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的五個不解之謎

揭秘: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的五個不解之謎

歷史揭秘

揭秘: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的五個不解之謎

邁克爾·貝斯羅斯的新書《傑奎琳 肯尼迪:與J.F.肯尼迪歷史性地談論生活》。

傑奎琳·布維爾·肯尼迪·奧納西斯是美國美艷迷人、富有魅力的第一夫人,從肯尼迪執政到遇刺,她都陪伴左右。在33年間,她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女人。然而1964年之後,她再也沒有寫過或說過任何與JFK十年婚姻有關的事,更別說她的餘生了。後來出版了許多有關她的書,沒有她的參與,也沒有查尋過她的檔案,只揭開了一些圍繞傑奎琳 肯尼迪的神秘面紗,卻不可避免地保留著我們至今相信的有關傑奎琳 肯尼迪的傳奇事跡。

1.她生來就是繼承人。

眾所周知,她生在一個富豪之家,從小享受十分優異的生活環境。她的父親約翰 V 布維爾三世是投資銀行世家的後代,她的媽媽簡妮特 李是一位建築大亨的女兒。紐約派克大街上大多數獨特的公寓建築都是出自這位建築大亨之手。但在大蕭條時期,傑奎琳的父親賠掉了大部分資產,父母悲慘地離異。她後來回憶說,當時傑奎琳在寄宿學校上學,有時甚至會害怕父親付不起自己的學費。

後來她的母親嫁給了標準石油公司的繼承人小休 奧金克洛斯,可繼父休並沒有接濟傑奎琳和她的姐妹。因此,1951年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畢業後,傑奎琳在《華盛頓時報先驅報》做起了出「出鏡調查員」,只為賺錢維生。

  2.做第一夫人,她與辛勤勞作無緣。

正如約翰 菲茨傑拉德 肯尼迪的副總統夫人伯德 約翰遜所說,傑奎琳「曾有過工作,但我認為有時人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她對白宮的裝修,可不是個小動作。當肯尼迪1960年當選總統後,她吃驚地發現政府白宮就像是個平凡的斯塔特勒賓館,讓她感到淒涼沉寂。這種感覺也並不奇怪:哈里 杜魯門第二任期時重建白宮,使用了內部鋼筋骨架,而且在裝修主要樓層時,為節省經費,原材料購自紐約的一家奧特曼百貨公司。

傑奎琳驚訝地發現,白宮裡竟然幾乎沒有手工製品、畫作,也沒有哪個傢俱是美國歷史上的古董。她自己擔起了責任,籌集私人資金,招聘學者,搜集一些物品,能成為白宮永久的藏品。一年以內,這個計劃就全面有序地進行開來,到1962年2月,她終於可以讓煥然一新的政府辦公樓層在電視上公之於眾,直到今天這裡的大部分設計都保持原樣。在那場電視節目中,傑奎琳稱希望借此改善「總統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樣子。

同時,她也重新設計了空軍一號的外觀,把美國總統辦公室改造成一個更像是起居室的房間,她還改變了白宮南草坪上舉辦的慶典儀式、政府晚宴的形式,這些改變在之後的五十年內都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作為一個年輕太太,傑奎琳曾調皮地寫下,她的目標是做「二十世紀的藝術導演」。在她丈夫的總統任何期間,她完美地實現了這個夢想。

3.她並不關心肯尼迪的政治生活。

傑奎琳並沒有像埃莉諾 羅斯福或希拉裡 克林頓那樣為丈夫做政治廣告。在肯尼迪選舉前,她承認自己不知道總統就職典禮的日期,讓記者們感到驚訝。當問到她認為哪裡適合做下一次民主黨政黨大會的會議地點,她回答道:「阿卡普爾科。」但她對丈夫的工作並不是一無所知。

傑奎琳那個時代的第一夫人——直到現在都是——當美國總統夫人太多參與丈夫政治生涯的時候,許多美國人都會表示阻止。幾乎在每一段總統婚姻中你都會發現,第一夫人堅稱政治是總統丈夫一個人的事——但縱觀歷史,第一夫人們總要在丈夫的總統生涯中產生很深的影響。傑奎琳也不例外。

第一夫人傑奎琳曾為肯尼迪藏書館口述歷史,但直到2011年才公之於世。她表達了對肯尼迪政府的每一位核心成員的看法,並直接表示會向肯尼迪表達她的這些想法。雖然她沒有明確地那樣說,仔細讀過這些言語的歷史學家都會認為傑奎琳表揚的男士和女士都受到肯尼迪的提拔重用,比如國防部長羅伯特 麥克納馬拉和國家安全顧問喬治 邦迪。而那些她鄙視的,則並不受重視,比如國務卿迪安 臘斯克。如果是別人做了第一夫人,或許肯尼迪一些重大的私人決定就會大不一樣了。

4.1963年11月後的30年,她終於對這悲劇釋懷。

唉!好像她並沒能釋懷。她離開白宮後,在肯尼迪遇刺後的兩個星期,她讓特勤局的司機避開那些能看到白宮大廈的路,甚至遠遠地看見也不行。1963年後,她只回去過一次:1971年她答應與孩子一起拜訪尼克松總統入駐的白宮,那裡有她和丈夫肯尼迪的雕像,此行嚴格保密,不許拍照。後來,她給尼克松寫信表示感謝,說道:「我一直恐懼的一天終於到來,可我卻發現那是我和孩子度過的一個最珍貴的日子」。

希拉裡 羅德海姆 克林頓在1993年成為新第一夫人時,她和傑奎琳成為好朋友,希拉裡盛情邀請她再次拜訪白宮。傑奎琳十分感激,但拒絕了。傑奎琳去世後,她的兒子約翰給克林頓寫信說:「母親離開華盛頓後,我以為她再不會和這兒有任何情感交集——她也不想當政治上的第一夫人。那些記憶糾纏著她,她本不屬於那個角色,她不想一生都被其纏繞。」

  5.在我們心中她永遠是20世紀60年代,女權主義運動發生前的一位傑出女性。

當然了,在她1964年所做的口述歷史中,傑奎琳稱女人不該參與政治,因為她們「太感性」,在「最美好的」婚姻中,妻子應從屬於自己的丈夫。但是,就像成千上萬的美國女性一樣,她徹底地改變了。

傑奎琳第二任丈夫亞里士多德 奧納西斯1975年去世後,她在維京公司擔任駐紐約的編輯,之後去了雙日出版社,負責出版藝術、歷史和回憶類書籍,在她接手的作者們眼中,她就是一個天才,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她勤奮刻苦地做生產線式的編輯,這種編輯方式即便在上世紀90年代都還很少見。

她生在美國歷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時代,那時女人們漸漸顛覆了原本的角色成為美國職場的主流,她的一生,恰恰是這個時代的體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揭秘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