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談庫爾斯克會戰:有份完全不同的作戰計劃

曼施坦因談庫爾斯克會戰:有份完全不同的作戰計劃

意大利歷史故事

曼施坦因談庫爾斯克會戰:有份完全不同的作戰計劃

1942-1943年之間的冬季戰役,是以俄軍在斯大林格勒兩側的頓河和伏爾加河的突破為起點,而俄國最高統帥部最終卻不曾獲得其所希望的決定性成功。

現在的問題是德軍如何在夏季繼續作戰。很顯明,在喪失了許多主力部隊之後,德軍已經不再有力量來發動另一次類似1941年和1942年那樣巨大的攻勢。不過德軍方面若能有適當的領導,則還有可能消耗敵軍的實力,使他感到吃不消,而最後接受一個不分勝負的和平。就當時的情況來說,這並非幻想。不過用純粹防禦性的靜態戰爭,卻不能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德軍並無足夠的師來防守這條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綿長防線;其次,俄軍也許會等到西方盟軍在歐洲登陸之後才再採取行動——由於北非的戰局逆轉,這個危機已經日益迫近。

德軍若想在東線達成僵持的和局,已經時間緊迫了。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採取戰略守勢,以局部的強烈打擊消耗敵人兵力,並達到決定性程度——最重要的是大量俘虜其兵員。這個策略的先決條件就是作戰應當具有彈性,由於德軍指揮組織和戰鬥部隊仍具有優越的素質,所以我們仍然佔上風。

我們自然在考慮一旦泥濘季節結束,俄國統帥部將會採取何種行動。斯大林是否會等到其西方盟友在歐洲登陸之後,才再採取行動呢?雖然這似乎是非常自然的想法,但事實上卻有許多理由可以反駁它。由於去年秋季戰役取得巨大成功,俄國人的自信心無疑增加;另外,從心理上來說,俄國領袖們已經把「解放俄國神聖領土」的口號喊得天花亂墜,他們是否好意思中途停止呢?還有俄國人是否想趕在其同盟國的前面把巴爾幹搶到手?那是俄羅斯擴張主義者的傳統目標。

如果敵軍在整補完畢之後,立即恢復攻勢,似乎可以斷定它的主攻方向還是會指向德軍的南翼——即向南方集團軍群進攻。

德軍正面有一個突出地區,從頓涅茨河與米斯河的交點起,一直到哈爾科夫附近為止,包括該城以南的重要工礦區,似乎正等敵人來切斷。假使敵人在哈爾科夫附近達成突破,甚或只是渡過頓涅茨中游,他也能達到上個冬季中所未能達到的目標,在黑海岸邊圍殲德軍的整個南翼(此時A集團軍群仍留在庫班半島!)。這個打擊同樣能使他重獲頓涅茨地區和烏克蘭寶貴的穀倉,並且打通前往巴爾幹和羅馬尼亞油田的道路,從而在政治上影響土耳其。在東線沒有任何其他的地區,能夠比這裡使俄國獲得更多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利益。所以俄國的關鍵攻勢一定會指向南方集團軍群,不過俄國擁有數量優勢,在其他地區自然也會有較小規模攻勢以張聲勢。

南方集團軍群總部已經多次提醒陸軍總部和希特勒應該注意此種趨勢。他們應根據全面情況來判斷,最終決定我們是否等候俄軍發動攻勢,然後再實施沉重的反擊?還是先發制人,在戰略防禦的框架之內,進行一次有限的打擊?

集團軍群總部主張採取前一種方案。就戰術而言此案比較有希望,我們在2月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草案,構想是如果俄軍按照我們所料,從南北兩方向頓涅茨地區發動一個鉗形攻擊——在哈爾科夫附近遲早會發動一個輔助性的攻勢——那麼我方沿頓涅茨河與米斯河上的弧形防線就應該依照預定時間表放棄,以便向西引誘敵軍靠近頓河下游。同時,所有能動用的預備隊,尤其是裝甲兵的主力,則應集中在哈爾科夫以西的地區,首先擊碎在哈爾科夫附近所能找到的敵軍攻擊兵力,然後直趨正在向頓河下游前進的敵軍側面。這樣,敵軍不但不能在黑海岸邊圍殲我軍,他們自身反而會在亞速海岸遭到同樣的命運。

但是這個計劃沒有獲得希特勒的批准。他仍然偏重頓涅茨盆地的經濟價值,並擔心即使只是暫時的撤退,也足以影響土耳其與羅馬尼亞的態度。但是他最大的謬誤還是認為我們對於在1941年冬季從斯大林手中贏得的土地應該寸土必爭,他對自己的成就一向很自負,認為只有那樣才能使德軍免於拿破侖式的撤退。不過此外,他無疑會感覺這個計劃實在太冒險,或許他內心裡並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儘管在戰術上有時的確別具慧眼,但他畢竟缺乏一個名將的能力。

所以,我們現在一心考慮先發制人的打擊,這要求我們在俄軍恢復冬季戰役的損失之前,先進行一次有限的出擊。

俄軍在庫爾斯克城的周圍有一個突出部,似乎是個很理想的目標。在這個地區中的俄軍面對著德軍中央和南面兩個集團軍群,在泥濘季節中雙方當然都是按兵不動。不過等到俄軍要發動攻勢時,就會以此為跳板向我方集團軍群的側面進行打擊。假使我們的攻擊能夠成功,那麼在這個突出部中數量可觀的俄軍將被一網打盡,不過條件卻是我們必須趁早動手,以使敵人措手不及。尤其是敵人必然要使用已經在冬季戰役末期遭受重大損失的裝甲部隊,於是我們更有機會將其全部殲滅了。

這樣我們就要說到所謂「衛城」作戰(Uperation Citadel)了。這是德軍在東線上所發動的最後一個大攻勢。為向庫爾斯克突出地發動這個攻擊,南方集團軍群提供了兩個集團軍的兵力: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夫集群,一共為11個裝甲師或裝甲步兵師和5個步兵師。為了這個目的,當然不免要從頓涅茨河與米斯河抽調兵力。

對於從北面的進攻,中央集團軍群提供第9集團軍的兵力,共包括6個裝甲師或裝甲步兵師和5個步兵師。在這一方面,主要的危險就是該集團軍必須在阿內爾以東的突出地帶集結,而敵軍卻可以從東面和北面攻擊其背後。

「衛城」作戰的時間表本來是從6月上旬開始,因為到那個時候地面應該已經乾燥了,但敵人卻未能完成整補工作——尤其是其裝甲兵力。

可是到了5月初,希特勒卻不聽兩位集團軍群總司令的忠告,硬把發動作戰的時間推遲到6月中旬,因為他認為到了那時,我們的裝甲師將獲得新式坦克,從而增強實力。甚至當我們指出,由於突尼斯的戰局發展,如果「衛城」作戰一再延遲發動,就可能與敵人在歐陸登陸的時間相重合時,希特勒卻還是固執己見,同時他也不曾認清時間愈長,俄軍的坦克數量也就會愈多,因為他們的坦克產量無疑超過了德國。鑒於我們自己的新式坦克交貨遲誤,結果直到7月初,本集團軍群才能發動「衛城」作戰,此時,搶先出手的利益早已喪失殆盡了。而本次作戰的最初動機本是要乘敵軍整補尚未完成之前搶先攻擊。毫無疑問,我們等待的時間愈長,則南方集團軍群在頓涅茨-米斯突出地區的部隊所面臨的威脅也就愈大,因為他們所有的裝甲兵力都被抽走了;同樣,作為中央集團軍群第9集團軍前進基地的阿內爾突出部也愈感威脅。

7月5日,德軍終於開始攻擊了。雖然用盡了欺敵和偽裝手段,但由於延遲了太長的時間,我們沒能使敵人無法察覺而達成奇襲。

在中央集團軍群方面,第9集團軍在最初兩天中攻入敵方的築壘防線約達9英里的深度;並經過一場苦戰,擊敗了敵方預備隊的反擊,又前進了幾英里;直到7月9日,因敵人後方的一個支配性高地擋住了進路,才停頓下來。該集團軍本擬略事修整幾天再行進攻,可是敵人卻破壞了它的計劃。敵軍在7月11日從北面和東北面,向阿內爾突出地大舉進攻,為了支援防守該地區的第2裝甲集團軍,中央集團軍群總部不得不從第9集團軍抽回強大的機動兵力。

在南方集團軍群方向,攻勢發展卻比較順利。在這一方面也要突破敵方的縱深防禦陣地,所以進展同樣困難而遲緩。不過到了7月11日,它終於推進到普羅霍羅夫卡(Prokhorovka)和阿波揚(Obcyan)地區。同時也擊敗了敵方機動預備隊的反擊,敵方的10個坦克軍或機械化軍均被擊潰並受到嚴重損失。到了7月13日,面對南方集團軍群的敵軍共被俘24,000人、損失坦克1,800輛、野炮267門、反坦克炮1,080門。

7月13日,當戰鬥達到高潮,勝利似乎就在眼前之際,兩個集團軍群的總司令被召往希特勒處匯報。開會時,他首先宣佈西方盟軍已在西西里島登陸,情況已經發生了嚴重的逆轉。意大利人甚至不想抵抗,這個島已經丟定了。由於盟軍下一個行動可能就是在巴爾幹或意大利南部登陸,所以在意大利和巴爾幹西部都有必要分別成立一個新集團軍。這些兵力只好從東戰場抽調,因此「衛城」作戰必須停止。這正是我在5月份向希特勒警告過的事情,真是不幸言中。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克魯格元帥報告,第9集團軍已無法再前進,而他還必須抽回所有的機動兵力,以阻止敵軍在阿內爾突出部的深入。因此「衛城」作戰已經無法繼續進行了。說到我們這個集團軍群的情況,我指出現在正好是戰鬥的頂點,此時若退出戰鬥無異於放棄勝利,我們至少要把敵軍的機動預備隊完全擊潰才罷手。

雖然如此,希特勒還是根據地中海和中央集團軍群的情況,決定停止「衛城」作戰,唯一的讓步就是南方集團軍群應繼續攻擊,直到完成其擊破敵方裝甲預備隊的目標時為止。事實上,這一點並未實現,幾天之後,本集團軍群即奉命把幾個裝甲師移交給中央集團軍群。於是,兩個集團軍的突擊兵力都撤回了他們的出發線。

德軍在東線的最後一次攻勢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即使如此,與南方集團軍群交手的敵軍在被俘、陣亡和負傷等方面的損失都超過了德軍4倍以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意大利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