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里橋之戰有多慘?2萬比12的傷亡

揭秘:八里橋之戰有多慘?2萬比12的傷亡

歷史揭秘

揭秘:八里橋之戰有多慘?2萬比12的傷亡

1860年9月,在北京東郊八里橋附近發生了一場決定中國命運的戰爭,此戰過後,咸豐皇帝逃離北京,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燬,無數奇珍異寶流失海外。中國經濟開始逐步呈現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特徵。

這場屈辱性的戰役被史學界稱為八里橋之戰。八里橋距離京師僅8公里的距離,此橋若被拿下,則清政府的管理機制將成為任由英法聯軍宰割的羔羊。1860年8月21日,天津大沽守軍扛不住大口徑炮火的衝擊,最終被聯軍攻陷,守將僧格林沁統率蒙古精銳騎兵3萬餘名,從天津撤防退至北京八里橋一帶,準備發揮騎兵優勢與英法聯軍進行野戰。當時,咸豐帝派大臣與英法聯軍進行求和談判遭到拒絕,聯軍決定進攻北京。

在英法聯軍從天津前往北京的路上,在張家灣遭到隱藏在樹林中的清軍炮兵伏擊,一通炮彈過後,3000餘名正牌蒙古騎兵精銳對聯軍發起了衝鋒,據對當時雙方使用的兵器分析,聯軍步兵所使用的槍最多只有打一發子彈的時間,清軍騎兵精銳便能移動到白刃戰的距離。

然而,急匆匆從草原調來的馬兒沒聽過如此巨大的聲響和火光,在英軍反應迅速的幾百支格裡芬火箭轟擊下,互相衝撞,亂作一團,還沒摸到敵人的邊就被反衝鋒打退,這一戰英軍死亡1人,受傷17,法軍無人陣亡。張家灣伏擊戰就這麼淒慘落幕了,同時也為八里橋慘敗埋下了伏筆。

當時參戰的清軍已經普遍裝備了火繩槍,而聯軍的武器大都是燧發滑膛槍,二者都是發射球形鉛彈,裝填方式也一樣的費事,都需要站立姿勢裝填散裝火藥,搗實之後再放入彈丸發射,所以在火槍方面雙方的差距並不是很大,而且清軍有兩萬的蒙古騎兵,這對英法聯軍來說無非是無比巨大的衝擊力,為什麼有著人數優勢和強大衝擊力的清軍會慘敗呢?

很大程度上是主將決策失誤造成的。9月21日凌晨,英法聯軍共8000人的隊伍向八里橋進發,清軍將領僧格林沁部加上調來的騎兵約3萬名將士,在八里橋向英法聯軍發起衝鋒。這些騎兵如死士一般,面對英法聯軍排炮毫不畏懼,一批接著一批的衝擊,數不清的騎兵在過橋之前就死傷過半,受炮火驚嚇的馬匹紛紛衝向清軍陣營,最終僅有少數騎兵得以過橋。遺憾的是,過橋之後的清軍陣型散亂幾乎無法動搖英法聯軍的刺刀方陣。這些經歷過拿破侖戰爭洗禮的聯軍在近距離作戰時擁有絕對的優勢,騎兵的腰刀來不及靠近,便被長桿刺刀刺穿身體,精銳部隊一開始便幾乎傷亡殆盡。

騎兵衝鋒過後,身穿黃馬褂的皇家禁衛軍排著笨拙陣型,扛著火繩槍,頂著英軍的炮火齊步向前推進。甚至試圖以白刃戰阻擋聯軍,直到後來隊伍被炸的破爛不堪,法軍全部上刺刀,向八里橋做最後的衝鋒。曾被炮火打散又多次重整的八旗禁衛軍在刺刀面前迅速崩潰了,

正如英國人所讚:「好一場白刃戰」,戰鬥結束後,清軍傷亡過半,而英法聯軍以共5人陣亡的極小代價拿下了八里橋,此後帝國首都向侵略者敞開了大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揭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