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傑出的外交家:喬治·坎寧的生平事跡簡介
喬治·坎寧(George Canning,1770年4月11日-1827年8月8日),女演員之子,英國傑出的外交家,他一反前任卡斯爾雷子爵的歐洲協調原則,拋棄了神聖同盟,承認了南美各國的解放,自詡用新世界來平衡舊世界,他支持希臘獨立運動,1827年當了100天英國首相後就病逝於任上。
人們對坎寧的身世是否很體面這一點存有疑問。情況是這樣的。坎寧的先世居於英格蘭,但在十七世紀初移居到愛爾蘭。他的父親(也叫喬治·坎寧)是從愛爾蘭來到倫敦的。在此之前,由於她與一個女人的不幸關係曾在家庭中引起一場小小的爭吵。他每年只有150英鎊的補貼,對一位紳士來說,這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為了償還債務,而變賣了家族的宅第和繼承得來的遺產,他為報刊撰寫文章,並娶了一個漂亮的愛爾蘭姑娘瑪麗·安妮·科斯特洛。他在坎寧一歲的時候撒手人寰。坎寧的母親,在丈夫去世後去了當舞台演員,但沒有走紅。在當時的社會來說,這並不是一項尊貴和受人尊敬的行業。她曾同一個演員同居。這個演員是個無賴,他遺棄了她,並把他的兒子喬治送上了"通往絞刑架的道路"。瑪麗·安妮又找了一個朋友,並同他生了幾個孩子。
不過,喬治有一個很有錢的叔叔,名叫斯特拉特福德·坎寧,是一位銀行家。他的叔叔救了他,並讓他像一個出生名門的青年人那樣接受傳統教育,除了定期提供他生活費,又供養他上學讀書。與此同時,他母親再此接了婚,這次是一個名叫理查德·胡恩的絲綢商,他也當上了演員。瑪麗·安妮始終是令他兒子感到擔憂的一個原因。坎寧在1781年轉讀伊頓公學,後在1787年入讀牛津大學的克賴斯特徹奇學院上學。在大學裡,他是十分活躍的份子,他組織了辯論會,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辯論者。又主編過一種校刊---《微觀世界》,他得以用50英鎊的價格向一位發行人售出了該刊的版權,顯而易見,他是一個具有非凡天賦的孩子。至於他的看法是否處於真心,是否具有年輕人在從政時所必不可少的嚴肅認真的態度,那就另當別論了。坎寧的才華某種程度上損害了自己。人們嘲笑他的才能,記著他那位當演員的母親。他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愛爾蘭人。他是倫敦愛爾蘭俱樂部的成員。另外,他在大學和不少人結成了好朋友,例如有利物浦勳爵、格蘭維爾·勒文森-古爾和約翰·胡卡姆·弗裡爾,還有他叔叔有一個很有名的兒子,外交家,土耳其問題權威斯特拉特福德子爵等等。坎寧在1791年夏天取得文學士學位,翌年取得律師資格,並在1794年7月6日成為文學碩士,但他真正的志願是當政治家。
他在對外事務方面比較成功。為了援救正在為反對奧斯曼帝國、爭取獨立自由鬥爭的希臘人,他同俄國和法國結成了聯盟,這一聯盟達到了它預期的目的,土耳其艦隊在納瓦裡諾海戰被摧毀了。當這一消息傳到英國時,坎寧已經與世長辭了。
多年來,他的健康每況愈下,在溫莎參加約克公爵的葬禮而著涼後,他的病急劇惡化了,由於非常痛苦的腰部風濕痛折磨著他,他住進了奇克奇的德文郡公爵的別墅(巧合的是,福克斯於21年前在同一所房間逝世)。1827年8月8日,他在那裡去世,正好當了100天的首相。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遺孀被封為女子爵。威靈頓公爵寫道:"坎寧先生若是晚些去世,好處可能更大,不過他的去世仍然是一大幸事。"
坎寧擔任首相的時間比其他所有的首相都要短,他是一個集各種觀點於一身的奇特人物---在諸如對外事務和天主教徒解放問題上,他是一個開明派,但在處理日益高漲的社會動亂浪潮時,他採取的是一位傳統的托利黨人的做法。正如格雷維爾所說,他本來可以控制變革的浪潮,但是,"白癡一樣的托利黨極端分子用他們的瘋狂、愚蠢的敵對行動把他逼死了。"他去世前的幾周曾說過:"我們正處於財產和人口之間進行一場重大鬥爭的邊緣。"只有制定一項最開明的法案,這種鬥爭才能避免。舞台已準備就緒,改革之戲劇即將開演。
後世評價
坎寧時常被後世評為"浪費掉的領袖"(lost leader),而且有不少人猜測,假如坎寧沒有早逝,英國將會有甚麼光景。在現實中,坎寧死後,溫和派托利黨和輝格黨組成的政府在戈德裡奇子爵帶領下,最終在1828年初垮台,並由威靈頓公爵接任首相。威靈頓公爵的內閣,最初也有一些坎寧派加入,但不久以後便悉數被"高級托利派"所取代。結果,不少坎寧派的成員轉投輝格黨,但卻在後來的選舉被托利黨痛擊。不少歷史學家認為,1827年的托利黨分裂,使托利黨在1830年代出現變革,漸漸演進為今日的保守黨。因此,對於坎寧沒有早逝的假設,至今仍眾說紛紜。
一些後世重要的保守黨黨員,如本傑明·迪斯雷利,卻視坎寧為自由的一國保守主義(One Nation Conservatism)的先驅者,相反,羅伯特·皮爾從男爵則遭受他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