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日軍慘狀:無力自殺坐等被美軍燒死
1943年底,美軍發起規模空前的中太平洋大反攻,計劃先拿下馬紹爾群島,再奪馬裡亞納群島,最後直指日本本島。美軍反攻的關鍵是奪取馬紹爾群島東南面的吉爾伯特群島,一旦得手,美軍就能在此部署航空兵,掩護艦隊進一步深入日占區腹地。根據作戰計劃,美軍集中重兵圍攻吉爾伯特群島的塔拉瓦環礁,打算將那裡的日軍主力一舉殲滅。
日軍苦心經營
塔拉瓦環礁位於夏威夷東南方約4000千米,是吉爾伯特群島中最大的珊瑚環礁之一,包括大大小小的出水島礁約20座。貝蒂歐島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島嶼,長約5千米,最寬處200米,面積只相當於紐約的中央公園。島上叢林密佈,從遠處看猶如熱帶天堂,但在這些綠樹掩映之下,卻是冰冷殘酷的殺機。
自1941年12月佔據貝蒂歐島後,日軍便開始大興土木,將美麗的小島變成守衛森嚴的要塞。在這塊面積僅為1平方千米的珊瑚島上,日軍居然派駐4000餘名守軍,外加一些朝鮮勞工,總人數約為4500人。島中央是一座機場,那裡有吉爾伯特群島中唯一的轟炸機跑道。貝蒂歐島周圍儘是大片淺水礁盤,上面設置大量混凝土三角錐、鐵刺網和椰木柵,並配合大量火炮,以阻擊美軍登陸舟艇。灘頭有大批覆蓋椰木、鋼板和珊瑚沙的半地下式碉堡,足以抵禦重炮轟擊。日軍防禦指揮部則安排在用鋼板和一米厚的混凝土構築的巨型碉堡裡,日本電台誇口說:「美國即便動用百萬軍隊,花上百年時間,也休想拿下塔拉瓦!」
為奪取塔瓦拉,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批准實施「電流計劃」,派遣擁有11艘航母、6艘戰列艦和27艘護航艦隻的第5艦隊,護送陸戰2師的1.8萬官兵集結到塔拉瓦附近水域,準備從主島貝蒂歐北岸登陸。同時,美軍出動第7航空隊的100餘架轟炸機及24架水上飛機,空襲吉爾伯特群島上的各處目標,以殺傷日軍有生力量。陸戰2師師長史密斯少將自信地表示:「如不出意外,美軍將在登陸日當天橫掃全島,次日全殲日本守軍。」
灘頭變成「絞肉機」
1943年11月20日(D日)黎明,登陸艦上的陸戰2師官兵們被急促的警報聲喚醒。他們揉著眼睛,一邊念叨著「貝蒂歐」,一邊整理裝具,準備搶灘。登陸艦周圍的海面上,美軍艦隊排成龐大方陣,似乎一舉手便能將貝蒂歐從地圖上抹掉。
曙色中,美國戰列艦開始對岸炮轟,高速飛行的彈丸鋪出一條條紅光閃爍的「大道」,從炮口一直延伸到島上,貝蒂歐島瞬間被煙火籠罩。炮擊稍停,數百架美國戰機又輪番向貝蒂歐灘頭投彈,整個小島簡直成了沸騰的煮鍋。據統計,在80分鐘的火力壓制期間,美軍共投射了約3000噸彈藥,陸戰隊員興奮地看著這場「火力表演」,他們普遍認為接下去的戰鬥會非常輕鬆。不久,美國大兵們各自攜帶步槍和一個基數的彈藥,外加三份口糧和兩個淡水罐,然後登到LVT兩棲運輸車,開始向貝蒂歐灘頭推進。
突然,隨著一枚騰空而起的信號彈,貝蒂歐島上火光連連,部署在隱藏暗堡裡的日軍紛紛開火,許多尚在航渡中的美軍兩棲車輛中彈,有的因為車內彈藥爆炸,整個將士兵炸到半空中,倖存的車輛趕緊加速向灘頭衝去,有的開進礁盤上的礁坑,有的硬衝上沙灘,結果被日軍直接摧毀,不少士兵被迫棄車涉水登岸,他們雙手舉著武器,緩慢地向礁盤上挪動,結果成為日軍機槍的「活靶子」。在代號「紅一」的登陸區,美軍兩棲車輛均被擊毀,人員死傷大半。與此同時,遠處海面上的艦艇因擔心誤傷而不敢開炮,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種慘景,毫無辦法。
當天上午11時,陸戰2師2團團長舒普上校搭乘兩棲運輸車衝上灘頭。此時,登陸部隊中的大部分軍官非死即傷,局面異常混亂。舒普果斷地接過島上作戰指揮權,他站在齊腰深的海水裡,通過通信兵背著的電台向上級匯報:「死傷:無數!戰況:我軍必勝!」
擱淺驅逐艦拚死抵抗
眼看著日軍對陸戰隊兄弟們的屠殺,美軍驅逐艦「林哥德」號(DD-500)艦長按捺不住,命令全艦冒險抵近塔拉瓦環礁缺口處的主航道,用準確射擊掩護大批登陸艇和兩棲運輸車向貝蒂歐灘頭靠近。
「環礁附近的海底地形太複雜了,」驅逐艦上的老兵保羅·巴克利回憶,「更糟的是,我們居然連海圖都沒有!上司派來一個新西蘭引水員,據說有過指揮軍艦的經歷,而且對塔拉瓦環礁一帶的地形瞭如指掌。上帝呀,正是他把事情弄砸了,我們的驅逐艦被他領上一片海底沙灘後,就再也動彈不得了!」
在接下來的三天兩夜裡,擱淺的「林哥德」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用艦上的127毫米艦炮與岸上的日本人對轟。「日本人的炮兵陣地就在700多米外,」艦上的另一名老兵華納·帕克回憶,「幸運的是,日軍的大口徑炮似乎很少,而且配用彈藥也不多,所以他們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向『林哥德』號射擊的,結果全艦隻被日軍炮彈打中兩次,而且兩次都是啞彈,這是我今天仍然能坐在這裡的原因。」
「林哥德」號驅逐艦上自帶的彈藥很快打光了,補給船拚死將彈藥從遠處的「馬裡蘭」號戰列艦上轉運過來。「我們整整打光了三船炮彈,」帕克說,「其中127毫米炮彈就有1.5萬發,最後連炮管都打紅了。」戰鬥中,「林哥德」號曾向一艘疑似日軍救援艇開炮,結果炮彈爆炸後立即招來罵聲,原來那是正忙著搭救落水士兵的美軍潛艇「鸚鵡螺」號(SS-168)!萬幸的是,「林哥德」號的炮手打得不准,沒有對自己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猙獰的塔瓦拉
儘管登陸部隊遭受重大傷亡,但美軍憑借兵力和火力優勢,逐步推進到貝蒂歐島縱深地帶。戰至11月23日拂曉,美軍向日軍核心陣地發起最後攻擊,據舒普上校回憶,日本士兵呆若木雞,甚至連自殺的氣力也沒有了,他們木然地坐著,毫無表情地盯著逼近的美軍,直等到噴火器把自己燒成焦炭。
11月23日13時,美軍打到貝蒂歐島的東端灘頭,日軍陣地全部被佔領,戰鬥宣告結束。首批登陸的美國士兵們陸續從樹林、掩體裡鑽出來,他們面容憔悴,兩眼無光,看上去非常蒼老。經過殘酷的戰鬥,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還活著。美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開上小島,但貝蒂歐實在太小了,根本容不下陸戰2師的全部人馬,不少士兵在踩了一腳小島的泥土後就不得不撤回軍艦上。此役,日軍4000餘人的守備部隊除146人被俘外,其餘全部被擊斃,美軍陣亡1000餘人,傷2100餘人,代價不可謂不沉重。11月25日,尼米茲上將乘坐的專機在彈坑如麻的貝蒂歐機場上降落,看著島上的情景,這位久經戰陣的老將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他說:「一生中從未見過如此猙獰的戰場!」
儘管美軍在塔瓦拉-貝蒂歐戰役中付出巨大傷亡,卻也獲得寶貴的登島作戰經驗。美國太平洋艦隊專門在夏威夷找到一座荒島,全面模仿貝蒂歐島上的日軍工事,供海軍陸戰隊演習。正如尼米茲所說,美軍即使不在塔拉瓦取得上述經驗,也不免要用更大的代價在其他地方去獲取。因此,儘管美軍士兵視塔瓦拉-貝蒂歐之戰為「四日煉獄」,但美國戰史學家卻形象地將此戰稱之為「勝利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