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為什麼敢和美軍掰手腕:飛機全已國產化

日本海軍為什麼敢和美軍掰手腕:飛機全已國產化

日本歷史故事

日本海軍為什麼敢和美軍掰手腕:飛機全已國產化

在太平洋戰爭發動之前日本的造艦技術已經世界一流,同時其飛機性能也領先於世界。

山本五十六是這一形勢的主導者,他在擔任海軍航空總部技術部部長時準確地推斷出大艦巨炮的時代早已過去,未來是天空的時代。在他的建議下海軍制定了實施方針:

飛機全部實現國產化;

機體實現全金屬製造;

實現單翼飛機。

其中的第2、第3點在全世界還只是夢想,而日本制定了三年計劃,要求三年內不是完成設計而是要交付部隊實戰使用。

1933年三菱重工生產出了新的全金屬單翼戰鬥機,設計者堀越二郎對其改良誕生了最高時速400公里以上單翼九六式戰鬥機。37年通過對九六戰機的改良生產出了震驚世界的零式戰鬥機。

英國和美國都是在日本之後很久才製造出了全鋁戰機。三菱重工還製造了全金屬、雙引擎單翼、連續飛行兩千英里的高性能偵察機,並以此為基礎製造出魚雷攻擊和陸上攻擊機。

在三年計劃的最後時段,中島公司製造出九七式艦載攻擊機。在此之前艦載機都是在雙翼的固定式起落架上搖晃著,而九七式則使用折疊機翼和可收納式起落架,即可以低空魚雷攻擊,又可以從高空進行俯衝轟炸,擁有優良的操作性能和著艦性能。

因美國在支持日本打贏日俄戰爭後開始對日本海軍產生恐懼,於是開始建立太平洋艦隊,在太平洋建基地,以日本為假想敵,並以艦艇保有量壓制日本。而日本迅速地作出對抗,研究出了世界第一的造艦技術並製造了世界第一的飛機。

山本五十六明白有先進的飛機就要有一流的飛行員,他創建了日本專門的飛行學校,日本飛行員通過嚴酷的訓練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距海面僅20米高進行魚雷攻擊的技術,並且可以安穩著艦迅速進行第二輪攻擊,這使他們得以在水深僅12米的珍珠港內成功地以魚雷攻擊美國軍艦。

先進的戰機和一流的飛行員使日本感覺可以與美國掰手腕了,而且在戰爭的初期也確實對美國實現了壓制。但是日本各項資源,包括人員的匱乏使他們在日後只是在不停地消耗而無法補充。與此相反,在美國全力發動的情況下產生了巨大的資源優勢。反差越來越明顯,到後期日本人只能用自己的肉體去阻擋美國的機器了。後面我們會看到在美國這個龐然大物面前日本真的連一點兒機會都沒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日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