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初期,美國曾宣佈中立,後來為何又主動參戰?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美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進行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槍殺身亡。1個月後的7月28日,在德國的支持下,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人類歷史上第一場世界大戰,由此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同盟國一方主要是德國、奧匈帝國,再加上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協約國一方主要是英國、法國、俄國,以及塞爾維亞、比利時、意大利、日本等國。那時候,美國在幹嘛呢?
美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在獨立戰爭中與英國進行過6年戰爭。美國獨立後,於1812年——1815年與英國再次發生戰爭。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英國雖然沒有直接介入戰爭,但暗中使用了一些小手段,比如幫助南部邦聯製造戰艦等。當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還一度要求英國就幫助南方製造戰艦一事作出賠償。基於這些原因,在一戰爆發之初,美國宣佈保持中立,不參加任何一方。
隨著一戰的深入,戰爭變得越來越殘酷、越來越激烈,到了1917年4月16日,美國出乎意料地向德國宣戰,加入了協約國的陣營,正式介入這場主要發生在歐洲大陸和太平洋的戰爭。為此,美國國會通過了《徵兵法案》,授權徵召美國總統威爾遜21歲至30歲的男子入伍,共計向歐洲戰場派去了200萬人的遠征部隊。這支遠征部隊的總指揮是著名的潘興將軍。
美國為什麼會主動參戰呢?
一是多少有些「摘桃子」的心理。
一戰爆發的前三年,特別是在1915年——1916年,交戰雙方舉行了3次大規模會戰,分別是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布魯西洛夫攻勢,這3場會戰,使得交戰雙方都消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美國身處戰場之外,利用這3年時間與交戰雙方做生意,發了一筆「戰爭財」,國家實力急劇上升。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加入已經掌握了戰略主動權的協約國陣營,有助於提高美國在戰後的影響力和地位。果然,一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了與英國並駕齊驅的國家。1920年,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意大利在華盛頓召開裁軍會議,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在這個協議裡,5個國家分別以10:10:6:3.5:3.5的比例建造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這就是說,美國與英國的級別是一樣的。
如果美國沒有參加一戰,是不可能獲得這樣的影響力和地位。
二是德國的挑釁。
那麼,美國既然是參戰,為何不加入同盟國,而是加入協約國了?在很大程度上,是德國「作死」。
如前所述,一戰爆發後,美國置身事外,只是與交戰雙方做生意,提供物資供應——當然,大部分是向協約國提供。德國不甘心美國向協約國提供物資,想方設法進行破壞,做法就是使用潛艇進攻協約國的商船。
1915年5月7日,滿載著1959名乘客的英國商船盧西塔尼亞號從美國紐約出發後,來到愛爾蘭外海附近,遭到德國潛艇襲擊,沉入大海。由於商船上的乘客,大多數為美國人,美國國內出現了「向德國宣戰」的呼聲。在美國的抗議下,德國不得不取消了客船和中立國船隻的無限制潛艇戰。但是,兩年後的1917年,德國迫於西線的失敗,再次祭出無限制潛艇戰,徹底惹怒了美國。
1917年1月底,德國通知美國,宣佈將從2月1日起恢復無限制潛艇戰。美國迅速做出反應,在2月3日宣佈與德國斷絕外交關係,為參戰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這時候,美國參戰還需要一個最佳的時機。這個時機很快就來了。
2月28日,美國新聞媒體披露了一份密電。這份密電是德國外交部發給德國駐墨西哥公使,指示他向墨西哥政府建議,結成德、墨反美同盟,條件是德國許諾把美國的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和阿利桑那3個州還給墨西哥,並且拉攏日本參加德、墨反美同盟。密電落到了英國政府手裡,並轉發給美國。
密電披露後,美國輿論一片嘩然,反德風浪席捲美國。美國總統威爾遜再也坐不住了。4月16日,美國向德國宣戰。12月7日,美國向奧匈帝國宣戰。協約國裡有了美國的參與,變得更加強大。勝利的天平迅速倒向協約國。一年後的1918年11月11日,以德國宣佈投降為標誌,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