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是誰?比武則天還要早98年
推古天皇本名額田部,是欽明天皇之女,17歲時嫁給異母兄敏達天皇為妃,5年後被冊立為皇后(576年),並相繼誕下兩子三女。隋文帝開皇五年(585年)八月,敏達天皇駕崩,異母弟用明天皇(585-587年在位)、崇峻天皇(587-592年在位)相繼上台,此時額田部雖然以太后的身份閒居,但時刻關注著朝中局勢的動向,並在暗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蘇我馬子弒殺崇峻天皇,擁立推古天皇
崇峻天皇在位5年,因不滿權臣蘇我馬子(額田部的舅父)的獨斷專橫,與他之間的矛盾不斷尖銳。開皇十二年(592年)十一月,蘇我馬子獲悉天皇將要剷除他的消息後,於是決心先下手為強,指使部將東漢直駒(漢獻帝之後)將天皇弒殺。崇峻天皇遇弒後,用明天皇次子廄戶與額田部的長子竹田為爭奪帝位發生爭執,雙方間的戰事一觸即發。
為避免國家陷入大混亂當中,蘇我馬子居間調解,提議擁立太后額田部為天皇,並得到對峙雙方的一致同意。就這樣,額田部被擁立為帝,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天皇,是為推古天皇,時在當年十二月。推古天皇上台後,本想冊立竹田皇子為太子,可惜後者福薄命淺,在母親稱帝后不久便病死。在這種情況下,推古天皇只好改立廄戶皇子為儲君,並任命他為攝政,史稱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當上攝政後,在國內進行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限制大貴族的勢力,加強皇權。聖德太子的改革措施很多,核心內容包括:加強對佛教的支持,大力營建佛寺;建立了新官制,即冠位十二階制;結合中國的儒、法、佛三家思想,制定管理國家的道德規範-《十七條憲法》(日本最早的成文法典)。
與此同時,聖德太子還派遣小野妹子為遣隋使,向隋煬帝遞交國書,抬頭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意在擺脫日本對中國的臣屬關係,謀求獲得與後者平起平坐的地位。跟隨小野妹子來華的,還有一批留學生、留學僧,由此拉開日本以中國為師,大規模學習中華文化的序幕。
正是在聖德太子的治理下,日本開始改變封閉、落後的面貌,文明程度不斷加深,國勢蒸蒸日上,逐漸迎來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的時代-「飛鳥時代」。然而,國力剛剛有所提升的日本,便開始走向對外擴張的道路,於600年、602年兩度派軍進攻新羅,迫使戰敗的對方割讓六座城池,由此擴大日本在朝鮮半島上殖民機構-「任那日本府」的管轄範圍。
推古天皇是個權謀高手,雖然將國政委託給聖德太子,但同時卻又重用舅父蘇我馬子,在皇族和外戚勢力之間大搞「平衡戰術」,讓他們在互相監督、牽制的同時,都能盡心竭力地效忠自己。推古天皇在位時期,蘇我氏的勢力雖然達到極盛期,但只要一提出過分的要求,依然會遭到女天皇的無情拒絕。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蘇我馬子向朝廷提出申請,希望能將皇室領地葛城縣(原是蘇我氏領地)重新封給蘇我氏家族。然而,推古天皇聽完舅舅的要求後,卻毫不客氣地回答道:「雖然您是朕的舅舅,但將國家的土地讓給私人,後世會評價朕是個愚蠢的女人,而您也會被譏謗為不忠,因此朕不能答應。」
正是因為推古天皇剛毅果決,政治手腕高明,所以在她稱帝36年間,無論是皇族還是外戚,都不敢心存非分之念,由此使得日本政局穩定,為締造盛世奠定堅實的基礎。毫不誇張地講,沒有推古天皇穩定局面,聖德太子的各項改革很難順利推行,而日本擺脫落後、保守面貌的時間也會大為滯後。正因如此,時至今日推古天皇依然得到日本國民的歌頌,可見其影響力之深。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三月,推古天皇病逝於小墾田宮,終年75歲。臨終前,推古天皇打算由聖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即位(此前聖德太子、蘇我馬子均已病死),但由於權臣蘇我蝦夷(蘇我馬子之子)的作梗,最終未能如願。推古天皇死後,蘇我蝦夷擁戴敏達天皇的嫡長孫田村皇子即位,是為舒明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