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幕府時期的承久之亂:天皇為何會被一個女人拉下神壇?
賴山陽為何扔筆?
敘說日本的天皇,不能不提及發生在1221年(承久三年)的承久之亂。而提及承久之亂,又不能不提及北條政子(1156-1225)這位女人。
江戶末期史學家賴山陽在《日本外史》中寫道:「修撰將門之史至平治‧承久之際,令人扔筆慨歎之念,從未有過。」這位史學大家為何慨歎?又為何扔筆?
原來,承久之亂的結果,摧毀了古代天皇的系統,令天皇意識形態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最終,朝廷失去了政治權力。這是日本史上的大事件,也是日本天皇家的大事件。
後鳥羽上皇的倒幕
由源賴朝創立的鐮倉幕府,其統治東國的正當性就在於天皇任命的征夷大將軍是幕府的首領。鐮倉幕府的將軍家,第一代是源賴朝,第二代是源賴家(賴朝的長子),到第三代源實朝(賴朝的二子)就血脈斷絕了,三代共22年。隨著源氏一族的毀滅,鐮倉幕府或者東國土著武士團就失去了治理東國的法的依據。而北條氏族的祖先是平氏,但與平氏嫡系的血緣已經很淡薄了。由於北條不是源氏後人,所以不敢自稱將軍;不是籐原氏後人,也無法擔任關白,所以只好自稱「執權」,以總管的立場運營著幕府。
這裡北條氏想出一條替代將軍的善策——讓京都朝廷派遣親王來鐮倉擔任征夷大將軍。但後鳥羽上皇以「這樣的事情不可」為由加以拒絕。拒絕的同時,後鳥羽上皇又覺得如果這樣下去,具有權力的鐮倉恐怕更難控制。最終不是派遣親王而是將母系與賴朝有著血緣關係的、公家最高位的五攝家之一的九條家的幼子送至鐮倉。從此之後,將貴族子弟作為將軍派遣到鐮倉成了慣例。但幕府的權力其實都在北條氏手裡,京都派來的將軍什麼力量也沒有。
派幼子到鐮倉是1219年的事情,僅僅兩年後的1221年(承久三年)5月15日,後鳥羽上皇發出了討伐執權北條義時的院宣。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節點討伐幕府的最高權力者?其實,後鳥羽上皇原本就對幕府存有不滿,認為幕府是個不應該存在的東西,而武士的勢力擴大更是惡的擴大、污穢的擴大。天皇家在草創期的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必須要戰鬥、要染血,一旦世間安定下來,軍事這個污穢的、見血的工作就不再需要了。天皇家原本是作為農耕民的彌生人的後裔,對血與死的污穢有著天然的嫌棄,在古代天皇家的人如果要上戰場,身上披的是金屬製的盔甲;武士對血與死並不嫌棄,他們用死去的動物皮作盔甲。而武士的集合體幕府有向西國邁進的趨勢,這時的後鳥羽上皇的腦海裡出現了「倒幕」二字。看準的時機就是源朝一族的滅亡。
當然,北條氏也是血債纍纍,他們將其他有力的御家人一族全部肅清。如比企一族,他們是二代將軍賴家夫人的本家,賴家與比企氏的女兒之間生有男子,這樣的話,作為外戚的比企氏獨佔天下的可能性就不能說沒有。因此北條氏就以賴家生病為機會暗殺了比企氏的頭領比企能員,賴家的兒子一幡一族也被消滅。另外和田一族與賴朝的心腹梢原一族也被北條氏殺盡。聰明的後鳥羽上皇也部分地利用反北條勢力,在1221年(承久三年)下了倒幕的命令並舉兵,後鳥羽想最後一搏並期望奇跡的誕生。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承久之亂」。
「尼將軍」的演說
5月15日,京都朝廷舉兵。
三天過後,即5月19日,鐮倉幕府開始上下傳達京都朝廷舉兵的情報。這是一件大事,是幕府政權誕生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因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神孫,有神佛加護,所以向天皇開戰,必敗無疑。這是當時起支配作用的正統意識形態。源賴朝曾對部下發出這樣的指令:
「跪接帝王之敕令,再有艱難險阻,必尊敕令行事。不尊令者,請滾出日本國。」
這是鐮倉幕府開啟者源賴朝的天皇意識形態論。這種意識形態,對當時的武士也有相當的影響力。誰敢與朝廷開戰呢?誰敢這樣想呢?在這種情況下,要當時的幕府首領率領武士們向朝廷做好拉弓射箭的準備,在心理上是困難的,在行動上是艱難的。以北條義時為首的幕府重臣們,其實並不懼怕上皇的舉兵,而是懼怕朝廷的權威和不可動搖的支配地位。
打破這一困局的是北條政子,她是源賴朝的妻子,三代將軍源實朝的母親,北政義時的姐姐,有「尼將軍」之稱。
面對恐懼朝廷權威的武士,她發表了如下演說:
「大將軍征伐朝敵,草創關東。汝等有今日之官位和俸祿,全依仗賴朝公的恩惠。其恩比山高,比海深。是忘其恩投靠朝廷,還是感其恩為鐮倉奉公?是不惜功名,奮勇殺敵,還是跟隨上皇,叛我而去?請痛快地說吧。」
效果如何?大小武士聽之,無不流淚傷感,紛紛宣誓效忠鐮倉,與京都決戰。
這段演說,史家們說有劃時代意義。其意義在哪裡呢?
因為對手是天皇、是朝廷,所以只得遵旨聽便,豈能有違?這是預定說,也是正統說。但北條政子卻反過來說,正因為對手是天皇、是朝廷,所以必須善政。善政者從,惡政者誅,這是歷史的因果律。因果說代替了預定說,正統說也就不攻自破。
所以說,北條政子是日本歷史上最講政治的女人。因為她破了自己丈夫打下的意識形態的死結。
就這樣,5月25日,幕府的19萬大軍,從鐮倉出發進軍京都,率領幕府軍的司令官是北條政子的侄子北條泰時。從19日中午截獲情報到25日出兵進攻,這閃電般的速度,表明也只有北條政子才能打破正統與神話,也只有北條政子才能創立新的正統與神話。
這年她正好是65歲,離去世還有4年。
破天荒的戰後處理
幕府軍勢如破竹,朝廷官軍抵擋乏術,全線敗退是不可逃脫的命運。天皇的超凡神力,遭遇了致命打擊。真是破天荒:皇室的破天荒、神話的破天荒、正統的破天荒。
更為破天荒的是北條政子的戰後處理。按照以前的正統,不管出於什麼場合,天皇的政治責任是不能追究的,是無條件免除的。在這之前,後白河法皇曾分別向源義仲和源義經下了追討源賴朝的敕令,但最後還是賴朝滅了義仲,追殺了義經。從戰後處理來看,賴朝並沒有追究首謀者後白河法皇的戰爭責任。為什麼?因為天皇無論做什麼都是正確的,天皇不是下正確的命令,而是天皇的命令本身就是正確的,這是正統在起作用,不可撼動。
但是這回北條政子動了真格。戰爭的首謀者葉室光親等上皇身邊的五位貴族,作為戰犯被判死刑,後鳥羽上皇被流放到隱岐島,參與策劃的順德上皇(第84代天皇)被流放到佐渡,土御門上皇(第83代天皇)被流放到土佐,後鳥羽上皇的皇子雅成親王被流放但馬國,賴仁親王被流放備前國,而上皇的嫡孫,年僅4歲的仲恭天皇被廢黜。已經入道的上皇的哥哥後高倉院則坐上了治天之君的寶座,其皇子後崛河則登上皇位。朝廷和京都的防衛由幕府的「六波羅府」負責,同時該機構也負責監視朝廷。皇室從此風光不再。
治天之君被處罰,日本史上從未有過。朝廷(皇室)被追究責任,日本史上也從未有過。這表明,天皇崇拜的世紀終焉,天皇從神回歸到了人。
無怪乎賴山陽要扔筆歎息。寫慣了虛假的正統,面對一個突然到來的真實的正統,倒反無所適從了。
看來,還是北町親房(1293-1354)的資格更為老道。這位寫出《神皇正統記》這一天皇意識形態最高經典的史學家,一邊熱捧天皇為「天壤無窮」,一邊卻頗具膽色地批判起後鳥羽上皇:
「兵荒馬亂,天下民塗炭生靈,這乃後鳥羽之愚。非德政也。」
他從德政主義出發,講的是因果律,非正統的正統。
不殺死倒幕的上皇,但必須判罪。這是北條政子的政治智慧。
實際上,在北條泰時率兵攻打京都的時候,曾經返至鐮倉幕府,小心翼翼地向北條政子請示:「如果後鳥羽上皇在戰場上出現了,如何對付?」實際上,這一請示的背後設問是:是殺?還是不殺?
這時,政子的回答頗具政治智慧:「如果碰到這種場合,收起弓箭,設法降伏他。」
很顯然,收起弓箭就是子彈退膛的意思,這是解除武裝的指令,是不殺的指令。但不殺不等於不抓,不等於不判罪,這就是「降伏他」的含義。天皇,可以不殺,但可以問罪,這就是承久之亂後日本歷史的契機。
發生在1221年的承久之亂,在日本歷史上,在日本皇室史上,是里程碑性質的大事件。
所以說北條政子是日本歷史上最講政治的女人,她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在公武二元的政治體制中,使武家佔據了主導地位。
買下妹妹的夢
從個人命運來說,北條政子絕對是個悲劇人物,或者說是個倒運的人物。她41歲以後,死人的厄運接二連三被她撞上。
1197年(建久八年)7月,長女大姬病死,21歲。
1199年(正治元年)正月,丈夫源賴朝死,53歲。
1199年6月二女乙姬病死,15歲。
1204年(元久元年)7月,長子賴家被殺害,33歲。
1219年(承久元年)正月,次子實朝被暗殺,28歲。
1219年的同日,孫子公曉也被殺害,20歲。
1224年(元仁元年)弟弟義時病死,62歲。
接連死人而且都是身邊的親人,再鐵石心腸也不可能無動於衷,何況是個曾經柔情嬌貴的女子。但是,政子連擦眼淚的時間都沒有,她以淚水替代武器,構築新政權。
歷史小說《曾我物語》裡,描述了這麼一則故事:政子的妹妹阿波局,有一天夜裡夢見自己手持日月星辰,便在第二天告知姐姐政子。聰明的政子看出這個夢非同一般,它象徵權貴更像征天下。但她卻對妹妹反著說:夢兆大凶,非吉事也。接著買下妹妹的夢,使之轉移到自己身上。
承久之亂的最後結果是關東大勝。妹妹的夢從假托變成了現實。
政子向鐮倉最終報告說:「合戰無為,天下靜謐。」
日本的歷史,從此步入了一個新時代。
顛倒的邏輯:朝廷向幕府發誓
北條政子的舉動,意義實在重大。
因為搜遍當時日本整個律令條文,臣下干預皇位繼承的規定一條也沒有。
而承久之亂的直接後果就是武士直接干涉皇位,用野蠻的武力威嚇皇位的更替,在這方面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能動性。
日本史學界近年發現了一條重要的史料十分引人注目,在亂世終結之際,後鳥羽上皇給幕府司令官北條泰時發出了這樣一封院宣:
「從今以後武勇之人不再使用,朝廷內外禁止修武。兵亂勃發,正是對此有所放縱。作為上皇,我深察這點。」
這份院宣,想說的「本音」是什麼呢?
這實際上是後鳥羽上皇從他的歷史感覺出發,並站在治天之君的立場上,對幕府所作的一種發誓:朝廷從此不再第二次擁有武力。這個發誓後來被日本的歷史所證明,因為從此朝廷不再擁有軍隊,從屬皇家的武門也不復存在,當時朝廷唯一殘留下來的警察機構「檢非違使」也被幕府的「六波羅探題」這個軍事力量所取代。從宣告「權門體制」破產的意義上看,日本中世史學者本鄉和人說後鳥羽上皇的這個放棄武力的院宣相當於「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這一顛倒的邏輯,源於北條政子邏輯的顛倒。
這裡留下的一個問題是:取得絕對勝利的北條氏為什麼不廢除當時的皇室自立為帝呢?現在看來這就是北條氏的智慧了。監視你、干涉你,必要的時候還要指揮你,但就是不取代你,讓你作為一個影子而存在,這又回到天皇意識形態的正統論了:因為天皇是神的後裔,所以天壤無窮,這也是北條政子將曾經的天皇流放,並廢黜當時的仲恭天皇同時,又必須另立新天皇的一個原因。正如上文所述,政子抬出被後鳥羽上皇打壓的同母兄、已經出家的守貞親王,將他年僅10歲的兒子立為天皇(86代的後崛河天皇),封其父親為法皇,讓其在幕後實施院政。沒有當過天皇的人成了法皇,這是破天荒的,但這個破天荒是為了皇室的存續,是為了表明北條氏並沒有想當天皇的野心。
北條政子的墓地位於神奈川縣鐮倉市壽福寺,與源實朝墓為鄰,與次子相伴。次子是被暗殺的,但兇手至今不知是誰,這是日本中世留下的最大謎史。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出生於伊豆國的母親,想在天國守護自己的兒子,就像她從沒有離開過丈夫源賴朝,直至他死去一樣。這就是這位女人在冷血與殘忍之外的柔情,令人想起她在大雪黃昏夜偷偷跑出見心中的戀人——源賴朝的那一幕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