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無僅有:為啥日本一個皇族能存續1400多年?
在中國,改朝換代是經常的事,換個朝代就要換個姓。從夏商周開始,中國已經出現了多位皇帝。但是,在日本,確實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度, 即日本從古代起沒有改換朝代,始終都是皇室一系,近代明治維新後宣稱「萬世一系」並寫入憲法。
日本天皇號稱「萬世一系」,「萬世」雖有些誇張,但「一系」卻與史實基本相符。從早期天皇的紛爭,到近代天皇的維新,再到現代天皇的戰爭與和平,一個皇族存續了至少1400年之久,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日本人民認為天皇是神
日本自1185年鐮倉幕府建立至1867年,天皇權力被架空六百八十二年之久。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逐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昭和天皇指揮策劃相繼發動日本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等侵略戰爭,給亞洲及世界各國人民以巨大深重的災難。
二戰後期,日本以無條件投降為條件,允許天皇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下來,並迫使其發表人間宣言,否定其人間「神」的地位,承認不再具有神性,但是日本人民的心裡還是認為天皇是神。
相傳開天闢地之初,日本列島還不存在,神仙們都住在「高天原」,即天上。一天,眾神俯瞰蒼茫大海,覺得美麗的海中既無海島,也無人煙,實在寂寞。於是,掌管萬物生滅的女神召來伊耶那岐、伊耶那美兄妹,命他們到下界治理海洋。女神還賜給伊耶那岐一桿長矛,用無瑕白玉精製而成,名為「天沼矛」。
兄妹倆來到通向下界的天梯旁,兄長伊耶那岐把「天沼矛」插入海中一攪,平靜的海面頓時波濤洶湧。接著,他將長矛抽出,從矛尖取下許多鹽,這些鹽落到海裡,堆積成了一個島。他們順著天梯來到島上,把一根粗大的柱子頂天而立,並在柱子後面建起一座宏偉的宮殿,稱「八尋殿」。二神沿相反方向繞著柱子轉圈,相遇時,伊耶那岐讚道:「真是一個美嬌娘!」伊耶那美也讚道:「真是一個美男子!」隨後,二神交合,並先後生下8子,也就是四國、九州、本州等8個島嶼,總稱「大八洲國」。伊耶那美生完8子,坐起身時,又生6島。接著,她又創造了島國的山川草木。
既然創造了日本列島,為什麼不再生一個天下之主呢?於是,伊耶兄妹又生出了「日神」,即「天照大神」,她一出生就光芒四射。二神喜之不盡,將她送到天上,讓她治理「高天原」。後來,天照大神派孫子瓊瓊杵尊下凡,帶著八尺勾玉、神鏡和草薙之劍3件神器統治下界。他死後,其後代彥火火出見尊自九州開始東征,最終統一日本列島。彥火火出見尊於公元前660年登基,成為大和民族的最高統治者,被尊奉為神武天皇,也是「開國之神」。那3件神器從此成為歷代天皇標榜正統的「三大神器」。
神武天皇的故事主要記載於公元8世紀日本皇室授意編寫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兩部史書中。由於歷史久遠,其真實性已不可考。學界基本認為,神武天皇並不存在。這個神話模仿了中國皇權天授的故事,強調皇權神授,為天皇血脈的正統性和「萬世一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真實的日本天皇究竟起源何時尚無定論。根據中國史書記載,在南北朝時期,日本先後有5位大王來華要求冊封,分別是贊、珍、濟、興、武。贊曾於421年和425年兩次遣使南朝,宋武帝還特發詔書嘉許。這與《日本書紀》中的記載基本一致。那時,日本還沒有稱天皇,只是稱大王。
7世紀初,「天皇」的稱號正式出現了。提出這一稱號的是日本第一位女皇、第33代天皇推古天皇。推古天皇592年登基,628年去世。一般認為,這是有日本信史可查的最早的天皇。她在位期間,中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建立起統一的隋朝;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強大起來,佔據漢江、洛東江流域。周邊形勢的變化引起了推古天皇和她的侄子、攝政王聖德太子的注意。他們也試圖建立中央集權體制,開始了一系列改革——提倡佛教;從中國的佛教和儒家經典中找到「王權神授」「王道思想」的理論依據,並與傳統信仰相結合,樹立天皇是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觀念;壓制大貴族勢力,給中小貴族授與冠位,培養人才;重視中日邦交,向中國派遣留學生。
在對外交往中,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的「中央集權、唯我獨尊」意識也有所體現。他們不願再臣服於中國。公元608年,推古王朝在給隋朝的國書中,首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即推古女王稱自己為「天皇」,稱隋煬帝為「皇帝」。這是日本在對外交往中第一次正式使用「天皇」稱號,意在挑戰華夷秩序,與隋朝平起平坐。
為啥一個皇族能存續1400年之久?
究其原因,一是根深蒂固的皇國史觀的影響。長期以來,日本民族對「君權神授」深信不疑,這一觀念是皇室延續的重要思想基礎。神道教是日本的傳統宗教,人們崇拜神道教的最高神天照大神,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是其在人間的代表。正因為長期被灌輸這種皇權主義思想,即使外戚、幕府、大名擁有了凌駕於皇室之上的實力,他們也無法替代天皇「神」的地位。現在,雖然天皇的神格在法律上不存在了,但在多數日本人心中,天皇仍然是一個不同於普通人的特殊存在,沒有天皇就不是日本。
二是日本是一個縱向結構的社會。自從中南部的大和國在公元5世紀統一日本列島以來,等級觀念根深蒂固,人們信賴秩序,強調「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沒有出現過中國「有德者居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等觀念。因此,無人敢鋌而走險,不顧「大義名分」,連根拔掉天皇制。
三是日本雖內亂不斷,但從未被外部勢力顛覆。在古代,外敵入侵是改朝換代的一個重要原因。日本是島國,海洋是其天然屏障,近代之前沒有遭到外敵侵佔,為天皇的「萬世一系」創造了條件。進入近代,雖然西方列強武力叩關,但日本沒有與之對抗,而是靈活地接受了西方文明,避免了滅頂之災,使天皇制延續了下來。
在西洋化氾濫的今天,日本皇室依然是日本民族傳統和精神文化的核心。明治維新追求的「和魂洋才」的國家目標,正是今天日本的真實寫照。雖然日本的國家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社會生活中融入了大量的西方文明元素,但那是表面的;日本國家和日本人骨子裡的民族傳統、精神文化,如同天皇的存在一樣,依然支配著日本人的思維和行動。
天皇家族的延續史也反映出日本充滿矛盾的民族特性:既自卑崇拜權威,又自傲挑戰權威;既善於開放吸收外來文化,又自我封閉追求優越的日本至上主義;既有強烈的唯我獨尊的等級觀念,又有依附權貴苟且偷生的忍耐之心。這些,都反映到當今日本的行為方式上。
此外,日本國民文化和心理上的自我約束,也是皇室文化長期積澱而成的一種精神和心理。皇室文化裡的忠誠、信譽、禮儀、勇敢等等是日本民族「大和魂」的源頭,因此日本國民崇尚「生若櫻花之燦爛,死如秋水之靜閒」。在日本,忤逆家族、集體、組織的事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對天皇是必須尊敬與效忠的。從1948年起,日本皇宮開放二重橋,日本國民可在每年元旦和天皇生日時前往參賀,每年都有超過幾十萬的國民自發凝聚在皇宮周圍。皇室在凝聚日本國民精神方面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變遷,皇室的傳統和精神本質雖然沒有變化,但其生活方式發生著這樣那樣的變化,特別是戰後出生的皇家子孫,把日本的傳統和時代發展結合在一起,他們的婚戀生活、穿著打扮、興趣愛好,都成為日本媒體追逐的目標,他們本人更成為日本青年追捧的偶像。皇室在潛移默化中深化了日本國民對天皇和皇室的擁戴。
這種擁戴雖有許多是來自日本民眾的樸素感情,但也暗藏危機,容易被政客們利用。天皇制在戰後得以保留,天皇未被追究戰爭責任,本就是導致現今一些日本人歪曲理解歷史的深層原因。尤其是戰後一代,沒有經歷過天皇下令開戰的歷史慘劇,在他們眼裡,天皇是沒有錯誤的,是神聖不可動搖的。所以,戰後出生的首相安倍晉三等人在2013年4月喊出了「天皇陛下萬歲」的口號,這正是二戰官兵經常喊的口號!戰後的首相這樣做極不尋常,無法不讓人回想起昭和天皇的侵略戰爭時代。在當今世界,對皇室文化和民族精神來說,和平與自省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