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比戰役爆發的背景是什麼?跟英國內戰有關係嗎
英國內戰(英文:-{English Civil War}-),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國議會派與保皇派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武裝衝突及政治鬥爭;英國輝格黨稱之為清教徒革命(英文:-{Puritan Revolution}-),馬克思主義史觀稱之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在內戰中,以克倫威爾等人為代表的革命領導人創建了新型的軍隊,並在實戰中創造了一套新的戰略戰術,在歐洲軍事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對於英國和整個歐洲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史學家一般將革命開始的1640年作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第一次內戰
長期議會召開後,議會處死了國王的寵臣斯特拉福伯爵溫特沃思;通過《三年法令》,規定議會應定期召集,不經議會同意不得將其解散;廢除了皇室法庭。經過多次的鬥爭,查理一世無計可施,於1642年1月離開倫敦到英國北部約克郡。8月間在諾丁漢升起王家軍旗,宣佈討伐國會,挑起了內戰。
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克倫威爾領導的國會軍隊戰勝了國王的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646年6月又攻克國王的大本營牛津。第一次內戰以議會的勝利而結束,國王也成了議會的階下囚。
第二次內戰
1648年春,南威爾士、肯特、埃賽克斯等地王黨暴動,並與蘇格蘭軍隊同盟,發動了第二次內戰。克倫威爾在8月的普勒斯頓戰役中擊潰蘇格蘭軍隊,並將蘇格蘭併入英國,第二次內戰結束。
內戰結束後,1648年12月軍隊第二次開進倫敦,佔領了議會,將長老會派議員清洗出去,餘下議員約200餘人。此後,長期議會就稱為殘餘議會。這個議會設立審判查理一世的最高法庭。[英歷1648年]1月30日,最高法庭判決"查理·斯圖亞特作為暴君、叛徒、殺人犯及國家的敵人,應該被斬首",查理一世被當眾處決。隨後,議會又先後通過取消上院和廢除君主制的決議。5月19日正式宣佈英國為"沒有國王和上院"的共和國和自由邦(英格蘭聯邦)。
1653年4月20日,克倫威爾解散了殘餘的長期議會,另組小議會(貝爾邦議會)。因其中部分激進的議員不斷提出改革要求,小議會又被迫解散 。接著克倫威爾於1653年12月16日被宣佈為護國公,共和制被推翻,建立了護國公制/護國政體(英格蘭聯邦-護國公時期)。
戰役背景
納西比會戰是17世紀中葉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以克倫威爾為首的國會軍隊與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之間進行的一場決戰。英王查理一世實行宗教專制,迫害非國教教徒,引起了廣大清教徒和資產階級的反抗,於1642年1月離開倫敦來到北方的約克城,在這裡依靠封建貴族的支持組織軍隊,宣佈討伐國會。英國內戰隨之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