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北非戰場中,德國究竟為什麼會輸?

二戰北非戰場中,德國究竟為什麼會輸?

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北非戰場中,德國究竟為什麼會輸?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北非戰場。

北非戰場是二戰時期的五大戰場之一(另四個是:東歐戰場、西歐戰場、亞洲戰場、太平洋戰場)。德國、意大利組成的軸心國勢力與美英法組成的同盟國勢力為爭奪北非、近東和地中海的控制權,展開了兩年多時間的激烈角逐。最終盟軍取得勝利,從而獲得了地中海沿岸的戰略優勢,為盟軍後續進攻軸心國本土提供了重要支持。不過,盟軍在北非戰場上並非一帆風順,期間一度險些被德軍徹底擊潰,好在關鍵時刻德軍沒有把握住最佳時機,這才讓盟軍獲得了翻盤的機會。那麼問題來了,北非戰場中德國究竟輸在哪裡呢?

北非戰場的序幕最先是由意大利拉開的。當時意大利在北非的總兵力有50萬之多,因此打算仗勢欺人,將英國徹底驅逐出北非(英軍在北非的兵力開戰初期只有5萬人)。然而,意大利卻高估了自己的戰鬥力。在開戰後的短短幾個月時間內,意軍屢戰屢敗,最終反而被英軍打得滿地找牙。

眼看北非控制權即將丟失,德國最高統帥部在無奈之下只好派出名將隆美爾率軍前往北非來挽救「豬隊友」。作為二戰時期最優秀的將領之一,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充分發揮出了他的指揮天分。他以少數德軍和數量遠低於對手的坦克與英軍展開周旋,並以神出鬼沒的戰術將英軍打得節節敗退。

原本德國非常有希望能取得北非戰場的最終勝利,隆美爾的兵鋒一度直抵英軍在北非的最後據點埃及,離徹底將英國驅逐出北非僅剩一步之遙。然而,德國當時在東歐戰場上與蘇聯的戰爭正進入白熱化階段,因此德國最高統帥部決定將絕大部分戰爭資源都投入到東歐戰場,留給隆美爾的支持自然就非常有限了。而英國方面則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守住最後的據點,因此源源不斷地將軍事力量輸送至北非。如此一來,北非戰場上的德軍雖然戰鬥力強悍,但面對數量遠高於自己的英軍,也只能無可奈何。

由於德國在北非戰場上的投入嚴重不足,所以隨著戰事的延續,英軍就逐漸佔據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後來隨著美軍的加入,同盟國在北非的優勢愈發明顯。

戰爭講究的是在合適的時間干合適的事情。德軍在北非戰場上已徹底失去了主動權,所以最佳策略應該是放棄北非,保存實力去守衛歐洲本土。然而德意兩國的最高決策層卻在最後階段決定向北非投入大量增援,想要借此扭轉頹勢。但即便如此,軸心國的軍隊和裝備數量仍遠低於盟軍。更致命的是,軸心國在指揮人選上猶豫不決,以至於錯失了決戰時機。最後,軍事才能平平的阿尼姆大將接過了非洲集團軍的指揮大權,這就注定了軸心國在非洲的最後命運。

德意兩國前期對北非戰場太不重視,所以沒抓住控制北非的最佳時機。後期在翻盤無望的情況下又對北非過分重視,反而遭到了更大損失。很多人認為,軸心國兵敗北非導致失去了對地中海沿岸的控制權。可事實上,更大的影響是北非戰場最後階段軸心國像一個輸紅眼的賭徒那樣不惜孤注一擲地投入軍事力量,結果卻導致大批久經沙場的百戰精兵在非洲傷亡或是被俘,以至於防衛歐洲本土的軍事力量被極大削弱。後來盟軍在地形複雜的西西里島登陸時,遇到的抵抗遠低於預期,由此也可以看出,軸心國已到了強弩之末的階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