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中為何有那麼多不是英國的藏品?

大英博物館中為何有那麼多不是英國的藏品?

英國歷史故事

大英博物館中為何有那麼多不是英國的藏品?

很多人都不瞭解大英博物館的歷史,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大英帝國曾經是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以世界第一強國的姿態主導國際事務長達一個世紀之久。其版圖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領土遍及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一路上見證了大英帝國崛起、興盛直到衰落的,不是大英女王,也不是名人傳記,而是大英博物館數百年來的館藏。

大英博物館建立的背景是英國當時已取代荷蘭成為最大的海上強權。那時英國的艦隊穿梭於各大海域,來自非洲、美洲、亞洲的各類商品源源不絕的運往英國,英國的貴族們認為需要一個特殊的場所來保存一些特別物品,以顯示帝國的強盛。

於是,大英博物館在1753年建成了,並於1759年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珍品以及偉大科學家的手稿,絕對是大英帝國急速擴張期間,對殖民地文化掠奪的產物,它的館藏就像是一部微縮的世界史。

漢斯·斯隆是一名英國醫生,包括安妮女王與喬治國王一世、二世都是他的病人。在醫生的身份之外,他還是一位收藏家,「御醫」的豐厚收入支撐他跟隨船隊在海外淘金。美洲的動植物標本、歐洲科學家的手稿以及各個文明古國的文物古董,他的收藏品多達8萬件。晚年時這些藏品被他捐贈給英國皇室,成為了大英博物館的第一批藏品。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羅塞塔石碑。羅塞塔石碑製作於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羅塞塔石碑是由法軍的一個上尉在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發現的,後來拿破侖被英軍擊敗,埃及被英國佔領,羅塞塔石碑也從法國人手中移交到了英國人手中,直到今天還保存在大英博物館內。

帕特農神廟是古代雅典的主體建築,有「希臘國寶」之稱。但在歷史上,它卻遭到過嚴重的破壞,後來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手下幾近被摧毀。在土耳其陷入地中海爭霸戰時,被派駐土耳其的英國外交使節額爾金伯爵通過低劣的借口將帕特農神廟殘留的雕刻運回了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的這些雕刻,還造成了希臘、英國間的長期外交糾紛。

大英博物館中的古代中國藏品與古代希臘、埃及藏品一併被視作最重要的收藏,包括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在內的名貴書畫、商周的青銅器、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製品等等。大英博物館內的這些文物大多是英軍火燒圓明園時劫掠來的。二戰後中英關係得到改善,英方願意歸還一批文物或提供軍備援助,而中方選擇了後者。

由於藏品太多,受到空間限制的大英博物館在1880年將自然歷史標本與考古文物分離,大英博物館專門收集考古文物,被分離出去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則陳列各式各樣的標本。1900年大英博物館再次劃分,將書籍、手稿等內容分離,組成了新的大英圖書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英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