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簡介:“美國獨立的巨人”
美國第2位總統(1797年3月4日--1801年3月3日)
姓名:約翰·亞當斯
綽號:"美國獨立的巨人"
出生:1735年10月30日,布倫特裡(現在的昆西),馬薩諸塞
死於:1826年7月4日,布倫特裡(現在的昆西),馬薩諸塞
父親:約翰·亞當斯
母親:蘇珊娜·Boylston亞當斯
夫人:阿比蓋爾·史密斯(1744-1818),於1764年10月25日結婚
孩子:阿比蓋爾·阿米莉亞·亞當斯(1765-1813);
約翰·昆西·亞當斯(1767-1848);
蘇珊娜·亞當斯(1768-70);
查爾斯·亞當斯(1770-1800);
托馬斯·Boylston亞當斯(1772-1832)
宗教:唯一神教派教徒
教育:畢業於哈佛大學(1755)
職業:律師
政黨:聯邦主義者
其他政府位置:大陸會議成員,1774-78
派往法國專員,1778
派往荷蘭的部長,1780
派往英國的部長,1785
副總統1789-97
總統年薪:25,000美元/年
約翰亞當斯,麻省人氏,出身書香門第,哈佛畢業,和他的堂兄薩謬爾亞當斯一起,在波士頓積極從事北美獨立運動。著名的反對印花稅運動,波士頓傾茶案,自由之子組織。。。都活躍著兄弟倆的身影。薩謬爾是個天生的煽動家演說家,熱衷的是殖民地獨立,而約翰亞當斯是一名學者政治家,更看中建立一個獨立自由公正的新政府,同時他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不願意為了政治利益而做他認為不正確的事。
1770年的波士頓大屠殺就是個例證,波士頓的暴民和英國士兵發生衝突,英國士兵被迫開槍,打死了幾個波士頓平民,美獨人士正拿這件事大做文章,煽動反英情緒時,身為律師的亞當斯卻認為法律上說這幾名英國士兵無罪,並親自出庭為他們辯護。這件事中他堅持了原則,打贏了官司,卻失去了不少聲望。
亞當斯精通法律,文采出眾,寫了一系列鼓吹獨立的文章,闡述了殖民地獨立的道德基礎和法律依據。列剋星敦槍響,亞當斯作為馬薩諸塞的代表出席了大陸議會。同樣是會議代表,華盛頓是軍人,沉默是金,亞當斯是政治家,開會正是他充分施展才華的最好場合,成為了大陸會議最受矚目,最具影響裡的會議代表。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亞當斯在大陸議會中屬於北方的激進派,鼓吹獨立,以馬裡蘭代表迪克森(此君最後拒絕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為首的南方保守派則反對獨立,雙方僵持不下。為了把南方綁到同一輛戰車上,亞當斯想出了一個拉攏中間派,孤立反對派的高招,就是提名南方人華盛頓當大陸軍總司令。當時大陸軍其實並不存在,大陸議會也沒有權力任命總司令指揮所有殖民地的軍隊,交給華盛頓統轄的只是波士頓附近的北方數州的民兵組織,這些軍隊當時正處於大陸議會主席,波士頓人漢考克的指揮之下。堂兄薩謬爾立刻附議,漢考克主席雖然不情願,但以大局為重,同意將軍權拱手讓給了南方人華盛頓。華盛頓高高興興赴任去了,大陸議會繼續開會,這時候戰爭的性質已經從麻省叛亂變成了全美殖民地共同的獨立戰爭,亞當斯們再也不必擔心會發生萬一談不攏南方拂手而去,留下北方獨自對抗英國人的局面了。
華盛頓在前方打仗,各州代表在費城繼續扯皮,經過亞當斯們近一年的努力,大會終於同意殖民地獨立,並成立了一個五人委員會起草獨立宣言,委員會的成員除了亞當斯外,還包括德高望重的精神領袖本傑明富蘭克林和年輕有為的南方代表托馬斯傑斐遜。以亞當斯的資歷和文筆,本來理所當然的是宣言的起草人,但他卻顧全大局,再次打出妥協的政治牌,將這一殊榮讓給了傑斐遜。佩服傑斐遜的文采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傑斐遜是南方人,同時亞當斯自己這一年來在議會中上竄下跳出盡了風頭,所謂木秀於林,也結了不少仇家,兼之政見激進,生怕自己執筆會有人吹毛求疵,耽誤了獨立的大事。
獨立宣言簽署後,隨著華盛頓在前線屢戰屢敗,費城面臨陷落的危險,大陸議會開不下去了,開國元勳們也厭倦了開會扯皮,星散各地為獨立作貢獻,傑斐遜回弗傑尼亞給華盛頓當蕭何籌措糧餉,亞當斯和富蘭克林一起橫渡大西洋,學申包胥哭秦庭去法國討救兵。他們的外交努力取得豐碩成果,1878年,美法同盟協定簽署,不久法國的援助開始運往美國,獨立戰爭軍事上的勝利基礎就此奠定。
之後亞當斯回到波士頓,起草了馬薩諸塞州憲法,這份憲法和傑斐遜草擬的弗吉尼亞憲法一起,後來成為了美國憲法的藍本。亞當斯在國內停留的時間不長,一年後再次遠渡重洋赴歐洲,先是在荷蘭爭取到了不少援助,然後與英國談判,於1783年簽訂了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的巴黎協定,為獨立戰爭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不少美國人認為,美國獨立不是打仗打出來的,而是開會談判談出來的。縱觀亞當斯在獨立戰爭中的作為,從點燃革命火種,到撰文奠定獨立的理論基礎,到提名華盛頓為總司令拖南方下水,到起草獨立宣言,到爭取法援,到最後簽訂和平協議,功勳卓著,貢獻不在華盛頓之下。
和平協定簽署之後,亞當斯繼續留在英國,談判簽署英美間的貿易協定,但弱國無外交,談判沒能談出結果。亞當斯1788年回國,當選了首任副總統。
華盛頓的內閣由兩大重臣漢密爾頓和傑斐遜執掌,連華盛頓自己都不怎麼管事,身為副總統的亞當斯自然更加靠邊站了,「副總統是歷史上最不重要的職位」這句牢騷就是亞當斯首先說出來的。亞當斯無聊中繼續寫政論文章,聯邦主義的觀點得罪了傑斐遜,這兩位妙筆生花的開國元勳展開了大論戰,多年的友誼就此告終,從朋友變成了政敵。
四年之後華盛頓繼任總統,亞當斯也蟬聯當選副總統。這時候美國的黨爭已經初現端倪,反對黨不敢罵華盛頓,就拿副總統開刀,亞當斯替華盛頓擋了不少炮彈。到了1796年,華盛頓堅決下野,亞當斯作為聯邦黨的代表參選總統,他的對手是老冤家自由共和黨黨魁傑斐遜。
亞當斯和華盛頓一樣,信奉君子不黨,政見雖然與聯邦黨相同,被推舉為聯邦黨的總統候選人,卻不參與拉幫結派的活動。聯邦黨實際上的黨魁漢密爾頓不知道出於什麼動機,居然暗中挖牆角,動員聯邦黨的選舉人不投亞當斯的票。有人認為漢密爾頓怕亞當斯得票過高以後會獨斷專行,也有意見認為漢密爾頓認為亞當斯總統的勝局以定,想分些選票給聯邦黨的另外一名候選人,讓他票數超過傑斐遜當上副總統。200年前選總統的規矩和現在不同,沒有全民普選,各州議會選出選舉人,這些選舉人選誰由自己做主,不像現在僅僅是投票的傀儡。同時也沒有總統副總統搭檔競選,所有選舉人投兩票,得票最高的就是總統,第二高的當副總統。
約翰·亞當斯劇照
給漢密爾頓一攪和,亞當斯差點兒蟬聯了副總統,最後以三票的微弱優勢當選美國第二任總統。後來美國歷史一直在證明這麼條規律,凡是選舉中險勝對手的總統,任期內大都無所作為,亞當斯不幸成為了這條規律的第一個犧牲品。
亞當斯上任後,幾乎全部繼承了華盛頓時代的內閣,也就是說,漢密爾頓雖然在野,卻在政府中有著很強的影響力。亞當斯試圖和傑斐遜修好,但在漢密爾頓派的阻撓下,兩人的隔閡反而越來越深了。副總統和內閣都不是自己人,亞當斯這個總統能當好才真是神跡了。內政上亞當斯蕭規曹隨,跟著華盛頓時代的既定政策走,其實就是漢密爾頓在幕後當家,外交上美國深深捲入了英法衝突,亞當斯一系列的處理措施,最終使他失去了總統的寶座。
華盛頓在告別演說中著重強調了嚴守中立的重要性,這也是美國建國初期的立國之本,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弱國無外交,麻煩來了躲也躲不掉。法國大革命後,美法關係一度緊張,亞當斯派使臣出使法國力圖化解糾紛。但傲慢的法國外交部長卻向美國人索賄,這就是美國歷史上的「XYZ事件」,美國人的回應是「Millions fordefense, but not one cent for tribute」(寧願花一百萬備戰,也不出一分錢賄款,和現在no negotiation with terrorists」絕不與恐怖分子談判的政策倒是一脈相承) 。
談不攏就準備開打,亞當斯重新請回了華盛頓當總司令,在華盛頓的堅決要求下,任命漢密爾頓為副司令,其實華盛頓就是掛個名,真正主持備戰工作的還是漢密爾頓。亞當斯知道兵凶戰危的道理,他的策略是備戰求和,能和則和,最後經過外交努力,終於和法國達成妥協,避免了戰爭的爆發。但這個決定惹惱了一心想打仗當英雄的漢密爾頓,最後亞當斯以辭職將總統交給反對黨領袖傑斐遜做要脅,這才使聯邦黨控制的議會和內閣通過了他的和平計劃。
亞當斯的這一舉動激怒了漢密爾頓和聯邦黨人,沒有了政黨的支持,亞當斯在之後的大選中慘敗給傑斐遜。亞當斯這次敗的毫無風度,酸溜溜的認為是在個人爭鬥中輸給了宿敵,於是都沒有參加傑斐遜的就職典禮就離開了華盛頓,臨走時還做了一件非常不地道的事,一口氣火線任命了17個聯邦黨人當聯邦法官。結果有的委任狀還來不及送出去他就走人了,繼任的國務卿民主黨人麥迪遜也是個狠角色,把沒有寄出的委任狀當成廢紙付之一炬,這個事件後來引發了美國歷史上的首次憲政危機,結果確認了最高法院擁有解釋憲法的權力。
退休後亞當斯和傑斐遜這對歡喜冤家相逢一笑泯恩仇,後恢復了以前的交情,最後兩人在1826年7月4日,美國的國慶日,兩人簽署獨立宣言五十週年紀念日那天,一起攜手西去。
亞當斯生活在一個牛人輩出的年代,他的光輝被許多同時代偉人的光芒掩蓋,做什麼是都屈居第二,獨立運動啟蒙時期他的名氣沒有哥哥薩謬爾大,寫獨立宣言又居於傑斐遜之下,赴歐洲進行外交斡旋時是富蘭克林的副手,當總統還是華盛頓之後的第二任,連最後去世都比傑斐遜晚了幾個小時。不過美國獨立一文一武兩位最傑出的人物,華盛頓和傑斐遜都是亞當斯慧眼相中,使他們成就一生勳業,光這伯樂一項,就足以使亞當斯載入史冊而不朽於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