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運動家和愛爾蘭獨立分子:茅德·岡

女權運動家和愛爾蘭獨立分子:茅德·岡

愛爾蘭歷史故事

女權運動家和愛爾蘭獨立分子:茅德·岡

茅德·岡(1866~1953)愛爾蘭演員,女權運動家和愛爾蘭獨立分子,丈夫死於1916年復活節起義,兒子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肖恩·麥克布賴德,她以拒絕詩人葉芝的追求出名,她回憶道"他是一個像女人一樣的男子,我拒絕了他,將他還給了世界"。

茅德·岡(Maud Gonne,1866-1953年4月27日)愛爾蘭女演員,愛國志士,爭取女權運動者,新芬黨的創始人之一,葉芝發起的戲劇運動的早期成員。父親是英國愛爾蘭軍官,第17槍騎兵團上尉,母親在他幼年就去世了。他的父親把她送到法國一個寄宿學校上學。1882年他父親調到都柏林,將她帶到身邊,直至4年後父親去世。她在聖彼得堡首次登台演出,19世紀80年代由於目睹一樁驅逐租戶事件,轉而信仰共和主義,成為土地同盟的發言人,並創辦"愛爾蘭女兒"(一個民族主義組織),協助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抗擊英軍的愛爾蘭旅,與此同時成為愛爾蘭劇壇上的名演員。1889年著名詩人和戲劇家葉芝愛上她,他的第一部劇本《胡裡痕的凱瑟琳》(1892)就是以岡妮為原型的。這個劇本在都柏林阿比劇場初次上演時,由岡妮扮演主角,岡妮拒絕了葉芝的多次求婚,1892-1895年岡妮和法國右翼政客呂西安同居,生了兩個女兒,但只有最小的一個活下來。1903年嫁給了革命戰友約翰·麥克布賴德少校,不久因家庭暴力婚變,1916年夫婦同時參加復活節起義,起義失敗後,丈夫被槍殺,她也入獄6個月。她反對1921年的愛爾蘭獨立條約,因為北都4個郡還在英格蘭管轄下,1922年起她定居都柏林。他的兒子肖恩·麥克布賴德後來成為愛爾蘭外交部長和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女兒後來嫁給了愛爾蘭作家弗朗西斯·斯圖爾特。她緬懷往事的著作《女王的奴隸--愛爾蘭》,發表於1938年。她在自傳中說:"我一直討厭戰爭,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但英國政府迫使我們進行戰爭,戰爭的第一原則是殺死敵人"。

  葉芝的愛戀

葉芝對她的愛情終生不渝。《當你老了》是威廉·巴特勒·葉芝於1893年創作的一首詩歌,是葉芝獻給女友毛特·岡妮熱烈而真摯的愛情詩篇。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歲的葉芝第一次遇見了美麗的女演員茅德·岡,她時年二十二歲,是一位駐愛爾蘭英軍上校的女兒,不久前在她的父親去世後繼承了一大筆遺產。茅德·岡不僅美貌非凡,苗條動人,而且,她在感受到愛爾蘭人民受到英裔欺壓的悲慘狀況之後,開始同情愛爾蘭人民,毅然放棄了都柏林上流社會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爭取愛爾蘭民族獨立的運動中來,並且成為領導人之一。這在葉芝的心目中對於茅德·岡平添了一輪特殊的光暈。

葉芝對於茅德·岡一見鍾情,而且一往情深,葉芝這樣描寫過他第一次見到茅德·岡的情形:"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彷彿自身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葉芝深深的愛戀著她,但又因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貴形象而感到無望,年輕的葉芝覺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儘管戀情煎熬著他,但他尚未都她進行表白,一則是因為羞怯,一則是因為覺得她不可能嫁給一個窮學生為妻。

茅德·岡一直對葉芝若即若離,1891年7月,葉芝誤解了她在給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為她對自己做了愛情的暗示,立即興沖沖的跑去第一次向茅德·岡求婚。她拒絕了,說她不能和他結婚,但希望和葉芝保持友誼。此後茅德·岡始終拒絕了葉芝的追求。她在1903年嫁給了愛爾蘭軍官麥克布萊德少校,這場婚姻後來頗有波折,甚至出現了災,可她十分的固執,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時,依然拒絕了葉芝的追求。儘管如此,葉芝對於她的愛慕終身不渝,因此,難以排解的痛苦充滿了葉芝一生的很長一段時間。

葉芝對於茅德·岡愛情無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葉芝寫下很多針對於茅德·岡的詩歌來,在數十年的時光裡,從各種各樣的角度,茅德·岡不斷激發葉芝的創作靈感;有時是激情的愛戀,有時是絕望的怨恨,更多的時候是愛和恨之間複雜的張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愛爾蘭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