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戰期間美國"曼哈頓計劃"導致死傷無數!
1939年,愛因斯坦給羅斯福總統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希特勒可能正在研製一種新型炸彈,而這種炸彈的威力非常大,可以在瞬間摧毀整座城市。
當時,這封信並未引起羅斯福的重視。不過負責轉交信件的羅斯福的科學顧問薩克斯為說服羅斯福,向羅斯福講述了拿破侖因為沒有採納新發明的蒸汽船,沒能建立起先進的海軍艦隊,最終被英國打敗的歷史。
羅斯福聽到後,沉默了很長時間,然後說:「我不會成為第二個拿破侖!」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羅斯福願意嘗試研製新型炸彈,但也僅限於「願意」,起碼在一開始,羅斯福並沒有主動去積極推進。
研製項目耗資巨大,美國的3顆原子彈總共投入了20億,可當時,羅斯福下令研製之後的第一筆撥款只有6000美元,顯然杯水車薪。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堅定了羅斯福開展原子彈研究的決心。
1941年12月7日,日本向毫無準備的美國發動了大規模的突然襲擊。360架飛機從停泊在夏威夷東北部的航空母艦上起飛,目標是美軍的珍珠港軍事基地。
對日本來說,突襲珍珠港是反對美國這個限制太平洋石油供給的國家的合理行動。但是對羅斯福總統來說,這實在無法忍受。美國也由此捲入了二戰。
珍珠港一役後,日本更加強調加強武裝力量。盟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而日本卻迅速佔領了菲律賓群島以及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隱秘又龐大的計劃開始了。
為了全面研製原子彈,美國制定了一項長達3年的戰爭計劃,這個隱秘、詳細、完整的項目就叫做曼哈頓計劃。
為了提高效率,美國決定將所有分散在軍隊、大學和各實驗室研製原子彈的單位聯合起來,這種體制被稱為「三位一體」制。
陸軍格羅夫斯少將被任命為工程總負責人,來自加利福尼亞的傑出理論物理學家羅伯特·奧本海默被任命為原子彈計劃的主持人。
這個總執行人奧本海默非常有個性。他在上研究生時就曾經多次,在別人發表演講的時候中途打斷,直接走上台拿起粉筆,按照自己的想法重講一遍,有時候甚至連他的老師也不留情面。
顯然,這樣的舉動並不受人歡迎,但是,曼哈頓計劃恰恰就需要這種投入、執著的個性。
計劃開始的時候急需建造一個專門的實驗室,於是奧本海默就親自到新墨西哥州的偏遠地帶選擇場地。最後他選擇了附近的洛斯阿拉莫斯作為實驗室的建造地,緊接著又還分別在田納西州的橡樹嶺和華盛頓的漢福德設立了一個工廠。
就這樣,奧本海默一手建立的項目初見端倪,不過,這些機密項目卻沒有幾個人知道。
對外人而言,開展曼哈頓計劃的洛斯阿拉莫斯並不存在,因為人們在任何一張地圖上都找不到它。它只有一個郵址:聖塔菲1663號信箱。
奧本海默從美國的各所大學裡挑選出頂尖的科學家,將他們陸續帶到氣候惡劣的新墨西哥。科學家人數之多簡直難以想像,在某些部門,帶博士頭銜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員還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諾貝爾獎得主。
前前後後共有數十萬人參與了這項計劃,但只有極少數人瞭解工作的真正目的。甚至連哈瑞·杜魯門,也是在羅斯福去世後繼任美國總統時,才得知這一計劃的真正意圖。
很快,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就在所有人都要遺忘這個低調的研究團隊的時候,「曼哈頓」計劃取得了一項驚人的進展。
核試爆成功。這次爆炸衝擊力相當於2萬噸TNT炸藥爆炸,爆炸直徑為12.4公里,相當於地球上同時升起幾個太陽。
爆炸之後,周圍的沙石全部熔化,隨後變成了綠色的玻璃狀物質。50年過後,人們仍能在這些物質中檢測到輻射的痕跡。
這次實驗的成功,證明了原子彈的威力,也使得同盟國堅定了勝利的信心。為了盡快結束戰爭,杜魯門打算用這些新式武器對抗日本,所以,美國又馬不停蹄的製造出了三顆威力巨大的原子彈,代號分別是「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
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小男孩」和「胖子」兩顆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