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招惹了中美蘇英四國,為何沒有進攻印度?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二戰期間日本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二戰最瘋狂的國家是誰?
日本要是稱第二的話,恐怕沒有國家敢稱第一!
彈丸小國以一己之力挑戰中國、美國、蘇聯、英國四國,但是有一個國家日本卻選擇性放棄了,這個國家究竟是誰呢?
答案是印度,難道印軍的實力已經比美蘇更讓日軍忌憚了嗎?
一、日軍攻打印度的嘗試:英帕爾戰役慘敗
日軍真的不敢覬覦印度嗎?其實瘋狂的日本人曾經也進行過嘗試,不過最終敗北了,這便是1944年日軍發動的英帕爾戰役。
為什麼此前一直不著急攻打印度的日本,會選擇在1944年這個節骨眼呢?
因為1943年的庫爾斯克與瓜島戰役結束之後,軸心國的戰場形勢急轉直下,盟軍逐漸在戰場上取得主動地位。
為此德國人希望日本人在亞洲戰場能夠有所突破,進而對盟軍的攻勢進行遏制,以留給軸心國充分的時間用以扭轉戰場形勢。
終於在1944年1月7日,日本人終於下定了決心,一份「大陸指第1776號」的指令隨即從日本大本部發出。
日軍在接到指令後隨即開啟了英帕爾作戰計劃,那麼日軍為何會選擇進攻英帕爾呢,它的位置真的那麼重要嗎?
英帕爾是處在印度東部與緬甸交界的一座邊境城市,位於吉大港(今屬孟加拉)通往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的交通幹線上。
更為重要的是,打下英帕爾,不僅可以切斷中印公路,威脅盟軍重要補給基地迪馬布爾等,還能從戰略上分散盟軍兵力,讓盟軍將更多兵力配置在印度。
日軍也是為這次進攻計劃作了充分的準備,首先在兵力上準備了第十五軍的三個師團外加一些零散部隊,共計9.2萬人,指揮者也是在日軍中較為有名氣的牟田口廉也中將。
那麼盟軍是如何應對的呢?
盟軍為了應對日軍攻勢集合了15萬的軍隊,主要包括英軍第4軍、第33軍以及印度部分部隊,並有中國遠征軍協同作戰。
明面上看盟軍是佔有一定優勢的,但是反觀英軍在東南亞戰場的表現,這點優勢可能會蕩然無存,甚至很有可能還處在劣勢。
中國遠征軍曾經的失敗就與東南亞戰場的英軍不願意配合、自私懦弱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英軍在戰場賣隊友的表現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日軍指揮官在知道對手主要是英軍之後,都顯得十分輕蔑,牟田口廉也認為英軍將會跟以前一樣一觸即潰,日本的國旗將會很快插在印度的大地上。
那麼英軍還會重蹈覆轍,再一次敗給日軍嗎?
出乎意料的是,英軍這次的確表現的很英勇,與日軍激戰了數月之久,最後竟然還擊敗了日軍。
在戰損比中也可以看出英軍是實在是盡力,英軍和印軍以傷亡1.6萬人的代價成功換取了日軍傷亡2.5萬人。
但是日軍在這次的失敗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二、惡劣的作戰環境:瘧疾成為日軍的頭號殺手
日軍在英帕爾的失敗,其實和當地的叢林環境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叢林環境十分惡劣日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小島國與英帕爾的熱帶叢林環境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再加上物資方面出現了嚴重問題,所以日軍的失敗也就不奇怪了。
事實上日本長時間沒有進攻印度的想法也是在顧忌印度的熱帶叢林環境,一旦被拖住所產生的後果不是當時的日軍可以接受的。
而且長時間在叢林環境下作戰,得瘧疾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對此美軍司令麥克阿瑟是深有體會的。
對此他說過一句經典的話:「我的士兵三分之一得了瘧疾,三分之一在照顧瘧疾患者,只有三分之一能戰鬥。」
要知道醫療等後勤條件比日軍更加先進的美軍尚且會畏懼這樣的事,就更不用說日軍了。
此前日軍沒有選擇進攻印度實在是十分明智的選擇,當然後來的英帕爾戰役並不是日軍主動進行的選擇,而是由於日軍不打戰爭便無一絲扭轉戰場形勢的可能。
如果有其他的選擇,日軍是不會去選擇進攻印度的。
三、太平洋戰場牽扯了太多日軍的主力,日本深陷與美國的戰爭泥潭
倘若讓日軍選擇在二戰中的最大敗筆,莫過於偷襲美國珍珠港事件。
就這個事件的本身而言,日軍的決策以及執行都十分完美,達到了日軍基本想要的目的,使得美軍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
但是從戰略全局來看,日本人的做法無疑是錯誤的,過早地與美軍進行交戰,並不是日本最初的設想。
在日本人的計劃中應當是等德國擊敗蘇聯之後,在與德國一起進攻美國,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只是一個權宜之計,起到暫時拖住美國的目的。
但是日本人低估了美國的動員能力,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立即宣佈對日作戰,並進行了全國性的動員。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大舉入侵東南亞的時間是1942年,而此時日本已經捲入到太平洋戰場的戰爭中去了。
那麼已經捲入到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為什麼又要花費大的代價去進攻乃至佔領東南亞呢?
這與日本的國情有著很大的關係,隨著戰爭的進行,日本作為島國資源匱乏的劣勢逐漸顯現出來,這才硬著頭皮去攻佔東南亞。
那麼既然東南亞都已經進攻了,為何單單放過了印度呢?
因為印度當時集中了英國在亞洲的所有主力部隊,雖然日軍一直對英軍的戰鬥力不屑一顧,但是在四面樹敵的情況下日本已經沒法接受任何失利。
其實想要順利拿下印度,日軍還是有辦法的,但是日軍為何沒有選擇這樣做呢?
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想要印度的日軍可以從哪些地方進行調兵?
其一是中國戰場,其二是太平洋戰場。
首先日本在中國戰場的兵力已經因太平洋戰爭被抽調了很多,再抽調下去,中國戰場很可能處於失利的狀態。
而在日軍心中中國很明顯要比印度重要太多,至於太平洋戰場就更不用說了,是日軍用盡全力在維持的一個戰場。
在種種因素的作用下,日本沒有選擇大規模地進攻印度,印度也得以成為二戰之中為數不多的「幸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