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上的漢諾威王朝是怎樣的?漢諾威王朝是如何發展的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漢諾威王朝。
1714年8月1日,英格蘭發生了一樁改變了未來歷史的大事件——英國的女王——安妮女王去世了。
這位女王統治了英格蘭12年,在她當政期間,英國的政治、軍事實力不斷增長,佔領了地中海的門戶——直布羅陀,實際控制了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貿易航路。
更重要的是在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議會實現了合併,大不列顛王國成立,為日後的「日不落帝國」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這樣一個賢明君主的去世,對當時的英國來說,自然是值得悲痛的。但在議會裡的貴族們看來,他們壓根沒有哭泣的時間,因為安妮女王的去世給他們留下了一個天大的難題:沒有繼承人!
縱觀安妮女王的一生,可說是一步一個坎:年紀輕輕就得了痛風,終其一生都要靠輪椅行動;自己的姐夫威廉三世沒有子嗣,原本與世無爭的她無奈即位成為國王,和當時的丹麥王子喬治結了婚,先後生了17個孩子,居然一個都沒有長大成人......一輩子遇到這麼多不如意,安妮女王實在不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原本,英國國王如果沒有直系子嗣,下一任國王就會按照繼承序列,從國王的親戚中選出繼承人。可是,安妮女王去世後,議會的議員們數完手指數腳趾,從一數到五十,居然一個合法繼承人都沒找出來!
造成這一窘境的原因,還要從三十多年前的一件大事——英國的「光榮革命」說起。1559年,英國建立了以坎特伯雷大主教為首的主教團,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新教——也就是如今所說的基督教正式成為了英國的國教,英國也隨之成為了信奉新教國家中的核心力量。
而自從新教這一流派產生開始,它就一直以代表天主教勢力的羅馬教廷保持著對抗態勢,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然而,在1685年,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在沒有子嗣的情況下去世後,新國王——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居然是個天主教徒!
在即位之初,詹姆斯二世還算識時務,宣佈會保護新教,還從支持新教的議會中得到了大筆資金支持。然而沒過多久,詹姆斯二世便按捺不住自己了。他先是宣佈天主教徒可以作為軍官在軍隊中服役,接著又將反對他命令的議會解散,最後乾脆頒布了兩條信教自由宣言,宣佈在英國實施完全的宗教自由,實際上推翻了新教的國教地位。
然而,在當時的英國,信仰新教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已經佔有完全的主流地位,就連詹姆斯二世的兩個女兒——瑪麗和安妮都是新教教徒,有權有槍的他們自然不會慣著詹姆斯二世。
於是,在1688年,代表議會的6名兩黨領袖和代表新教的倫敦主教聯合邀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蘭的奧蘭治親王威廉出兵英國,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
接到邀請的威廉親王欣喜若狂,馬上帶領15000人的大軍出征,順便發佈了一道宣言:要求恢復自己的妻子,也就是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兒瑪麗的王位繼承權。威廉親王的用意很明確:自己的妻子是合法繼承人,自己自然也有權利統治英國——這就叫師出有名。
1688年11月,威廉親王的軍隊在英國的托爾灣登陸。說起來,這詹姆斯二世也實在窩囊,一聽說威廉帶兵登陸,情知不是對手,立馬扔下王位逃跑了。
於是,威廉親王一槍未發便進入了英國,隨後又在議會的支持下,與自己的妻子瑪麗共同執政,也就是歷史上的威廉三世。因為在這場革命中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光榮革命」的名稱也就由此而來了。
雖然繼承王位的威廉三世和瑪麗女王都是新教教徒,但在當時的議會看來,為了保證以後不會再冒出一個像詹姆斯二世一樣的人物搗亂,需要想出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於是,在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部意義深遠的法律——《嗣位法》。這部法律規定,從宗教、行政和司法等各個方面限制了國王的權利,可說是為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最終形成提供了法律依據。
英國的君主立憲還是後話,這部法律在當時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明確規定,在威廉三世後,王位應該由瑪麗的妹妹安妮繼承。而如果安妮女王也沒有子嗣的話,王位就要由詹姆斯二世的表妹,當時遠嫁到德國漢諾威的索菲亞公主及其新教子嗣繼承。
這樣一來,原先的王室繼承順序被完全打亂了,排名前50的王室各系的成員通通被踢到了一邊,而原本與英國王位八竿子打不著的漢諾威選帝侯喬治.路易一步登天,在安妮女王去世後,他依法繼承了英國王位,史稱喬治一世。
從此,統治蘇格蘭和英格蘭長達300餘年的斯圖亞特王朝落幕,英國的歷史進入了漢諾威王朝時代。
讓一個德國人成為英國的國王,不僅英國人感覺彆扭,就連喬治一世本人也不太樂意。喬治一世曾在一次談話中說到,自己在德國感覺很好,要不是英國的王位誘人,說什麼也不會到英國來。這也難怪,繼承王位時的喬治一世已經54歲了,連英語都說不利索,在與大臣們交談時他往往使用的是法語或者拉丁語。
言語不通外加對英國的天氣不適應,喬治一世常常回到漢諾威,而把國政完全交給首相和內閣負責,當起了甩手掌櫃。直到他去世為止,這位名義上英國國王待在德國的時間要比他在英國的時間多得多。當時的英國人民中流傳著這樣一句笑話:「都說這傢伙(喬治一世)是我的國王,怎麼他說的話我一點都聽不懂呢?」
讓英國人真正接受漢諾威王朝的是喬治一世的孫子——喬治三世。
與他的祖父和父親不同,喬治三世是在英國出生並接受教育的,無論在語言還是習慣上,他與傳統的英國人並沒有什麼區別。他即位後,馬上著手整頓他祖父和父親遺留下來的驕奢淫逸的宮廷生活習慣,並努力與以首相為領袖的內閣搞好關係,認真做好一位國王應盡的職責。
在他當政期間,英國的經濟快速發展,國力不斷增強。在對外戰爭方面,喬治三世作為歐洲反法聯盟的領袖,先是擊敗了拿破侖,又在北美洲與法國作戰取得了勝利,得到了加拿大的大片領土。無論從那個方面說,喬治三世都堪稱是英國歷史上一位出類拔萃的國王。
然而,在喬治三世執政的中後期,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了。經過長達8年的戰爭,美國革命軍取得了全面勝利,喬治三世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獨立地位,他曾自嘲地說:「我是最後一個同意美國和英國分開的,但我還可以第一個去迎接美國作為獨立國家的友誼嘛!」
無論喬治三世這話出自何種心情,英國失去了北美的大片殖民地則是不爭的事實,加之喬治三世年老後飽受病痛折磨,最後甚至到了精神失常的地步,後世對喬治三世的評價常常位於好和壞的兩種極端當中。
在喬治三世之後即位的喬治四世和威廉四世都是相對平庸的君主,直到威廉四世去世後,漢諾威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也是成就最為輝煌的一位——登上了王位,她就是使英國歷史上的傳奇女王:維多利亞女王。
這位傳奇女王在英國的王位上整整坐了64年,在整個英國的歷史上僅次於現在仍然在位的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在她當政期間,英國進入了全盛時代,真正成為了一個「日不落帝國」。
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有大量以維多利亞女王命名的地名,例如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維多利亞港;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市、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非洲的維多利亞湖......這些沿用至今的地名生動的說明了當時英國的國力之盛,堪稱世界之最。
而維多利亞女王更加傳奇的地方,就在於她巨大的親戚關係網:她的第一個女兒嫁給了當時的德國皇帝;另一個女兒嫁給了末代沙皇;還有一個嫁給了蘇格蘭的公爵,後來成為了加拿大的總督;她的兒子們所娶的也都是俄國、丹麥、德國等各國的公主.....而她子女們的後代也陸續成為了歐洲各國的國王或領主。
可以說,當時大半個歐洲的王室之間都有親戚關係,而坐鎮中央的,正是這位傳說中的「歐洲的祖母」。
1901年,開創了偉大的「維多利亞時代」的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她的兒子愛德華七世即位,由於愛德華七世繼承了父親阿爾伯特親王的姓氏,統治英國近兩百年的漢諾威王朝也隨之結束了。
諷刺的是,就在維多利亞女王去世13年後,她的外孫,當時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就掀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將女王的幾乎所有的後代都捲進了這場空前的戰火之中。看著自己的孫輩們兵戎相見,不知這位「歐洲的祖母」在九泉之下會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