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發展契機:1853年美國軍艦叩開了日本大門

日本的發展契機:1853年美國軍艦叩開了日本大門

日本歷史故事

日本的發展契機:1853年美國軍艦叩開了日本大門

  1853年,對彼岸日本的統治者來說,也是膽戰心驚的一年。這一年日本也不再安靜,來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終於撬開了日本的大門。

  因為日本的市場對美國很有吸引力,而且橫渡太平洋去中國時,美國也需要一塊地方作為船隻的加煤站和遇難船隻的保護區,日本就是他們最終選中的地方。早在1853年,東印度群島分艦隊司令詹姆斯格林中校率領炮艦「普雷布爾」號去長崎援救遇難的美國捕鯨船時,日本當局仍然以對待比德爾的方式來對待他。格林中校立即採取了毫不容忍的態度,揚言如不交出捕鯨船,就要炮轟長崎,這才迫使日本交出了美國船隻,使其得以勝利返航。

  美墨戰爭結束後,美國在新征服地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金礦,這把許多美國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已經成為自家領地的太平洋區域。於是,美國決定撬開日本的大門。

  正是在這種野心的驅使下,美國的馬休菲爾莫爾總統給日本天皇的信,信中要求締結通商條約。

  佩裡的艦隊共有4艘艦船,分別是:裝有明輪的蒸汽軍艦「密西西比」號、「薩斯克漢那」號,單桅炮艦「薩拉托加」號和用拖船拖帶的「普裡茅斯」號。當艦隊開入東京灣時,數以千計的日本人群集岸邊,驚訝地注視著這種從未見過的「冒煙船」。

  佩裡堅持要把總統的信當面交給日方的高級官員。拖延了一周,日本當局終於同意了他的要求。日本派出王子及天皇顧問伊豆和美方會面,雙方舉行了隆重的信件交接儀式……信件交接後,佩裡就宣稱:「艦隊今日啟程前往中國,明春將率更大的艦隊來此,屆時當索取日方給總統的回信。」

  佩裡返回日本的時間比預期要早。因為他在中國沿海過冬時,獲悉俄國艦隊已到達日本海域,美國擔心俄國捷足先登,強迫日本簽署合約,所以,佩裡匆匆返回東京灣。無疑,這一事件預示了兩年以後美、俄之間(或英、俄之間)將在遠東展開激烈的角逐。

  佩裡將船艦近岸停泊,自己則耐心地在橫濱附近的村子裡同日本人進行冗長的談判。談判的結果是,日方願向美國開放長崎港。但佩裡卻堅決要求日方開放其他港口。

  在談判過程中,雙方互贈了象徵各自文化的禮物。日方贈送的是鍍金的傢俱和盒子、銅製的裝飾物、精美的瓷酒杯,還有收集的貝殼等。美方贈送的禮物包括輕武器、威士忌酒、農具、鍾、火爐、電報機,還有一個比一般火車頭小的小火車頭,以及煤水車、車廂、路軌等一系列配套齊全的設備。

  最後,《神奈川條約》簽訂了。條約規定:下田、箱館(現函館)兩地向美國開放;日本對美國失事船隻及船員提供保護;日本給美國以最惠國待遇。條約中雖未提及貿易問題,但美國享有在下田建立領事館的權利。這一條約實際上是兩年後日本同外國通商的先聲。

  佩裡回國以後,讚譽聲像雪片一樣飛來。華盛頓歐文對他的評價最為精闢:「你為自己贏得了不可磨滅的名聲,並且是在不流一滴血、不傷害一個人的情況下贏得了勝利。試問,過去有哪一個海軍軍官能獲得這樣光榮的桂冠呢?」

  美國人的闖入,尤其是軍艦的到來,使日本人認識到他們的國家已經走到了很危險的境地,何況他們的近鄰—中國的現狀更是讓他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入侵。平靜的生活就此被打破,而日本自身也即將面臨新的變革,那就是怎麼樣避免走中國的路。此時,圖存成為日本關鍵的話題。雖說日本說沒有像中國那樣有那麼多的內憂,但是美國人也不會留給它太多的時間去考慮,空前嚴重的危機,使這個東亞的島國從此不再太平。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日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