人表演了兩段癲狂的莎劇片段。

她對人物的精準拿捏,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讓人移不開眼。

顯然,赫本沒有成為瞬間凋落的牽牛花,而是肆意怒放的驚世狂花。

比較有趣的是,Eva在醉酒的時候大放豪言:

Eva在《牽牛花》裡吹的牛,被凱瑟琳·赫本實現了。

同年的另一部影片《小婦人》,又為赫本拿下了第2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這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最早的一部影版《小婦人》,也是最經典的。

性格各異的四姐妹都很討喜,不過,赫本飾演的二姐喬作為核心主角,依然是最有戲的。

裡面有一場戲中戲,赫本女扮男裝扮海盜,不僅讓她過足了癮,也讓觀眾捧腹大笑。

其實,早期的赫本雖演技備受肯定,但由於其超快語速的台詞,頗顯霸氣的颱風,和率真爽朗的性格,並不受當時大眾審美的喜愛。

以至於30年代後期,她一度淪為票房毒藥。

彼時的好萊塢由於經濟危機的影響,整體都不景氣,能扛票房的明星沒幾個,也就葛麗泰·嘉寶和貝蒂·戴維斯稍好一點。

到了三四十年代之交,才有所好轉,出現了《亂世佳人》《費城故事》和《卡薩布蘭卡》等賣座大片。

而《亂世佳人》的導演原本屬意由凱瑟琳·赫本出演女主角郝思嘉的,但是遭到了觀眾的抵制,他們認為赫本不夠漂亮,最後,製片人只好以「不夠性感」為由,換成了費雯·麗(當然,也成就了另一個經典)。

在那個年代,赫本遭受了許多對她外貌的惡意指責,諸如有雀斑不性感,缺乏女人味之類,而赫本的回應也是相當霸氣:

總有人對性感的理解跟你不一樣。

這句話至今仍被認為是女權主義和性解放的宣言。

赫本在私下裡,甚至大膽地把男裝穿上身,這種不做淑女的「反時尚」精神,讓她無意中成為了時尚Icon。

忍不住來一波舔屏——

目光如炬,英氣逼人,怎一個「帥」字了得!

就因為這份骨子裡的瀟灑和傲氣,丟了《亂世佳人》女主角的赫本,並沒有一蹶不振,她轉而精心排練舞台劇《費城故事》。

1939年2月,這部舞台劇公演,反響熱烈,連續演出了400多場,場場爆滿。

在此期間,赫本獲得了羅斯福總統的接見。

隨後,米高梅公司請來與赫本合作多次的導演喬治·庫克,將《費城故事》搬上了大銀幕。

這部影片可謂星光熠熠,凱瑟琳·赫本、加裡·格蘭特、詹姆斯·史都華和約翰·霍華德……

影片在1940年聖誕節期間上映,複製了舞台劇的成功,票房大賣。

凱瑟琳·赫本飾演費城的富家千金翠西,她是個桀驁難馴的高冷女王,同時又是集堅強與智慧於一身的優雅女神。

影片中,她與前夫加裡·格蘭特離婚,兩年後與煤老闆約翰·霍華德訂婚,就在婚禮前一天,前夫帶著記者詹姆斯·史都華來到翠西的家裡搞採訪……

一天一夜的時間,前夫想復婚,記者也愛上了她,加上未婚夫就是三個男人,女王會選擇誰呢?

故事的趣味性就在於此,電影把懸念留到了最後。同時,四位演員的相互周旋具有很強的戲劇效果,他們在一起的化學反應也非常有趣。

 

1944年,女王破天荒地拍了一部中國抗日電影。

不客氣地說,這部片子,吊打除《鬼子來了》以外的所有抗日電影。

彼時,抗日戰爭還是進行時!

在影迷圈,這部電影早已名聲在外,哪怕不認識凱瑟琳·赫本,單單因為獵奇而來的觀眾,看完後,也是嘖嘖稱奇。

在《龍種》裡,凱瑟琳·赫本飾演老農民譚凌的兒媳婦小玉。她小時候跟著哥哥學過認字,是一個有文化的農村婦女形象。

影片接近兩個半小時,從一派祥和的安樂村莊、幸福美滿的譚凌一家,到鬼子進村後人心惶惶、大兒媳和她兩個兒子接連死亡的慘劇,再到兵工廠西遷、農民反抗意識覺醒……

整部片子可謂渾然天成,最精彩的部分,是小玉罵醒譚凌的那場戲。

影片高明之處,便是全片從未正面展現我軍的偉光正,而是用農民對土地的依戀,與日本侵虐者的入侵之間的矛盾,循序漸進地引出了農民覺醒反抗的主題。

孩子,作為一個新的生命,蘊含著美好的希望;

龍種,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徵,和抗戰必勝的美好願望。

影片更了不起的地方,是這部電影的思想格局,比肩甚至高於《鬼子來了》。

《龍種》不單從戰爭受害者的角度出發,同時還反思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和扭曲。

比如,小玉罵醒譚凌的時候,就用了嗜血成性、以殺人為樂的老三為例。

戰爭讓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民,瘋狂地愛上了血腥殺人,這種摧殘是最讓人深惡痛絕的戰爭之罪!

覺醒後的譚凌,率先燒光了自家的房子和莊稼(要進貢給日軍的),舉家加入了紅色組織:

影片的格局還不止於此,不光凸顯了中國人對土地的深沉熱愛,和勇於反抗的精神。

影片中出現的月亮這個意象,還有譚凌開玩笑說,土地(地球)背面的人不會來搶我們的糧食,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土地……

這些都把《龍種》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它既表達了中國人愛好和平的本性,也有戰爭與和平的深刻探討。

用現在的說法,這部電影是非常「主旋律」的,全片的配樂,都是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裡面還唱了英文版的。

本片的成功,除了服化道的專業呈現(把外國人化妝成中國農民,幾乎可以以假亂真,除了英語對白),演員們生動形象的表演之外,也少不了同名小說作者賽珍珠對中國風土民情的精準把握。(賽珍珠,在鎮江長大的旅華作家,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篇幅有限,女王大人的作品就說到這裡,因為她的戲齡實在太長了。

當同時代的女演員因年華老去而漸漸退隱時,赫本依然保持高度的藝術熱情持續發光發熱。

《非洲女王號》《長夜漫漫路迢迢》《猜猜誰來吃晚餐》《冬獅》和《金色池塘》等,都是五十年代以後的經典作品。

銀幕之外,凱瑟琳·赫本興趣廣泛,喜歡多種運動,騎馬、游泳、高爾夫、網球和滑冰。

其中,她尤其喜歡游泳,一直保持這項愛好到80歲的高齡。

而在個人情感上,赫本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和航空公司大亨霍華德·休斯(鋼鐵俠原型)的緋聞戀情;以及與一生摯愛斯賓塞·屈塞長達26年的曠世之戀。

從1941年開始,凱瑟琳·赫本與斯賓塞·屈塞共合作了8部影片,直到1967年《猜猜誰來吃晚餐》拍攝完成幾周後,屈塞去世。

他們倆的性格截然相反,赫本樂觀自信,屈塞沉穩冷靜。互補的性格讓他們在銀幕上珠聯璧合,同時還把戀情發展到現實生活中。

當時的屈塞是已婚狀態,雖然早在1938年就因為酗酒問題和妻子分居,但由於他是忠實的天主教信徒,所以不能離婚。

因此,凱瑟琳和他,事實上只是地下戀情。他們雖不能結婚,但情誼深厚,兩人相伴到老,直到一位離世。

1994年息影以後,赫本深居簡出,身體一直健壯的她,到了晚年也不免疾病的困擾。

2003年6月29日,凱瑟琳·赫本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6歲。

自此,這位好萊塢女王的「牽牛花」終於凋謝了,萬千觀眾也告別了他們的銀幕女神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美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