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瑪麗克的故事是怎樣的?探索愛因斯坦的另一面

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瑪麗克的故事是怎樣的?探索愛因斯坦的另一面

歷史故事

愛因斯坦與米列娃·瑪麗克的故事是怎樣的?探索愛因斯坦的另一面

你真的瞭解愛因斯坦和妻子米列娃·瑪麗克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2003年,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台播放了一部叫「愛因斯坦的妻子」的電視紀錄片,指出狹義相對論並非愛因斯坦獨自完成,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瑪麗克也完成了一部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就有傳言米列娃才是這對情侶中真正的智者,甚至認為狹義相對論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米列娃做的。

《愛因斯坦文集》揭示,還是學生的愛因斯坦,一直與米列娃通過信件討論研究工作。在1903年他們結婚之前,愛因斯坦尋找工作期間,米列娃一直在資助愛因斯坦。

那麼,動搖經典物理學理論基礎的狹義相對論,究竟是不是愛因斯坦獨自完成?除了米列娃之外,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是否抄襲了其他科學家的論文?

01

米列娃·瑪麗克(1875—1948),出生於塞爾維亞的蒂泰爾(當時屬於奧匈帝國),先在瑞士蘇黎世大學攻讀醫科,後來轉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攻讀數學和物理,是1897級學習理論物理的五個學生中唯一一個女生,一個天賦驚人的女高材生。

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期間,米列娃與愛因斯坦相識,兩人很快墜入愛河。通過愛因斯坦的情書,也可以看到這位偉大科學家為愛癡狂的一面,比如他寫給米列娃的情書:

「我是多麼幸運,找到了你,一個和我平等又和我一樣堅強而獨立的生靈!除了你,我和任何人待在一起都會感到孤獨........在這裡,想你是唯一讓我覺得生命是真正有意義的事,要是思維也能有一點生命,有血有肉,那該有多好!」

之後,兩人形影不離,一起學習,一起探討科學。在這一過程中,米列娃經常幫助愛因斯坦核對計算和查詢數據,但是否做了狹義相對論的工作,如今人們不得而知。不過,愛因斯坦留下的文獻與兩人的通信記錄,卻有所暗示米列娃在狹義相對論中或有貢獻。

1901年,愛因斯坦寫給米列娃的一封信:

「如果要把相對運動課題做成功,只有你能幫助我。我是多麼地幸福和自豪!」

1903年,兩人結婚時,愛因斯坦在寫博士論文時說:

「我需要我的妻子,她能為我解開數學上的難題。」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時,米列娃驕傲地告訴朋友說:

「我們完成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它能讓我丈夫一舉成名!」

鑒於米列娃對愛因斯坦的幫助,以及兩人從熱戀到結婚期間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因此後人有「米列娃完成了狹義相對論部分工作」的猜測並非空穴來風。

不過,波士頓大學愛因斯坦研究中心的負責人,《愛因斯坦文集》的編輯約翰·施塔赫爾認為,在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過程中,米列娃從未扮演過重要的或是具創造性的角色:

我們這兒有一封愛因斯坦談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即狹義相對論)的相當重要的信件,而米列娃的回信中所談多為瑣事,惟獨對相對論隻字未提。可見,米列娃至多只是愛因斯坦許多想法的傾聽者。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一對高材生夫妻,誰能肯定米列娃就一定未對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有過啟發或實質性的幫助?

02

如果米列娃真對狹義相對論有貢獻,而愛因斯坦沒有為之署名,這或許只是家務事,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後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即可。況且,一直到1948年米列娃去世之前,她也沒有對此提出異議。但另一件事就無法平息了,因而至今還有人指責愛因斯坦抄襲。

1904年,荷蘭科學家洛倫茲(見上圖)提出「洛倫茲變換」。1905年,法國科學家亨利·龐加萊先於愛因斯坦發表了相關論文——《論電子動力學》,首先認識到洛倫茨變換構成群。1905年,愛因斯坦在創立狹義相對論的論文中也得出與龐加萊論文一樣的結果。

簡單地說,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文章觀點,與洛倫茲文章的一部分,與龐加萊一篇文章非常相似。更大的問題在於:一方面愛因斯坦文章在後,洛倫茲與龐加萊文章在前,一方面愛因斯坦文章裡還沒有註明任何參考文獻。因此,愛因斯坦被指抄襲了洛倫茲與龐加萊的物理想法,沒有註明參考文獻是為了隱瞞相關物理想法的來源。

面對這一指責,愛因斯坦聲明他讀過這兩人1904年之前的文章,但在完成狹義相對論第一篇文章時,沒有讀過這兩人1904年之後的文章。

與此同時,廣義相對論也備受抄襲質疑。

1915年11月,愛因斯坦投寄了廣義相對論的最終定稿,引起一時轟動。但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尖銳指責。原因很簡單,早在愛因斯坦定稿至少前五天,德國天才數學家戴維·希爾伯特(見上圖)就已經完成了廣義相對論理論。

由於兩人工作存在明顯相似性,於是彼此都在指責對方抄襲。

1915年,德國著名數學家戴維·希爾伯特邀請愛因斯坦在哥廷根大學做一系列講座,兩人曾經討論過廣義相對論。需要說明的是,廣義相對論需要龐大的數學計算,而且在1913年愛因斯坦與瑞士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格羅斯曼合作發表了早期版本的廣義相對論,因此廣義相對論在當時是一個前沿課題,大家都可以研究討論。

後來,之所以將榮譽給了愛因斯坦,一個關鍵的原因在於:愛因斯坦文章中引入了一個新的時空幾何模型,使相對論具有了廣義協變的形式,這是廣義相對論理論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場方程,而戴維·希爾伯特文章中缺少這一部分。

總之,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究竟有沒有抄襲,很難說得清楚;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研究得更深入,理論更紮實更完善,說愛因斯坦抄襲希爾伯特證據不太足。

03

如果說愛因斯坦在學術領域,還存在一定抄襲爭議的話,那麼在情感上的不負責任形象,就沒有一點爭議。

1900年,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如膠似漆,或許愛情沖昏了兩人頭腦,以至當年考試愛因斯坦得到中等,米列娃沒有通過考試。正當米列娃準備補考時,她懷孕了,不得不休學回到父母身邊產子。之後,米列娃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女兒麗莎,但還在瑞士讀書的愛因斯坦從未見過這個女兒,麗莎的命運無人得知,相傳在愛因斯坦壓力下,米列娃將她送養了。

米列娃與愛因斯坦結婚後,育有二個兒子,但這個家庭還是無法維繫下去。(下圖,米列娃與二個兒子)

1912年,在去德國柏林的一次旅途中,愛因斯坦開始與表姐艾爾莎·洛文塔爾熱戀。兩年之後,米列娃阻止愛因斯坦去德國皇家普魯士科學院工作,為此愛因斯坦大為惱火,以書面形式通知米列娃,想要保持婚姻完整,就必須做到四條:

第一條:「你應當保證我的衣物和被褥整潔,保證我的一日三餐,保證我的工作間整潔,特別要提醒的是,我的辦公桌別人不得使用。」第二條:「放棄我們之間的一切關係,除非出席社交活動,特別不要讓我在家裡跟你坐在一起,跟你一道外出或旅行。」第三條:「跟我交往要注意以下事項:別希望我對你好,不發火,如果需要,必須立即終止與我的談話,只要我要求,必須無條件地離開臥室或工作間。」第四條:「你有義務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語言或動作蔑視我。」

最終,無助的米列娃回到瑞士生活,愛因斯坦在柏林生活,兩人婚姻關係名存實亡。1919年,兩人正式離婚,之後愛因斯坦很少見他的兩個孩子,小兒子愛德華患有精神分裂症,1965年死在精神病院。

為了給愛德華治病,米列娃幾乎花光了全部積蓄,後來只能教鋼琴為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兒子漢斯·愛因斯坦(後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水利工程學教授)攜妻去了美國之後,米列娃一直留在瑞士照顧愛德華。1948年,已經半身癱瘓的米列娃死於一次中風,最後被埋在蘇黎世一個沒有任何記號的墳墓中,無人照顧的愛德華被送往精神病院。在此期間,愛因斯坦長期生活在美國普林斯頓。

與米列娃離婚後,愛因斯坦很快就與艾爾莎結婚。但愛因斯坦對這一段婚姻並不滿意,他的評價是:

「不成功嘗試的婚姻,由於某種偶然維持了下來。」

因為艾爾莎對物理學一竅不通,前妻米列娃能在學術上幫他忙。之所以能維持下來,得益於艾爾莎的「寬容大度」。艾爾莎允許愛因斯坦做風流韻事,容忍了這個「孤獨的天才」一個接一個的桃色緋聞,這樣一來他至少就不需要偷偷摸摸的了,兩人婚姻也能維持。

與艾爾莎婚姻沒過幾年,愛因斯坦又與一個朋友的侄女——貝蒂·諾曼關係曖昧。其實,無論是在柏林,還是在美國,愛因斯坦身邊一直不缺情人,但因為艾爾莎的容忍,愛因斯坦雖然不滿意,最終還是維持了婚姻。1936年,艾爾莎去世之後,愛因斯坦沒有再結婚,但先後一直與多名女性有染。

回顧愛因斯坦情感生活,他喜歡女性相伴,但每一次戀情都很短暫,激情來得快,但消退得也很快,親密關係剛剛建立,他就已經開始冷淡。有人評價說,愛因斯坦需要熱戀去激情刺激自己的事業,同時為了避免為感情所束縛,保證他追求自己事業所需要的獨立與自由,所以才很快會對戀情冷淡。

總得來說,拋妻、棄女、棄子的愛因斯坦,在家庭在情感上,的確不太合格、不太負責。

作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愛因斯坦是否抄襲,如今很難找到真相,但以愛因斯坦才華而言,應該不屑於抄襲。但另一方面,愛因斯坦在情感、家庭問題上的確令人難以接受。

或許,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愛因斯坦並不是神,而只是一個智商較高的人,以這種看待普通人的目光看待他,反而更能看到一個真實的愛因斯坦。

渺小之人未必沒有偉大之處,偉大之人未必沒有渺小之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