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福斯特·斯諾:美國新聞記者,中國人民的忠誠朋友

海倫·福斯特·斯諾:美國新聞記者,中國人民的忠誠朋友

美國歷史故事

海倫·福斯特·斯諾:美國新聞記者,中國人民的忠誠朋友

海倫·福斯特·斯諾,Helen Foster Snow ,1907~1997,曾是美國新聞記者,中國人民的忠誠朋友。埃德加·斯諾的前妻,《續西行漫記》一書作者。她的婚前名字是海倫·福斯特(Helen Foster),筆名是尼姆·威爾斯"(Nym wales)。

海倫·福斯特·斯諾1907年生於美國猶他州,1931年8月來到中國,翌年冬天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結婚。在中國,他們先後結識了宋慶齡與魯迅,從而改變了「來中國看一眼就走」的初衷,隨之便投身到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解放事業之中。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國華北。這期間,埃德加·斯諾夫婦住在北平家中的小客廳,成了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一些進步學生的聚集場所。地下黨員們在斯諾家裡商量了「一二·九運動」的具體步驟,並把12月9日、16日兩次大遊行的路線、集合地點都告知斯諾夫婦。遊行前夕,斯諾夫婦把《平津10校學生自治會為抗日救國爭自由宣言》連夜譯成英文,分送駐北平外國記者,並聯繫外國記者採訪。斯諾夫婦在遊行當日跟著遊行隊伍,認真報道了學生圍攻西直門、受阻宣武門的真實情況。

1937年,海倫.斯諾歷盡艱難,獨自訪問延安,採訪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並廣泛接觸了陝甘寧邊區的戰士、工人、農民、文藝工作者、婦女和學生。根據採訪,她寫出了《紅色中國內幕》(即《續西行慢記》)一書,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和解放區。

雖然埃德加和海倫在事業上都是目光敏銳,才華橫溢,而且相互密切合作,配合默契。但她們由於在性格、氣質和對生活的態度上有所不同,終於在1949年離婚。離婚那年,海倫42歲。但她終身沒有再婚,名字中始終保留著「斯諾」這個夫姓。其後,海倫用筆名尼姆·威爾斯(Nym Wales)繼續寫作。

海倫的後半生專注於著述。在那台古老的英文打字機上,她總共完成了四五十部著作,其中一半是關於中國的。但受朝鮮戰爭和麥卡錫時代的影響,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沒能出版,直到今天也如是。但海倫對此不以為意,她對時常前來探望她的中國學者安危說:「我的書不是為出版商所寫的,我是為了中美兩國青年人所寫的。」

在康涅狄格州的麥迪遜鎮,埃德加·斯諾用《西行漫記》所得稿費買下了一座建於1752年殖民地時代的古老農舍,那是一座幽靜而孤寂的老房子,斑駁的外牆上爬滿了英格蘭青籐。從1949年起,海倫就一直住在這所老房子裡,直到晚年進養老院。

晚年的海倫生活清苦,依靠微薄的政府救濟金生活。她沒有子女,每週有一位護士家訪一次,平時沒有人照顧;身體也不好,床頭就放著氧氣瓶。從中國來的客人經常為她的窘迫生活而難過不安,願向她提供一些必要的資助,但海倫每次都予以拒絕,她說,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海倫晚年曾獲得兩次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1997年1月11日,海倫·福斯特·斯諾在睡夢中靜靜地離開人世,享年90歲。英國《經濟學家》雜誌在訃聞中說,斯諾夫人研究中國的結論是:社會主義為中國展示了美好的未來,因為引領這一社會主義的,是中國歷史性的高尚道德觀念。

1932年,海倫·福斯特·斯諾在上海莫裡哀路二十九號會晤了宋慶齡,這是她與孫逸仙住過的老家。

海倫回憶說:「 孫夫人親自來門口接我,一手抓住項圈,抱著那只碩大的德國種牧羊狗。她同我握著手,那烏黑溜圓、極其動人的眼睛直視著我,好像她原是出來接一位朋友,結果卻接著了一個敵人似的。我感到受窘,但她馬上展露笑容,臉上現出少女般的笑窩,這樣的笑窩,她是不在公開場合的照片裡出現的。她的微笑是她極其吸引人的習慣動作,是謙遜而奇異的微笑,同時又是那麼機警,使人覺得她臉上有點要捉弄人的神態。她的臉龐圓圓的,動人而富有表情,是黑眼睛的蘇珊娜的臉。」

「我們在客廳坐下。客廳的小壁爐架上,懸掛一幅很大的孫博士遺像,雄視整個房間。房間裡有幾張大的雕花黑木扶手椅,完全是中國式樣。我注意到椅上放著厚厚的繡花沙發椅墊,坐上去非常舒服。孫夫人對我的穿著顯得很感興趣的樣子,並說,這是很漂亮的美國時裝。」

海倫認為,孫夫人的打扮從無模仿或生搬硬套之嫌,是源於她自己非凡的鑒別力。孫夫人天生情趣高潔。她自然很有教養,有著女性的溫柔優雅的天賦。她的舉止同上海暴發戶的粗俗形成的鮮明對照是驚人的,雖然宋家有著同暴發戶一樣複雜的經濟背景。孫夫人像她的母親,生就一副儒家婦女懿範,再加上她所受到的美國南方衛理公會的教育,使她成了美國南方的尊貴小夫人,溫文爾雅而又活潑甜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美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