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維多利亞公主也是腓特烈三世的皇后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維多利亞公主也是腓特烈三世的皇后

英國歷史故事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維多利亞公主也是腓特烈三世的皇后

維多利亞,長公主(維多利亞·阿德萊德·瑪麗·路易莎;Victoria Adelaide Mary Louisa; 1840年11月21日-1901年8月5日) 德意志皇后,普魯士王后。 維多利亞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長女。 1841年,維多利亞被封為長公主, 她同時也是德皇威廉二世的母親。

在阿爾伯特親王的教育下,維多利亞受到了來自自由主義思想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16歲時,維多利亞與普魯士的腓特烈王子(後來的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訂婚。 她大力支持腓特烈的政治理念, 夫妻雙方都希望普魯士和後來的德意志帝國能夠成為像英國一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但由於維多利亞的政治觀點和她的英國出身, 她遭到了霍亨索倫家族成員和柏林宮廷的排斥。 1862年,隨著維多利亞最堅定的政治對手之一,奧托·馮·俾斯麥的上台, 維多利亞與柏林宮廷之間的隔閡逐漸增大。

維多利亞只當了99天的德意志皇后和普魯士王后, 這使得她對德意志帝國政體所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1888年,腓特烈三世因喉癌去世, 保守的威廉二世繼承了父親的帝位。 在丈夫去世後,維多利亞被簡單地稱為"腓特烈皇后(德語:Kaiserin Friedrich)", 她還在陶努斯山區克龍貝格修建了一座以丈夫名字命名的城堡。 隨著女兒們的出嫁,孀居在家的維多利亞倍感孤獨。 1901年8月5日,在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不到七個月,維多利亞因乳癌逝世,享年60歲。

維多利亞與父母之間的信件幾乎被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 其中包括女王寫給維多利亞的3777封信 和維多利亞寫給母親的大約4000封信。

1840年11月21日,維多利亞公主在倫敦的白金漢宮出生。 她以她的母親,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第四子,愛德華王子與他的妻子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的獨女,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命名。 她的父親是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與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的路易絲公主的次子,阿爾伯特親王。

作為君主的女兒,維多利亞一出生就自動獲得了"維多利亞公主殿下(Her Royal HighnessThe Princess Victoria)"的頭銜。 1841年1月19日,維多利亞女王授予她"長公主(The Princess Royal)"的稱號, 這個稱號通常被授予君主的長女。 於是,維多利亞的頭銜就變更為"長公主殿下(Her Royal HighnessThe Princess Royal)"。 在她的弟弟阿爾伯特·愛德華王子(後來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於1841年11月9日出生之前, 維多利亞還一直是英國王位的假定繼承人。 她的家人通常簡單的稱呼她為"維基(Vicky)"或"普希(Pussy)"。

1841年2月10日,在她的父母的結婚一週年紀念日上,維多利亞在白金漢宮的正殿接受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豪利的洗禮。 她的教父母包括:薩克森-邁寧根的阿德萊德公主(她外祖父的嫂子,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的妻子);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她外祖母的弟弟,她的舅祖父) ;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恩斯特一世(她的祖父,由保守黨領袖第一代威靈頓公爵,亞瑟·韋爾斯利代為出席) ;蘇塞克斯公爵,奧古斯都·弗雷德裡克王子(她外祖父的弟弟,她的叔祖父) ;格洛斯特和愛丁堡公爵夫人,瑪麗公主(她外祖父的妹妹,她的姑祖母) 以及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她的外祖母)。

在德意志邦聯中,普魯士的威廉王子(後來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與他的妻子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的奧古斯塔公主與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是盟友。 自1846年起,女王開始定期的與自己的表親奧古斯塔公主通信。 但是,1848年,柏林爆發了一場革命,女王通過為普魯士王位繼承人在英國宮廷中提供了3個月的庇護加強了兩對王室夫婦之間的關係。

1851年,威廉與妻子帶著腓特烈王子(後來的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三世)與路易絲公主在萬國工業博覽會期間來到倫敦。 這是維多利亞第一次見到了自己未來的丈夫,儘管他們之間存在年齡的差距(當時維多利亞11歲,腓特烈19歲),但他們相處得十分融洽。 為了使他們兩人的關係能進一步發展,女王和親王讓維多利亞帶領腓特烈參觀展覽, 在訪問期間,公主能夠用流利的德語與王子交談,而王子只會說一點英語。兩人的見面十分成功,幾年後,腓特烈王子強調了在訪問英國期間,維多利亞的天真無邪、博學多才、簡單質樸與好奇心強給自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然而,這次相遇不僅僅只有維多利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實際上,這位年輕的普魯士王子最後還與阿爾伯特親王分享了他的自由主義思想,腓特烈還對英國王室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深深吸引。 在倫敦,宮廷生活不像在柏林那樣僵化和保守,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與他們孩子之間的關係也與威廉和奧古斯塔與他們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同。

腓特烈返回德國後,他與維多利亞開始密切的通信。 但在這份新生的友誼背後卻是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渴望與普魯士之間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繫。 在一份女王給她的舅舅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信中,女王表現出了她渴望自己的女兒與普魯士王位繼承人的見面能夠使這兩個年輕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

為了給維多利亞長公主籌備嫁妝,英國議會決定給維多利亞4萬英磅的嫁妝並且每年支付她8千英鎊的封祿。 在此期間,身處柏林的腓特烈·威廉四世給了他侄子腓特烈每年9千塔勒的收入。 因此,普魯士王位繼承人的收入無法支付婚禮的預算,也與他的地位及其未來的妻子不相符。他們婚禮的大部分花銷都是維多利亞自己支付的。

阿爾伯特王子相信這場英國公主與普魯士王位繼承人的婚姻會被霍亨索倫家族的成員視為榮耀,因此,阿爾伯特堅持認為自己的女兒能夠在婚後依舊保留她長公主的頭銜。 然而,由於柏林宮廷極度的反英親俄,親王的決定只會進一步的激發反對維多利亞的人的憤怒。

然而,引發最多人批評的是婚禮的舉行地。對於霍亨索倫家族而言,普魯士王位繼承人的婚禮在柏林舉行理所當然。 然而,維多利亞女王堅持認為自己長女的婚禮必須在她自己的國家英國舉行並且此項決議最終被女王強制通過。 因此,1858年1月25日,維多利亞與腓特烈的婚禮在聖詹姆斯宮的皇家教堂內舉行。

1898年末,維多利亞患上了即使實施手術也無法治癒的乳癌, 醫生強迫她長期臥床休養。 到了1900年的秋天,癌細胞擴散至她的脊部, 因此,維多利亞十分擔心自己的私人信件(在這些信件中維多利亞詳細敘述了自己對在兒子統治下的德國未來的擔憂)會落入皇帝的手中。 於是,在1901年2月23日,當維多利亞的弟弟愛德華七世抵達克朗伯格最後一次探望他身患絕症的姐姐時, 維多利亞秘密地委託她的教子兼愛德華七世的私人秘書,第一代賽森比男爵弗雷德裡克·龐森比將她的私人信件帶回英國。 後來,這些信件被龐森比在1928年編輯發表。

1901年8月5日,在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後不到七個月,皇太后在腓特烈城堡內逝世。 1901年8月13日,她被安葬在位於波茨坦的和平教堂的皇家陵墓內, 在她的丈夫腓特烈三世的身邊。 她的墓上有一座自己斜靠著的大理石像。 她幼年便夭折的兩個兒子也被安葬在同一個陵墓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英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