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啟示:飛機的使用使得陸上防線不再牢不可破
儘管飛機的出現預示著一場新軍事革命的來臨;儘管一戰後期航空兵的重要作用已經凸顯;儘管二戰初期空中突擊已頗具規模和威力。
但,還是沒有誰懷疑過傳統戰爭將會從根本上被動搖、被改變。於是,令戰爭史永遠銘記的一幕幕悲喜劇接連在千百年來的傳統戰場上上演了。很多國家,明明已經體會到了空軍帶來的優勢,也摧毀了他國的陸上、海上防線,但卻出於對歷史和經驗的盲目信任,開始構建陸上、海上防線,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一、沒有一條陸上防線牢不可破
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蘇聯第1方面軍在牡丹江地區的虎頭,遭遇日軍築壘地域猛烈炮火的阻擊,被迫停止進攻。但是,蘇軍飛機立即趕到。由80~100架轟炸機和強擊機組成的空軍攻擊機群,如蒼鷹撲食一般,把日軍的火炮和機槍掩埋在一個個彈坑中。蘇軍戰士從匍匐中又一躍而起,僅用2個小時,就徹底佔領日軍陣地,前鋒直逼牡丹江市。
蘇軍不知道他們正在突破的是一道「地下長城」、在中國東北與俄羅斯近3000公里的國境線上散佈著長達1000公里的日軍築壘地域和地下要塞,它們分別修築在吉林的琿春,黑龍江的東寧、虎頭、黑河,內蒙古的海拉爾等14個地區,這就是日本關東軍號稱的「東方馬其諾防線」。
虎頭要塞是「東方馬其諾防線」的一個重要關節點。日軍在這裡配屬了大量重炮、機槍和給養,準備依托地下防線,長期抵抗。蘇軍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下佔領表面陣地後,向要塞裡傾倒汽油,然後以炸藥引爆,將1600多人全部活埋在地下。
蘇軍向重要軍事目標實施了大規模戰鬥性空降。面對黑洞洞的槍口和炮門,關東軍不得不打出了降旗,從墳墓般的地下工事裡鑽了出來……
日軍動用百萬中國俘虜和勞工,耗時數年修築的「東方馬其諾防線」,在空地協同的立體性突破中,成了一條死蟒。它比完完整整成為歷史的真正的馬其諾防線幸運的地方,是遍體鱗傷地成為了歷史。
當丘吉爾惡作劇式地邀請盟國首腦在歐洲最後一道防線——希特勒號稱「偉大的齊格菲防線」上撒尿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宣告,整個二戰期間,沒有一條地面防線在空中力量的強大突擊下是牢不可破的。
二、英國海軍竟然重走了失敗之路
在二戰空中力量的猛撲下,陸地上的防線七零八落、東倒西歪,無一倖存,而先於陸上防線,傳統的海上防線也不可挽回地迅速消失了。
素有海上霸主之稱的英國海軍,率先以航母襲擊了意大利海軍塔蘭脫港,這是戰爭史上破天荒的事件。它宣告了以空制海時代的來臨,傳統的水面艦隊之間依靠艦炮甲面交戰的海戰樣式即將成為歷史。在英國海軍空中力量的威懾之下,意大利被迫交出了地中海。德意海上防線被撕開了一個缺口。
可是,誰能想到,一年以後,曾經揭開新時代大幕的英國海軍竟又回頭走進了歷史。為了遏阻日本在遠東咄咄逼人的攻勢,丘吉爾下令派出英軍遠東艦隊,試圖加固英美共同構築的太平洋防線。這支艦隊的主力是著名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後者曾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日德蘭大海戰、英國是老牌海上帝國,丘吉爾想讓日本人在皇家海軍的赫赫聲威面前收斂一下它的野心。但是,日本人只用了3天就將這條防線撕成了碎片。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在艦隊司令菲利浦斯上將的率領下,英軍遠東艦隊在完全沒有空中力量掩護配合的情況下,試圖尋找日軍艦隊決戰,結果被日本飛機全部殲滅,菲利浦斯上將本人遇難。
三天之內,日軍清除了進軍東南亞的三大障礙:美軍太平洋艦隊、麥克阿瑟的空中力量和英國遠東艦隊。丘吉爾驚呼:「日本戰爭機器的效率高得可怕。」這一切都是飛機完成的。
三、日本建立海上新防線,注定了最後的失敗
在美國太平洋艦隊被打癱的半年裡,掌握了制空權的日軍航母艦隊,在東起夏威夷,西到印度海岸的五萬里征途上,一手遮天,所向披靡。但正如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雷雨,來得猛,去得也快。這變化起因於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頭腦裡一個小小的念頭:殲滅美軍航母艦隊,為大日本帝國建立起一條海上新防線。有這樣的想法沒什麼不對。而他曾經在珍珠港大顯神威、建立殊勳的航母艦隊,只被當做吸引美軍艦隊主力的誘餌。
靠著空中優勢贏得太平洋戰爭初期勝利的日本海軍,也和英國海軍的遠東艦隊一樣,不假思索地走回歷史的老路。從這時起,它失敗的命運就已經注定。
中途島一戰,美國全殲日本重型航母,砍下日本的海上拳頭。之後,美國憑借強大的空中優勢,一點一點地撕碎日本的海上防線,直到1944年的萊特灣徹底埋葬日本聯合艦隊。海上防線消失,日本帝國殘陽落下。
循著歷史的慣性,走回經驗的迷宮,最後無不是巨大失敗的慘痛。二戰結束,日本國破家亡,英國徹底衰落。
四、傳統防禦戰已經消失
陸地有著天空,海洋也有著天空,天空居高臨下地成為陸地和海洋的主宰從直觀的角度不是特別難以理解的事,更何況整整一個20世紀都在反反覆覆地證明這一點。但是,說天空主宰著海洋,制空權決定著制海權,似乎誰都會同意,這是因為太平洋戰爭曾經做出了徹底的證明。若說制空權也同樣決定著制陸權,就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了。因為20世紀80年代以前,地面戰場還沒有一場戰爭是完完全全由空中力量決定的。
所以,不知是對真理的逆反還是對慘烈失敗的滿不在乎,半個世紀後,又一條馬其諾式的防線出現。這條防線不叫馬其諾,叫薩達姆防線。就規模而言,這條防線無法和它們的前輩相比。但是,勝利者的意義卻超過了以往。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蘇軍突破東寧要塞,其意義都不過是戰役性的。但美軍越過薩達姆防線則標誌著傳統防禦樣式將從戰爭中消失。
趨勢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改變的。就像長江黃河,不管歷盡多少曲折迂迴,終於還是要東流入海。20世紀80年代以後,空中戰場的決定性作用開始顯示出來:先是美國空襲利比亞,「外科手術」作戰樣式誕生,接著是海灣戰爭,然後是科索沃,然後是阿富汗,一次比一次有力地證明著一個早就顯露跡象的真理。
從空中對地面的突破也從戰場擴大到戰爭的範疇。
在今天,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毫不顧慮來自空中的威脅,而侈談國家安全;也沒有任何一支軍隊,可以完全不考慮空中力量的因素,而妄想得到戰爭的勝利。
陸地是有限的,海洋是有限的,只有天空是無限的。空中力量時代不是人類戰爭史上的最後形態,但卻是截止目前的最高形態。它是人類試圖突破有限向無限進發的第一步。海洋決戰場已退居次要;地面決戰場也將退居次要;只有天空決戰場這一頁歷史正在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