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恩河成一戰最為慘烈戰役:福煦統帥擊敗德國
事件回顧
3月25日,福煦和克列孟梭首相及法軍事領導人在貢比涅進行磋商。(lssjt.com)他們面臨德國第7集團軍最近對瓦茲河的進攻。福煦主張:「面臨協約國戰線破裂的危險,我們必須對西線所有軍隊實行統一指揮。」與會的其它人推選福煦協調西線協約國軍的行動。66歲的福煦在馬恩河和索姆河地區指揮戰鬥。3月26日,法國陸軍總參謀長費迪南德-福煦將軍被任命為西線英法軍隊總指揮。
認識斐迪南·福煦
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也譯為「福熙」。1851年—1929年),其父拿破侖·福煦,是拿破侖一世皇帝的旁系。
1881年晉陞少校,在參謀部三局任職。1887年,福煦畢業於法國高等軍事學院。1895年在高等軍事學院讀研究生。1896年——1900年任高等軍事學院教授。1900年晉陞中校。1908年——1911年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1911年晉陞中將,調任第13師師長。次年升任軍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任法軍第九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法軍總參謀長,戰爭後期任協約國聯軍總司令,對協約國最終戰勝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起了重大作用。
1918年8月獲法國元帥軍銜。1919年起任協約國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
戰後,獲英國陸軍元帥和波蘭元帥,也是史上唯一一位擁有三個國家元帥頭銜的人。著有《作戰原則》等軍事著作。
職業生涯
1873年從巴黎綜合工科學校畢業後參軍。1885年入高等軍事學院,兩年後畢業到參謀部任職。不久,又入高等軍事學院攻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主要講授戰略課。1894年任教授,1908年以准將銜任院長,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法國的軍事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1911年任師長,1912年任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福煦歷任第9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司令、法軍總參謀長,戰功卓著。特別是在馬恩河戰役中,他力排眾議,率軍以反擊手段成功地阻止了氣勢洶洶的德軍進攻,守住了陣地,使危在旦夕的巴黎轉危為安,被法國輿論界譽為「歐洲第一軍事家」。戰爭期間,協約國聯軍一度由於缺乏統一指揮,互不協調,而被德軍各個擊破。血的教訓使協約國首腦認識到了福煦所主張的建立統一的聯軍統帥部的重要性。1918年4月,福照被指定為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統一指揮英、法、美等國軍隊對德軍發起總攻。在聯軍的強大攻勢下,德軍防線全面崩潰,被迫於11月7日打著白旗向聯軍投降。福煦為協約國戰勝盟國做出了重大貢獻。
1918年8月,獲法國元帥軍銜。他在戰後出席巴黎和會,任法國代表團首席軍事顧問,主張擴張法國領土。俄國十月革命後,積極策劃武裝干涉蘇俄。他曾獲英國元帥和波蘭元帥稱號,並被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和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
個人影響
著有《戰爭原理》、《戰爭指南》和《1914~1918年戰爭回憶錄》等。1918年,福照被指定為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統一指揮英、法、美等國軍隊對德軍發起總攻。在聯軍的強大攻勢下,德軍防線全面崩潰,被迫於11月7日打著白旗向聯軍投降。福煦為協約國戰勝盟國做出了重大貢獻。
馬恩河戰役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協約國軍隊同德軍於1914年和1918年在法國馬恩河地區進行的兩次會戰。
第一次戰役1914年8月法國邊境之戰後,法第4、第5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於9月初撤至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爾登一線佈防。法軍總參謀長J.-J.-C.霞飛將軍組建第6、第9集團軍,分別部署在巴黎外圍以及第4和第5集團軍之間,準備實施反攻。德第1、第2集團軍為追殲法第5集團軍,偏離原定進攻方向前出到巴黎以東地區,暴露了第1集團軍的右翼。德軍總參謀長H.J.L.von毛奇獲悉法軍即將反攻後,於9月4日命令第1、第2集團軍在巴黎以東轉入防禦,第3、第4、第5集團軍南下,協同從東面進攻的第6集團軍合圍凡爾登以南的法軍。但德第1集團軍司令A.H.R.von克盧克拒不執行命令,繼續率軍南下,形成有利於聯軍反擊的態勢。同日,霞飛命令法第5、第6集團軍和英遠征軍對德第1、第2集團軍實施主要突擊,法第9、第4集團軍牽制敵第3、第4集團軍,法第3集團軍在凡爾登以西實施輔助突擊。此時,在巴黎至凡爾登一線,聯軍66個師108.2萬人對德軍51個師90萬人;在主攻方向上,聯軍兵力是德軍的兩倍。
9月5日,法第6集團軍先頭部隊與德第1集團軍在烏爾克河西岸遭遇。法軍首次使用汽車(共1200輛)把第6集團軍一部由巴黎運往前線。克盧克發覺右翼和後方受到威脅後,命令所部於8日全部撤至馬恩河北岸,遂與第2集團軍之間出現寬50公里的防禦間隙。6日,法第5集團軍和英遠征軍從德軍防禦間隙地帶穿插,8日逼近馬恩河,構成對德第1集團軍的包圍態勢。同時,德第2集團軍業已暴露的右翼也面臨被圍的危險。9日,德第1、第2集團軍被迫後撤。德軍在其他地段雖略佔上風,但鑒於第1、第2集團軍所面臨的態勢,毛奇於10日下令全線停止進攻,撤至努瓦永至凡爾登一線。此次會戰以德軍失敗告終。英法聯軍在200公里的戰線上推進60公里,傷亡25萬人,德軍損失30萬人。此役雙方均有失誤:毛奇遠離戰場,對前線戰況不明、指揮不當,各集團軍缺乏協同,導致速勝計劃破產;英法聯軍行動遲緩,坐失戰機,使德軍保存了實力。
馬恩河會戰過程
1914年7月28日,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為標誌,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8月1日,德國以俄國進行戰爭動員為由,對俄宣戰。8月3日,德國又以法國不接受它所提出的「中立」的條件為借口,向法國宣戰。
德國的戰爭計劃是前總參謀長施利芬在1905年制定的,其核心是:集中強大兵力於西線,通過防務空虛的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從側翼包圍法軍,速戰速決打敗法國。然後揮師東進,再去對付俄國。戰爭爆發後,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遵循其前任的計劃,僅用9個師的兵力監視俄國,而在西線則集中了7個集團軍,共78個師,以梅斯為軸心分為左右兩翼。左翼2個集團軍,共23個師,守衛梅斯以南法德邊境的阿爾薩斯和格林地區的陣地;右翼5個集團軍,共55個師,借道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突破法國北部邊境。
自普法戰爭結束後,法軍為報失敗之仇,從1872年起開始就制定了一個又一個的對德作戰計劃,到開戰前已有17個之多。最新的計劃是由法軍總參謀長的霞飛將軍制定的,即「第17號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是認為德軍將集結在設防鞏固的法德邊境線上,因此法軍要在這裡展開積極主動的攻勢,並一舉收復在普法戰爭中失去的阿爾薩斯和格林兩省。
1914年8月4日,右翼德軍侵入比利時,遭到比利時軍隊的頑強抵抗,在列日要塞被阻3天,到20日才佔領布魯塞爾。此時,法軍的幾個主力集團軍卻在按照「第17號計劃」發起對德軍左翼的進攻。然而,初期的戰鬥表明,「第17號計劃」糟糕得很。在格林,法國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在進攻薩爾堡和莫朗日兩地德軍的防線中,被打得焦頭爛額。右翼德軍在佔領了比利時後,其5個集團軍的近百萬人馬,像一把揮舞的鐮刀,從比利時斜插入法國。走在最右面的是克盧克指揮的第1集團軍,約30萬人,被視為右翼的主力和向巴黎進軍的主攻部隊。該集團軍於8月24日由比利時進入法境。8月25日,德軍攻佔那慕爾。霞飛為阻滯這支德軍右翼部隊的前進,從格林戰場調集兵力,組建了法國第6集團軍,由毛老裡任司令。
9月2日,德軍克盧克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已挺進到距巴黎僅有15英里的地方了,霞飛指揮的法軍主力為阻遏德軍右翼所作的努力已告失敗。巴黎人心惶惶,法國政府也牽往波爾多。
然而,克盧克並沒有直接向巴黎前進,而是向東旋轉,以配合比羅指揮的德第2集團軍圍殲法第5集團軍。這樣,德軍旋轉戰線上的側翼就要從巴黎的近邊經過,並且還要橫越法第6集團軍的前方。霞飛當時還不能迅速把握這個機會,他還是命令部隊繼續後撤,但是巴黎衛戍司令加利埃尼將軍馬上看清楚了這一點,他興奮地喊道:「他們把側翼送上門來了!德國人怎麼這樣蠢!我不敢相信有這樣的事,這太好了。」他立即命令毛老裡的法第6集團軍準備攻擊德軍的右翼。他又打電話給霞飛,請他批准攻擊行動,但霞飛沒有表態。加利埃尼又驅車駛往英軍司令部,希望贏得他們的支持,但英軍參謀長表示對攻擊德軍右側翼的計劃「不感興趣」。
9月3日晚,克盧克抵達馬恩河,而他所追趕的法第5集團軍和其外側的英國遠征軍已在當天早些時候渡過了馬恩河。這兩支倉促退卻、陷入疲憊和混亂之中的部隊,雖曾一再接到炸毀橋樑的電令,但都未去炸毀。克盧克佔領了這些橋頭堡之後,不顧柏林最高統帥部要他與比羅的第2集團軍保持齊頭並進的命令,準備立即於次日清晨渡河,繼續他追逐法第5集團軍的行動。
這一天,克盧克集團軍的官兵們行進了近30英里。據一位法國目擊者說,德軍士兵到達馬恩河北岸附近時,「許多人倒在地上,疲憊不堪,只是迷迷糊糊地嘀咕著:'30英里!30英里!'別的累得什麼也說不出來了」。克盧克累垮了他的士兵,也遠遠地超越了他的給養車隊和重炮隊。在他看來,法軍在節節敗退的情況下,決沒有一聲軍號便可調頭來攻擊他的士氣和能力。「他沒料到法軍中有一位叫加利埃尼的老傢伙,正等著他的疏忽大意呢。」
9月4日,克盧克一面向前挺進,一面直言不諱地告訴最高統帥部,他無法執行要他留在後面作為德軍第2集團軍側衛的命令。要等比羅的德第2集團軍趕上來,勢必停止進軍兩天,他認為這將削弱德軍的整個攻勢,給法軍以重振旗鼓、自由行動的時間。事實上,比羅的第2集團軍也同樣疲憊不堪。於是,克盧克把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擺在一邊,繼續向東南推進,換言之對於巴黎是越走越遠了。
在柏林,從德皇到普通百姓都認為法軍即將被徹底消滅,德國的勝利即將到來。只有總參謀長小毛奇心裡充滿疑竇:「勝利者必然有俘獲,但追擊法軍以來我們的俘虜在哪兒呢?在格林有2萬,其它地方合計起來,也只不過一兩萬人而已,再說繳獲的大炮數量也較少。法國人是不是在有計劃地撤退呢?」
9月4日早上,法軍偵察機的報告使加利埃尼看到了他「必須立即行動」的時機。克盧克部隊向巴黎東南方向的冒險挺進,已使他的殿後部隊成了毛老裡的法第6集團軍和英軍進攻的目標。上午9時,在還未取得霞飛同意的情況下,加利埃尼就向毛老裡發佈預令,讓他先作好戰鬥準備。然後他給總司令部打電話,請霞飛下達攻擊的正式命令。但霞飛未置可否。
其實,霞飛也是有反攻計劃的,而且計劃裡面也包括使用毛老裡的第6集團軍進攻德軍右翼外側這個打算在內。霞飛希望再有一天時間,好讓增援部隊趕到,讓第5集團軍作好部署,讓他有較充裕的時間爭取英軍的配合。聽完加利埃尼的請求後,霞飛面對作戰地圖,思考著。霞飛是個過於沉著的人,他可以一言不發地坐在椅子上整日地思考,而不管別人議論他什麼。
下午,當加利埃尼又打電話來時,霞飛終於批准讓毛老裡的第6集團軍從馬恩河北岸發動進攻,並且於當晚10時下令法軍其他部隊停止後撤,於9月6日開始發動全面反攻。
然而,英國人卻拒絕執行這項反攻計劃。霞飛著急了,親自於9月5日下午前往英軍司令部說服英軍司令弗倫奇爵士。最終,弗倫奇答應了霞飛的要求,並表示將「竭盡全力」參加戰鬥。傍晚,霞飛回到自己的司令部,向部隊發佈了一項簡短的動員令:「我們馬上就要參加一個會戰,這是關係我們國家命運的一戰。撤退的階段已經結束,現在我們應全力以赴,向敵人進攻並把他們逐回,部隊倘若不能再前進,那就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陣地,寧肯戰死而決不後退。在當前情況下,任何示弱的行動都是不能容忍的。」
9月5日,當克盧克集團軍經過巴黎東面,可以望見埃菲爾鐵塔時,其右後方側翼受到毛老裡的法第6集團軍的襲擊。克盧克立即命令第3和第9軍回過頭去對付毛老裡,而這兩個軍的任務是負責掩護德第2集團軍的右翼的。所以他們的撤退,使德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之間,產生了一個寬達20英里的缺口。因為面對著這個缺口的英軍,已經迅速地撤退,所以克盧克才敢冒這個危險。對德軍來說,取勝的關鍵就在於它能否在法軍主力部隊和英軍利用著一缺口突破自己的蜂腰部之前,擊潰法軍的兩翼,即毛老裡的第6集團軍和福煦的第9集團軍。
克盧克重點對付毛老裡的部隊。毛老裡快要頂不住時,請加利埃尼從巴黎城內速派兵增援。「這一要求啟發加利埃尼組織了戰史上第一支摩托化縱隊,即馬恩出租汽車隊。加利埃尼令巴黎警察徵集了大約600輛出租汽車,將1個師的兵力輸送到戰場,使毛老裡最終沒被克盧克打垮。」
9月6日凌晨,法軍發起全線反攻。法第6集團軍繼續與德第1集團軍在奧爾奎河上激戰;法第5集團軍也掉轉頭來,變撤退為進攻,同德第1集團軍廝殺,並同德第2集團軍右翼交火;法第4和第9集團軍則截住德第3、第4集團軍,使德第1、第2集團軍陷於孤立。9月8日,關鍵時刻,弗倫奇率領英軍的3個軍悄悄地爬進了德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之間的缺口,將德國第1集團軍與第2集團軍隔開了,使克盧克和比羅面臨著被分割包圍的危險。於是,比羅遂在9月9日下令他的第2集團軍撤退。當時克盧克的第1集團軍雖暫時擊敗毛老裡,可此時他也處於孤立的境地,不得不於同一天也向後撤退。至9月11日,德軍所有的軍團都後撤了。至此,馬恩河會戰結束。協約國軍粉碎了德軍的速戰速決的計劃,保住了巴黎,遂使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西線戰場形成了膠著狀態。這場會戰的戰略性結果十分巨大,德國人喪失了其優先擊敗法國再轉過身來對付俄國的唯一機會。
在這場會戰中,交戰雙方先後投入150萬的兵力,傷亡人數在30多萬以上。其中,法軍陣亡2.1萬人,受傷12.2萬人;德軍陣亡4.3萬人,受傷17.3人。自大戰爆發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德軍遵循施裡芬定下的基本方針,迅速穿越比利時領土向法國本土挺進。那時整個德國,甚至幾乎全世界,都深信德軍會很快勝利,巴黎即將被佔領。然而,當德國人的勝利似乎唾手可得,法國人的災難迫在眉睫時,協約國軍卻在馬恩河畔轉敗為勝,因而被人們稱為「馬恩河畔的奇跡」。美國著名戰史專家米德爾頓在論及協約國將領中誰對馬恩河會戰的貢獻最大時說:「歷史表明,要求得到'馬恩河戰役得勝者'這一稱號的頗不乏人,但加利埃尼比起大部分人更是名正言順」。
第二次戰役
第二次戰役1918年5~6月,德軍在埃納河地區實施進攻後,形成正面80公里、縱深60公里的馬恩河突出部。隨後,德軍統帥部計劃在馬恩河地區集中3個集團軍的兵力(第7、第1、第3集團軍,共48個師,6353門火炮、約400架飛機),從蒂耶裡堡、埃納河地段突破協約國軍隊防線,爾後向巴黎發展進攻,以奪取戰爭的勝利。法國第6、第5和第4集團軍(共36個師,3080門火炮)採取縱深梯次配置組織防禦,並準備適時轉入反攻。7月15日零時30分,法軍出其不意地對即將發起進攻的德軍實施猛烈的襲擊。4時50分,德軍第1、第3集團軍經3個多小時的炮火打擊後,在蘭斯以東發起進攻,突破法軍第一道陣地,但在第二道陣地前被猛烈炮火所阻。德第7集團軍在若爾戈訥、聖埃弗雷茲地段突破法第5、第6集團軍防線,推進5~8公里,並強渡馬恩河。法軍航空兵和炮兵轟炸馬恩河各渡口和橋樑,遲滯德軍前進。16~17日,德軍企圖發展進攻,未果。
協約國軍隊在防禦過程中增調部隊準備反攻。聯軍總司令F.福煦決心由法第10、第6集團軍(25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包括8個美軍師、4個英軍師、2個意軍師,共2103門火炮、1100架飛機、500輛坦克)從馬恩河突出部西側對當面德軍(18個師,918門火炮、約800架飛機)實施主攻,法第9、第5集團軍從突出部東側實施助攻,以解除德軍對巴黎的威脅。7月18日4時35分,法第10、第6集團軍在徐進彈幕射擊掩護下,未經炮火準備即在貝洛至豐特努瓦50公里正面上向德軍發起反攻,當日推進3.2~8公里。19日,第9、第5集團軍從東面發起反攻。德軍傷亡慘重,於21日向馬恩河北岸撤退。8月2日,協約國軍隊收復甦瓦松,至8月4日肅清馬恩河突出部的德軍。雙方戰線在埃納河和韋勒河地區趨於穩定。此役,協約國軍隊損失6萬人,殲敵12萬人,向前推進40公里,將防線縮短45公里,達成戰役目的,並由此完全掌握戰略主動權。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兵力兵器不足和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
第二次戰役過程
1918年5~6月,德軍在埃納河地區實施進攻後,形成正面80公里、縱深60公里的馬恩河突出部。隨後,德軍統帥部計劃在馬恩河地區集中3個集團軍的兵力(第7、第1、第3集團軍,共48個師,6353門火炮、約400架飛機),從蒂耶裡堡、埃納河地段突破協約國軍隊防線,爾後向巴黎發展進攻,以奪取戰爭的勝利。法國第6、第5和第4集團軍(共36個師,3080門火炮)採取縱深梯次配置組織防禦,並準備適時轉入反攻。7月15日零時30分,法軍出其不意地對即將發起進攻的德軍實施猛烈的炮火反準備。4時50分,德軍第1、第3集團軍經3個多小時的炮火準備後,在蘭斯以東發起進攻,突破法軍第一道陣地,但在第二道陣地前被猛烈炮火所阻。德第7集團軍在若爾戈訥、聖埃弗雷茲地段突破法第5、第6集團軍防線,推進5~8公里,並強渡馬恩河。法軍航空兵和炮兵轟炸馬恩河各渡口和橋樑,遲滯德軍前進。16~17日,德軍企圖發展進攻,未果。
協約國軍隊在防禦過程中增調部隊準備反攻。聯軍總司令F.福煦決心由法第10、第6集團軍(25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包括8個美軍師、4個英軍師、2個意軍師,共2103門火炮、1100架飛機、500輛坦克)從馬恩河突出部西側對當面德軍(18個師,918門火炮、約800架飛機)實施主攻,法第9、第5集團軍從突出部東側實施助攻,以解除德軍對巴黎的威脅。7月18日4時35分,法第10、第6集團軍在徐進彈幕射擊掩護下,未經炮火準備即在貝洛至豐特努瓦50公里正面上向德軍發起反攻,當日推進3.2~8公里。19日,第9、第5集團軍從東面發起反攻。德軍傷亡慘重,於21日向馬恩河北岸撤退。8月2日,協約國軍隊收復甦瓦松,至8月4日肅清馬恩河突出部的德軍。雙方戰線在埃納河和韋勒河地區趨於穩定。此役,協約國軍隊損失6萬人,殲敵12萬人,向前推進40公里,將防線縮短45公里,達成戰役目的,並由此完全掌握戰略主動權。德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兵力兵器不足和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
馬恩河會戰評價
一、德皇威廉二世指派小毛奇接任參謀總長,如果只是基於年青時期的朋友,而沒有考量到他的才能與軍事素養,那麼就是過於濫情與草率。就後世史家及軍事戰略學者所評,小毛奇除了蒙其叔父老毛奇的福蔭外,他長年在德皇身邊,倍受重視,深體德皇之意。且他與皇親國戚的關係非常融洽,獲得德皇的信任與王公大臣們的喜愛,他自知難以擔任此重任,但德皇卻當面應允「戰時我會代而行之」的話語。在不諳軍事之下,史利芬計畫就是他的救急仙丹,以不變應萬變。
二、大戰直前情勢並非有全面燎原之勢,任誰都沒有想到一個舊時代的民族情緒發洩,會引爆世界性的大戰;奧塞兩國若直接談判,不要假以民族認同擴大情緒,不要以聯盟的形式介入,或許可以用戰爭的另一種方式來解決這項「情緒性事件」,其中比較顯著的事例與漫延,卻逐步走向戰爭,變質為民族戰爭,全國民的戰爭。
三、普法戰爭後,毛奇率兵入巴黎城,迫法國割讓亞洛兩州,種下德法世仇;期間法主動親近俄國,兩國關係緊密,共同的敵人就是德國,史利芬認為日耳曼必須兩方面同時作戰,他認為只有實施內線作戰與國內雄厚的經濟實力,可以迅速的機動與戰力擊敗法、俄。他的作戰關鍵就是「東守西攻」,因為法國是危害最大的敵人,而俄國國力雖強,但可藉地障予以拖緩,這是處在強鄰與地緣居中不利態勢下的戰略作為,史利芬的傑作,純就軍事言,堪稱完美,但1914年的變化與1905年相較,可以說完全不一樣,三國協約已經形成,法國的民心士氣及英國的從中撥弄,怎可純就軍事戰略來考量的,況且,俄國的「巴爾幹聯盟」主要的就是要排除日耳曼族的高漲,這些可能是史利芬生前無法預料,而小毛奇也未加重視的事。
四、小毛奇修改了史利芬計劃,從西線兵力部署的7:1改為3:1,就隱然有維護皇太子及王公大臣們作戰勝利的考量,小毛奇是否能體會史利芬計劃的精髓,後人不知道,如果以德軍的機動戰力,縱然是3:1,應該可以達成從右翼攻略法國的目的,(這可以從魯登道夫攻略列日要塞證明),但錯在抽調兵力到東線(事實上,兩個軍也沒有到達),及皇太子及王公大臣們完全不明瞭史利芬計劃的旨趣,要他們拒守誘敵,他們卻要加強兵力,主動發動攻勢,搶佔戰功,完全破壞了作戰計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