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有什麼區別 兩者之間式怎麼區分的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有什麼區別 兩者之間式怎麼區分的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有什麼區別 兩者之間式怎麼區分的

提起西方藝術史總繞不開百花齊放之文藝復興時期、華美靚麗的巴洛克時期。但是,觀賞這兩大經典時期的藝術時,有許多小夥伴仍舊傻傻分不清。

文藝復興主要指14世紀-16世紀,歐洲掀起的一場以人文主義思想作為指導的復興運動,旨在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同時反對中世紀宗教桎梏的進步革命運動。

由於「復興古文化藝術」的背書,當時藝術家主要繪製宗教畫,為了將畫面表達得盡善盡美,他們在繪畫和雕塑都強調三維立體的寫實視覺效果。該時期重要的藝術家有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

論起文藝復興代表作,比如米開朗基羅認真雕刻的《哀悼基督》

此時,藝術家為照顧到整體畫面的每個細節,人物動作通常幅度較小,色彩明暗對比適中,畫面表現得祥和穩重。

也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在創作時像是「雨露均沾」,畫面展開的是飽滿式寫實風。

文藝復興立體感畫作典範,還有達·芬奇耗時好久的《蒙娜麗莎》…

巴洛克時期在文藝復興之後,主要指17世紀。巴洛克名詞原意是:「 形狀不規則的珍珠 」。光聽名字,似乎能感知巴洛克藝術「誇張華麗」的典型特徵。而該時期重要代表人物也是舉世聞名呀,比如魯本斯、維米爾、倫勃朗等。

巴洛克時期藝術代表中,就有倫勃朗的《夜巡》

以及維米爾的《帶珍珠耳環的少女》…

乍一看,歐洲這兩大時期藝術品都很寫實,細節描繪逼真。但真相是,這些藝術品裡面的規(tao)律(lu)與遵循原理皆各有千秋,你還能發現兩者藝術基調明顯不同。

文藝復興時期:每個人有完整模樣 ;巴洛克時期:配角就看不全面啦

透過風格基調看本質,仔細欣賞兩大時期藝術畫面細節,會發現又不一樣。以文藝復興拉斐爾為例,他的畫作中人物/物體都要用線條勾勒描繪清晰,是典型的「線型風格」。放大看畫面,你會發現每個人物可以單獨勾邊摳出來。

▲ 拉斐爾《雅典學院》-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期則在文藝復興基礎上,展開藝術上的自由發揮。以魯本斯為例,他的畫是「非線型風格」,畫中人物/物體是不平等著力,彼此交融。

▲ 魯本斯《聖家族和聖方濟名》-巴洛克時期

此外,巴洛克時期最大特色就是光線感強烈。當你欣賞魯本斯等同期的藝術家畫作時,不自覺感覺像是一束耀眼光線照進了原本黑暗畫面上,亮閃閃部分突出了「閃耀矚目」的戲劇性。

魯本斯畫中重點突出部分,表情和動作尤為突出、光線明暗感對比強烈、色彩運用得濃墨重彩,異常吸睛。

▲ 魯本斯《聖家族和聖方濟名》細節-巴洛克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講究統一與秩序感 ; 巴洛克時期:佈局上「放飛自我」

文藝復興時期畫面在佈局上注重和諧統一、秩序感,比如下面這幅《寶座上的聖母子和諸聖》,層次分明。整體以平行佈局為主,以台階為劃分線,逐級遞增繪製每一個平面上的人物,層層遞進,秩序感極強。

▲ 拉斐爾《寶座上的聖母子和諸聖》-文藝復興時期

相較於文藝復興佈局上的「正經」,巴洛克時期變得更隨性灑脫。下面這幅魯本斯畫作中,不再遵循嚴格的對比平衡,人物中心佈局與畫框似乎形成對角線,逐漸向景深「退縮」,透過這樣的「對折線佈局+高光處理」主宰構圖。

▲ 魯本斯《維納斯和阿多尼斯》-巴洛克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封閉式風格;巴洛克時期:開放式風格

為了凸顯畫面的完整性,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是封閉式風格,就像是乖乖女作風,所有人物在畫幅中達到平衡,給人舒適穩定的平和感。橫看豎看,人物排版很規矩,賞心悅目。

▲ 拉斐爾《寶座上的聖母子和諸聖》-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期,藝術不必循規蹈矩,是開放式風格,這也體現了藝術家創作上的韻律感。人物不單單局限在畫框中,且邊界的描繪充滿了張力,若隱若現,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 魯本斯《聖家族和聖方濟名》細節-巴洛克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選題以宗教為主 ; 巴洛克時期:選題自由發揮

文藝復興時期雖是一場大型反封建的人文運動,提倡以「人權」反「神權」,但當時宗教勢力十分強大,教皇擁有巨大權利,所以藝術家不得不以含蓄的表達方式去崇尚人性,他們在創作時仍借助神話、宗教故事為靈感載體,創作上卻添加了自己的人文關懷。該時期的畫作雖披著「宗教的外衣」,但也表達出了藝術家對美好生活的希冀,更偷偷顯露出對禁慾主義的反抗;

而巴洛克時期在文藝復興基礎上,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樂主義、浪漫主義色彩,同時也關注作品的空間立體感。這時的藝術家充滿想像力,更愛表達畫面戲劇衝突感,不再一味追求畫面整體的和諧美。他們把重心都放在強光照射處的突出表達,畫面邊邊角角通常是做了景深感的暗化處理。

▲ 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畫作VS巴洛克時期魯本斯畫作

清晰認知後,再來看2個時期的畫作,才能更加讀懂為何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繪製教堂天頂愛從宗教神話找靈感?創作上他力求寫實,每個人物都刻畫得細膩逼真,似乎誰都可以是主角;

▲ 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繪製的西斯廷天頂畫

與此同時,似乎更能明白,身處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即使在創作草稿圖時,都力求寫實、凸顯畫面立體感…

▲ 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達芬奇創作《安吉裡之戰》草稿

而巴洛克時期的如魯本斯,每幅畫都像是自帶閃光燈,畫幅表現得對角線佈局原理,恰恰也是由於燈光從側面照射效果導致;

同時期倫勃朗的畫,畫面突出部分靚麗光感來凸顯主人公的「內心戲」,用色鮮亮,整體也順應了這個時代的審美。

▲ 巴洛克時期的倫勃朗《書房中的女神密涅瓦》,曝光度強,明暗處理張弛有度

▲ 巴洛克時期的倫勃朗《克勞丟斯·西菲利斯的密謀》,一道明亮光線穿過桌面,給人極強的震撼感

當然,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其藝術特點只是當時熱門的主流方向,卻不影響其它文化自我形成的個性風格。

曾經萃花溫馨提醒大家,以上總結的套路,不一定適用於兩大時期的每幅畫。舉個栗子,雖然巴洛克時期大家注重突出畫面戲劇部分,而減輕了暗光處筆墨描繪,但當你欣賞同時期維米爾畫作,會發現畫中每一個角落他都會細膩刻畫,暗光景深細節也處理得近乎完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文藝復興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