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的兵役制度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打仗士兵卻越打越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的兵役制度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打仗士兵卻越打越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的兵役制度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打仗士兵卻越打越多?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士兵越打越多?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為了能夠稱霸世界,於1944年6月22日凌晨閃擊了蘇聯,對蘇聯發動了計劃已久的巴巴羅薩行動。飛機轟炸,裝甲部隊開路,士兵突擊,把蘇聯士兵打的是節節敗退。由於對德國人的進攻始料未及,蘇聯在戰爭初期就接連遭受重創。僅僅戰鬥打響的第一天,蘇聯空軍損失了1200架飛機,蘇聯上空的制空權,由此落入德國之手,在自己的天空,蘇聯人也要開始小心炸彈。

而打的最為慘烈的是1941年9月的蘇德基輔戰役,在這場戰役之中,由於有死守基輔的命令,蘇聯西南方面軍主力,被德軍死死的困在了基輔,最終造成蘇軍66萬人被殲滅的慘劇。

同基輔類似的德軍大勝,在蘇德戰爭前期,於蘇聯的大地上遍地開花,不完全統計數百萬蘇軍要不戰死、被俘,就是喪失了戰鬥力。正因如此,德國的士兵,可以在1941年11月,直逼蘇聯首都莫斯科,在那裡磨刀霍霍要滅了蘇聯這個國家。

按照常態推斷,蘇聯人在戰鬥初期,喪失數百萬大軍,理應陷入崩盤的狀態了,畢竟一個國家,能夠組織百萬大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就連作為全力進攻方的德國,它在投入蘇聯的兵力上,加上一些盟友的支持,軍力也才達到550萬左右。

然而出乎所有德國人意料的是,它們遇到的蘇聯人,不是用「常識」可以認知的,大家都認為蘇聯已經傷筋動骨,剩下的就是德國收割戰利品之時,1941年12月6日,蘇聯突然集中百萬級軍力,在莫斯科一線發起反擊。

不但破解了德國人對莫斯科的包圍,還將不可一世的德國士兵驅趕了200-300公里,把戰場的直接局勢,從蘇聯一味的被動挨打,變成了蘇德雙方互有輸贏的僵持。

正因蘇聯突然出現的大量軍力,戰鬥在最前線的德國士兵,發出了這個蘇聯士兵,怎麼越打越多了,什麼時候才是個頭的感歎。

至於為什麼蘇聯人能夠快速補充兵力?首先蘇聯人的人力基數不差,1917年蘇聯人口1.3億,1940年蘇聯人口1.94億,在1941年二戰開打前的23年間,蘇聯有過6400萬人口增長的高峰期,而這意味著,二戰打響這一刻,蘇聯是有數千萬的青壯年。

而這些青壯年在國家危難之時,無疑就是士兵最好的補充來源,他們有體力、有激情、更是無比的愛國家。

近代戰爭進入火器時代後,武器上手有一定難度,不像古代拿著菜刀都可以上戰場,所以有了兵源,沒有合適的訓練,也是難以供給大量合格士兵。

而蘇聯幸運的是,它在戰爭開打前,就制定了完善的兵役制度,不但明確了18歲,就可以入軍隊服役。

從九年級起,蘇聯人就要在學校接受初級軍事教育,而這個訓練讓每個蘇聯人對武器有一定瞭解。不至於真要上戰場保家衛國之時,拿著槍不知道怎麼打。

正是因為幾乎全民都有一定軍事素養,這極大地縮短了蘇聯士兵,從招募到作戰的時間,而這無疑是蘇聯源源不斷向前線送士兵的根本。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