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大王:英國人堅韌不拔精神的源泉

阿爾弗雷德大王:英國人堅韌不拔精神的源泉

英國歷史故事

阿爾弗雷德大王:英國人堅韌不拔精神的源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以其民族性中特有的頑強老辣,力抗強大德國,顯示了其不屈的精神氣質。

  大英帝國的這種獨特的民族氣質,自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來有自阿爾弗雷德大王

  說起這英國人,是經過多個世紀,不斷加入新鮮血液而形成的。英倫三島上的原住居民,是伊比利亞人,他們自新石器時代,就居住在那裡。伊比利亞人,來自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他們身材矮小,皮膚較黑。

  當歷史的腳步進入鐵器時代,來自大陸的凱爾特人,進入英倫三島,其中以不列吞人人數最多。這些凱爾特人,身材高大,毛髮金黃,他們同化了島上的伊比利亞人。凱爾特人成為島嶼的主要居民。

  「不列顛」這個名稱來源的一種說法是,大陸人把英倫島上的人稱為「島民」「海邊之民」(即「布列塔尼」),羅馬人稱之為「不列顛」。

  公元前55年,羅馬大軍殺到,凱撒征服了不列顛。羅馬人統治了不列顛三個世紀。不列顛成為羅馬帝國的行省。羅馬人修建了著名的哈德良長城以保護境內的不列顛人。羅馬統治時期,是英國至近代以前的各歷史時期中最文明的時代。

  後來,當羅馬帝國在蠻族的進攻下漸漸衰落後,羅馬人在本土自顧不暇,不得不撤出不列顛。

  從五世紀末開始,英國歷史進入了一段黑暗時期,蠻族開始入侵不列顛。在這些日耳曼蠻族中,入侵勢頭最為凶狠的是薩克森人和盎格魯人。不列顛人拚命反抗,但是遭到殘酷的鎮壓。

  經過長達三個多世紀的征服和混合,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漸漸混合成了一個民族,英格蘭人。英國的稱呼也由「不列顛」變成了英格蘭,意為「盎格魯人的土地」。

  這是黎明到來前的一段黑暗時期。正如邱吉爾所說:「在黑暗中睡去的是不列顛,在黎明時醒來的已是英格蘭。」

  到公元七世紀,不列顛島上漸漸形成七個小國,它們互相征戰不休,你方唱罷我登場,爭當英格蘭之主。

  公元七世紀,羅馬教廷派來的傳教士,使得這些日耳曼人開始信奉基督教。

  公元九世紀時,來自北歐的丹麥海盜開始入侵英格蘭,島上的英格蘭人奮起抵抗。丹麥人為主的維金海盜,禍害英格蘭三百年。

  這時,七小國中的威塞克斯王國最為強大,成為英格蘭人抵抗丹麥人的中流砥柱。

  威塞克斯王國在埃格伯特國王(803年-839年在位)的率領下,成為七小國的盟主。

  威塞克斯王族,祖祖輩輩英雄輩出,老國王是老英雄,他的兩個孫子埃塞爾烈德和阿爾弗雷德,也都是英雄好漢,其中,阿爾弗雷德更是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

  老國王的孫子埃塞烈德一世繼位後,於公元871年派出他的軍隊迎戰丹麥人。戰鬥是由埃塞爾烈德之弟,阿爾弗雷德王子率兵進行的。英格蘭人擊敗了丹麥人。阿爾弗雷德初露鋒芒。

  此戰後不久,埃塞爾烈德一世去世,24歲的王弟阿爾弗雷德繼位為蘇塞克斯國王,因為他做國王期間的文治武功,後世稱他為阿爾弗雷德大王。

  文武雙全的阿爾弗雷德於871年-899年在位,做了近三十年的國王。

  他六歲時被帶到基督教的中心羅馬朝聖,此後就留在那裡接受教育。這使他擁有良好的知識文化背景,受到先進文化思想的熏陶。教皇列奧四世,對他頗為看重。

  阿爾弗雷德繼位後,面對強大的丹麥人,他苦苦周旋,一年中與丹麥人交戰十九次。

  878年1月,丹麥人對英格蘭人發動突襲,威塞克斯軍民大敗,阿爾弗雷德僅以身免。

  此時的阿爾弗雷德,有些像劉備,雖屢遭失敗,卻不墮志向。他慢慢收集潰散的舊部,重新聚集力量。

  恢復了元氣的阿爾弗雷德,隨後與丹麥人進行了愛丁頓之戰,大破丹麥王古斯倫,這一仗打得丹麥人好幾年沒敢再來侵犯。丹麥王古斯倫還皈依了基督教。阿爾弗雷德以其驚人的大智大勇,把英格蘭從亡國的邊緣拯救了過來。

  經此一戰,阿爾弗雷德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這支部隊,實行封建世襲制,形成以後的騎士階層。

  在戰鬥中,阿爾弗雷德身先士卒,勇猛善戰,深受士兵愛戴。

  七年以後,885年,丹麥人撕毀了和平協議,再度來犯。阿爾弗雷德和丹麥人進行了決定命運的一次大戰。英格蘭人大獲全勝,阿爾弗雷德的軍隊收復了倫敦。他和丹麥王古斯倫簽訂和約,通過這個和約,威塞克斯佔據英格蘭南部,而丹麥人退守英格蘭北部,在那裡建立了「丹麥區」。

  戰敗的丹麥人退回了島上的丹麥區,有些還退回了法蘭西。

  阿爾弗雷德抗擊侵略者,解放了倫敦,保衛了英格蘭。自886年開始,倫敦成為英國的首都。

  阿爾弗雷德不僅是領導軍民抗擊外敵的英格蘭民族英雄,建立了赫赫武功,而且,他在文治方面也頗有建樹。

  首先,阿爾弗雷德組織編寫了《盎格魯——薩克森編年史》,為英格蘭的統一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礎;更重要的是,他頒布了著名的《阿爾弗雷德法典》,把基督教原則與日耳曼傳統法結合起來。他修改了《聖經新約》中的「已之所欲,施之於人」,將其改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並且告訴大家:「如果法官可以牢記這一點,就可以維護正義,而不需要其他法典了。」後來,《阿爾弗雷德法典》成為英國習慣法的基礎。阿爾弗雷德的思想,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由於阿爾弗雷德傑出的文治武功,深受英格蘭人的愛戴,他被尊稱為「大王」。

  阿爾弗雷大王的子孫後代,也都個個出色。

  公元899年,阿爾弗雷德大王去世,傳位於其子「長者愛德華」(899-924年在位)。公元909年,丹麥人再度來犯,威塞克斯國王愛德華,聯合其妹,麥西亞王后埃賽芙麗達,兩小國合兵,大破丹麥侵略軍。

  愛德華採用阿爾弗雷德大王修道築壘之策,步步為營,向丹麥區步步緊逼。918年,埃賽芙麗達去世,愛德華趁機將威塞克斯和麥西亞兩個強悍的小國合併,勢力更為強大。

  公元925年,愛德華之子埃塞斯坦繼位(925-939年在位),繼續推進,這又是一個精明強幹的國王,他施展計謀,使丹麥人的各小國彼此不和,趁機收復了約克城,逐步將英格蘭北部併入威塞克斯領土。

  公元939年,埃塞斯坦去世,其異母弟埃德蒙一世繼位(939-946年在位)。埃德蒙一世曾在丹麥人的打擊下喪失大片國土,不過,他在公元944年以後,亦能收復失地。

  公元946年,埃德蒙一世去世,其弟埃德烈德繼位(946-955年在位)。阿爾弗雷德大王的這幾個孫子,都很能幹,威塞克斯小霸的霸業,在他們手裡祖孫父子兄弟相傳,長盛不衰。不像中國春秋時的鄭國,鄭武公鄭莊公父子精明強幹,鄭國小霸,但鄭武公的幾個孫子不爭氣,鄭國霸業很快煙消雲散。

  955年,埃德烈德去世,埃德威(955年到959年在位)和埃德加(959-975年在位)先後繼位。國王埃德加在位時,完全收復了丹麥區。此時,英格蘭開始設置「郡」,政治制度開始發生重要變化。

  這幾位國王統治的十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他們一邊抵抗丹麥人的侵略,一邊致力於英格蘭的統一,為英格蘭的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英國國家機構開始完善,比較規範的英語開始形成。

  敗退的丹麥人,消停了半個多世紀。公元980年,丹麥人捲土重來。此時的國王是外號「沒頭腦」的埃塞列德三世(待我查查,是否還有外號叫「不高興」的君主),祖先的英雄基因到他這兒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他畏懼丹麥人,企圖用金錢換取和平。但金錢擋不住凶悍的丹麥人。

  公元1016年,強大的丹麥王子克努特,兵臨城下,埃塞列德三世這節骨眼上去世,他兒子繼位為埃德蒙二世,半年後也去世了。丹麥王子克努特,一舉成為英吉利國王。

  整整半個世紀後,1066年,來自大陸的諾曼底公爵威廉,跨海西征,發動了著名的「諾曼征服戰爭」,擊敗了英格蘭人和丹麥人的反抗,一舉征服英國,英國歷史上的諾曼朝開始,英國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英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