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威靈頓公爵:拿破侖的終結者是怎樣煉成的?

英國威靈頓公爵:拿破侖的終結者是怎樣煉成的?

英國歷史故事

英國威靈頓公爵:拿破侖的終結者是怎樣煉成的?

  1815年6月18日夜晚,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一刻決定了法國、英國與普魯士的命運,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這是拿破侖兵敗滑鐵盧的時間,也是英國與普魯士凱旋的時刻。拿破侖這位「世界征服者」的征程在此止步,而聯軍統帥威靈頓公爵的威名由此擴散。拿破侖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六年後抱憾病逝;威靈頓公爵則獲封七國元帥軍銜,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第一人,後又出任英國首相,可謂風光無限。

  然而,弔詭的是,後人津津樂道的是對拿破侖命運的扼腕歎息,卻對取得勝利的威靈頓公爵鮮有關注。從歷史書寫的現實來看,拿破侖是主角,而威靈頓只是配角。

  這位「配角」全名是韋爾斯利·韋爾斯利(Arthur Wellesley, 1769年5月1日—1852年9月14日),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獲封第一任威靈頓公爵,兩度出任首相(1828—1830年,1834年),綽號「鐵公爵」。威靈頓公爵曾經榮登5英鎊紙幣,在2002年BBC「最偉大的百名英國人」的調查中位列第15位。在今天的英格蘭有超過90家酒館以威靈頓公爵命名。

  威靈頓公爵是英國人的民族英雄,被稱作英國「最後的偉人」。維多利亞女王盛讚他是「這個國家最偉大的人,最忠誠的臣民,國王最堅定的支持者」。威靈頓公爵之所以受到英國人的追捧,與他戎馬一生的赫赫戰功不無關係。

生計所迫 投筆從戎

  韋爾斯利出身於愛爾蘭貴族世家,信奉清教。他的孩童時代是在都柏林和丹根城堡度過的。1781年,他的父親去世,長兄理查德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同年,韋爾斯利進入英國著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但異鄉求學的孤獨感使他厭惡伊頓的生活。他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加之父親去世後家裡沒有足夠的資金繼續供他學習,於是在1785年韋爾斯利與母親搬往布魯塞爾居住。直到二十歲出頭,韋爾斯利並沒有表現出異人的特質。母親對他的懶散特別關注,對「笨拙的韋爾斯利」無計可施。一年之後,他進入法國昂茹軍事學院,學習騎馬和法語,這對他以後的發展甚為有利。

  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困難,1787年3月18歲的韋爾斯利在長兄的幫助下,謀得第73高地步兵團的掌旗官職務。不久成為新任愛爾蘭總督白金漢勳爵的副官,每天可獲得10先令的薪酬。隨後,他被調到新建立的第76高地步兵團,在聖誕節升任中尉。他先後又在幾個步兵團履職,到1791年晉陞上尉。

  1791年10月,韋爾斯利被調到第18輕騎兵團。期間,他對朗福德勳爵的女兒基蒂·帕克南暗生情愫。兩年後,他向基蒂求婚,但被她的哥哥托馬斯伯爵拒絕,因為托馬斯認為他身負債務,前途暗淡。這對韋爾斯利是個沉重的打擊,為此他燒燬了心愛的小提琴,全身心投入軍事生涯。

  1793年,韋爾斯利花錢在第33步兵團買了一個中校軍銜,他跟隨步兵團前往弗蘭德斯阻擊法國的入侵,這是他的第一次實戰經驗。1795年返回英國,翌年政府派遣第33步兵團到印度。5月,韋爾斯利被提撥為上校。幾周後,韋爾斯利與他的步兵團前往加爾各答。

印度戰場 嶄露頭角

  印度成為韋爾斯利揚名的地方。到達印度不久,哥哥理查德出任印度總督。為了反對邁索爾王國提普蘇丹(Tipu Sultan)與法國的聯合,進一步拓展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統治範圍,1798年第四次英國—邁索爾戰爭爆發。戰爭伊始,韋爾斯利就宣稱:「捕獲提普的羅網已經準備好了,這個野獸將無法掙脫。」在印度總督的命令下,英軍兵分兩路進攻邁索爾的首都塞林伽巴丹(Seringapatam)。韋爾斯利與英國大軍長驅直入,陳兵城下,提普蘇丹被迫防守。

  1799年4月5日,塞林伽巴丹戰役打響,韋爾斯利受命夜襲鄰近敵軍堡壘的一個村莊,為炮兵開路。因敵人做了充分準備,而英軍在晚上又發生混亂,夜襲以25人傷亡的代價告終。韋爾斯利在戰鬥中被槍彈擊中受輕傷。雖然次日進攻得手,但這次失敗給他一個教訓:「絕不要攻擊充分準備的敵人,也不要在未偵察敵人方位的情況下進攻。」經過幾個星期的密集轟炸,堡壘的主牆終於被炮兵炸出了一個缺口。貝爾德將軍發起進攻,肅清了堡壘。在得到提普蘇丹戰死的消息後,韋爾斯利第一個趕到現場,確認蘇丹之死。在接下來的幾天,他的部隊不講紀律,在城市裡飲酒、搶掠。韋爾斯利為恢復秩序,鞭打多名士兵,並絞死四名違紀士兵。

  戰後,韋爾斯利被任命為塞林伽巴丹和邁索爾的長官,此時他僅有30歲。他在邁索爾地區改革稅收和司法制度,恢復秩序,防止腐敗。1802年9月,韋爾斯利被派往指揮第二次英國—馬拉塔戰爭。正是在這次戰爭中,韋爾斯利獲得了輝煌的勝利。在阿薩耶戰役中,韋爾斯利遭到攻擊,他的兩匹戰馬都被擊斃。在關鍵時刻,韋爾斯利重組軍隊,兵分兩路擊潰敵軍。最終,敵軍有6000餘人死亡或傷殘。英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409名士兵戰死沙場,1622名士兵受傷,26名士兵失聯。對此,韋爾斯利忍不住感慨:以後再也不要看到這樣的傷亡。

  經歷常年征戰,韋爾斯利厭倦了印度的生活,1804年6月他申請返回故鄉。為了表彰他在印度的貢獻,政府授予他巴斯騎士。榮歸故里之後,舊日拒絕接納韋爾斯利的基蒂家終於同意了他的求婚,1806年4月10日韋爾斯利和基蒂在都柏林締結姻緣。

  軍事歷史學家理查德·霍爾默斯(Richard Holmes)認為,韋爾斯利在印度的戰爭經歷對他的性格和軍事策略均有重要影響。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個人穿著愛好也有所改變,喜愛搭配白色褲子、黑色短上衣、高筒靴和黑色三角帽,後來甚至成為一種時尚。

半島戰爭 稱雄歐陸

  印度戰場的歷練,讓韋爾斯利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軍事指揮官。當拿破侖的鐵騎踏上伊比利亞半島之時,一場惡戰悄然拉開帷幕。交戰雙方分別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拿破侖統治下的法國。半島戰爭從1808年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開始,至1814年英葡聯軍在韋爾斯利的指揮下打敗拿破侖的軍隊結束。

  為了破壞拿破侖對英國的「大陸封鎖」,英軍進入伊比利亞半島抗擊法軍。在法軍攻佔西班牙後,遭到西班牙人民的反抗。為了援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反法運動,英國任命韋爾斯利率領17000人的英軍於1808年8月1日進入葡萄牙。韋爾斯利在葡萄牙遭遇法軍統帥朱諾的軍隊,最終英軍獲勝,簽訂了富有爭議的《辛特拉條約》(Convention of Sintra),規定英國皇家海軍運送法國士兵離開里斯本。隨後,韋爾斯利被召回英國接受法庭審訊。同時,拿破侖進入西班牙鎮壓騷亂。接任韋爾斯利擔任半島英軍統帥的是約翰·莫爾爵士(Sir John Moore)。1809年1月,莫爾爵士不幸陣亡。韋爾斯利向卡斯爾雷勳爵(Lord Castlereagh)提交了一份守衛葡萄牙的備忘錄。他強調葡萄牙多山地形和里斯本作為基地的優勢,獲得卡斯爾雷勳爵和內閣的贊同,於是被委任統領在葡所有英國軍隊。

  1809年4月22日,韋爾斯利到達里斯本,以傷亡23人的代價擊破2.3萬敵軍,一路窮追,把法軍趕回西班牙。7月,英西聯軍在塔拉韋拉戰役中獲勝,但在圍攻馬德里時因兩軍配合不力而失敗。由於塔拉韋拉戰役的勝利,韋爾斯利獲封威靈頓子爵。次年,法軍在馬塞納元帥的帶領下大舉入侵葡萄牙。馬塞納的軍隊進入威靈頓秘密構築的「托裡什韋德拉什防線」,傷亡慘重,撤出葡萄牙。

  1812年初,威靈頓攻佔西班牙要塞羅德裡戈城和巴達霍斯,這樣就守住了進出西班牙的兩扇大門,造成隨時威脅馬德里法軍補給線的態勢。威靈頓先後在薩拉曼卡戰役大獲全勝,在維多利亞盆地把約瑟夫·波拿巴國王率領的5萬法軍逼入絕境,並繳獲敵軍全部輜重,造成法軍在西班牙統治的全面崩潰。維多利亞戰役大捷鼓舞了歐洲反法聯盟,為此貝多芬專譜寫了《威靈頓的勝利》交響曲表示慶祝。

  1814年4月,英軍攻入圖盧茲,半島戰爭由此畫上句號。威靈頓成為英國的民族英雄,受封公爵。

  1815年2月26日,被反法同盟打敗的拿破侖從厄爾巴島潛返法國,再次奪得政權。正在維也納開會的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英國統帥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聯軍和普魯士元帥布呂歇爾(Blucher)的軍隊在比利時合力抗擊拿破侖。最終,拿破侖敗北,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直至去世。

  威靈頓公爵回到英國之後,先後兩次出任英國首相,推動天主教解放,但反對議會改革。1852年9月14日,威靈頓公爵在家中去世,享受國葬,埋葬於聖保羅大教堂。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英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